【摘 要】
:
本文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为基础,聚焦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依托北部湾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北部湾海岸带野外考察”为例,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机 构】
:
广西师范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为基础,聚焦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依托北部湾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北部湾海岸带野外考察”为例,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其他文献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提取地理学科核心概念,构建地理学科知识地图,开发美育资源,以探索美育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路径,将美育落实到初中地理课程开发、教学和评价的全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欣赏天地之美,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审美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职业体验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符合新高考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突出,是职业体验教育的优势载体.本文以职业体验教育为线索,基于第二课堂平台,从地理相关职业中选择学科素养契合度高、可操作性强的气象类职业,提出由职业观念、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三个模块组成的活动实施策略.通过实际气象观测记录、处理分析、预报预警等职业情境体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助力职业生涯规划.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以及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本文通过对有关“河流”课标的解读与教材的理解,基于学情分析,在大观念引领下,构建了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并探究了以“河流”为例的单元教学设计实例,最后进行了反思.
PBL模式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最有效和最系统的方法,其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体验品质.本文将PBL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以驱动问题为统领,以子问题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研学问题设计的常见偏误,列举真实研学活动案例,系统设计研学实施过程,助推研学旅行走向高质量发展.
单元学习凭借其整体性特点成为跨学科深度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选取目前社会热点问题“能源革命”中的电力供给作为跨学科单元学习主题,通过设计学校屋顶“植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方案,认识光伏发电的特点以及影响光伏发电效能的主要因素,论证不同区域实施光伏发电的可行性.本文引导学生从地理、物理视角理解发展光伏产业对国家能源战略的意义与价值,使其养成系统、动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育其勇于探究、善于思辨的科学精神,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是一个侧重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自主或合作建构形成新经验、不断提升学科素养能力的过程.基于素养本位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的、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框架,选取真实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思维冲突,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自我探究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小先生引领”等途径,逐步形成地理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方法,并运用已建构的思维方法解决具体地理情境问题.形成深度学习“问—究—思—创”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构建可操作的课堂教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情境教学可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学看地形图”为例,以真实情境为线索,以实际问题为基点,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可行方法.
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的尝试.本文以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一》主题8“海水的性质与运动”为例,通过地理实验探究海水盐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地理实验设计的路径,反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优化方向.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要求教学转向“课标本位”,新版教科书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为例,结合“家乡的水稻种植变化”乡土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前调查、课堂学习、课后梳理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生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随着研学旅行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旅游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旅游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从狭义的教育旅游研究来看,国内外都侧重于学生教育,将旅游作为一种扩展学生校园课程教育的实践手段.从广义的教育旅游研究来看,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细分、教育旅游的意义、个体发展影响以及社会影响等;国内相关研究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思路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研学旅游研究、不同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产品开发研究.本文针对国内研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旅游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