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朗读领略语文的魅力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对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叙述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古人早就已经懂得了读书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增加课外阅读,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呢?
  一、做好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把教材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次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使课文的思想形象化地渗进学生的心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老师的范读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化解学生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点以及朗读技巧、方法的掌握等,学生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朗读水平,甚至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秋天》这篇课文写了迷人的景色,老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帮助学生打开一幅秋高气爽、天高且蓝的田野丰收的画面。通过准确的语音节奏、不同的语气以及情感的变化,逐渐将学生带到课文所铺设的情感氛围之中,帮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基调。
  二、把握基调,让学生领悟课文感情
  在教学当中要提倡理解地朗读,因为只有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关键是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重点句和重点段,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有助于学生确定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忧伤的,欢快的、激昂的还是优美的。如《凡卡》中的一段:“親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这一句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第一句,但是已经能够从“没爹没娘”“只有”“一个”这些词语当中读出文章的基调了——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写给他的爷爷的信。所以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注意把握好凡卡思念爷爷、渴求得到爷爷的爱的情感。
  但是文章还有另外一段话是这样的:“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看似写了凡卡不错的心情,其实不然,这是作者以乐衬悲的写法,我们在读出凡卡不错的心情的同时,还应该融入一种复杂的悲伤的情感,因为文章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以“悲”为主线的。
  三、运用技巧,教会学生读好课文
  理解分析了课文,具体感受了课文,最终还是要通过有声语言把课文的情感表达出来,为了帮助学生读好每一篇课文,老师必须“授之以渔”。
  1. 停顿
  一篇课文如果要一口气读完,不仅读的人很累,听的人更累,所以“停顿”就非常重要了。朗读中的停顿分语法停顿和语音停顿,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根据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进行停顿或者教会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容情感等来进行停顿。如: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冒号的停顿时间应跟前两个逗号差不多。第三个逗号则不能停,甚至叹号也可以不停。这样,可以表现猴子吃惊着急的情态。)
  2. 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或说话时,需要强调突出的词、短语,或者某个音节。重音并非都是加重声音,还可以用快慢、强弱、高低、虚实、停连等多种方法来达到强调,重音有三种类型:语法重音、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
  3. 速度
  这个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高兴、激动的词句就读得稍快一些;表示沉重、悲伤、抒情的语句则可以读得稍微慢一些,因为有快有慢的变化,文章听起来才感觉到它的变化的丰富感、立体感。
  4. 节奏
  语言的节奏就是指停顿、轻重、语速、语调等的有机结合,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回环交替往复的声音组合形式。节奏的转换方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轻先重,欲重先轻。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学生能够找出前三段写法的共同点的:每一段的结尾都是用了一个反问句。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试读来总结出读的技巧:先重读“怎么、难道”等,然后尾音上扬,将感情充分挥发出来,但是注意是充沛的情感,不是激昂的。
  四、变换形式,丰富学生的朗读方式
  1. 自由朗读
  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尤其是高年级。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并为汇报交流打下好基础。
  2. 指名朗读
  指名朗读是阅读课中最常见的。它的目的是了解个别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角色表演读
  教材里很多生动有趣、情节性强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这种读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还可以为课堂增添一些情趣。注意角色表演读的核心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加上动作、神态等来将文字读得有感情有味道。
  4. 比赛朗读
  师生之间比赛、生生之间比赛、小组之间选代表比赛等等,在一遍遍地比赛朗读,一次次地评价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 选读
  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主动去学。只有自己最感兴趣,才能读出感情,悟出感受。这样,既避免了教学中的模式化,又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6. 配乐读
  使学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将读书所感所悟在朗读中充分地表达出来。需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乐曲要与所表达之意相吻合;其次,音乐的声音要调控合适,切不可只闻音乐响而不闻读书声。
  7. 齐读
  齐读的形式要丰富一点,除了全班齐读之外,可以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小组齐读;也可以安排音色相近的学生齐读同一个角色。
  以上,是教师常采用的几种读的方式,具体应用时要视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总而言之,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投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色彩,进而汲取文章的营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程度感受语文的魅力,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事半功倍,也只有这样祖国的语言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期刊
李光、赵鼎、李纲和胡铨四人是南宋朝廷四位重要的主战派,有“南宋四名臣”之誉.四人坚持主战的对金战略,与朝中主和派形成强烈冲突,导致四人在政治上屡受打击,几遭贬谪.但在
起床时间早晨5~6时是生物钟的“高潮”期,人的体温升高,此时起床精神最好。排便时间符合生理要求的排便时间是在早起或早餐后。因为前一天的饮食经过一昼夜的消化、吸收,所形
期刊
期刊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告: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快速的突破,与各个行业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依托这些互联网平台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日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期刊
【关键词】元代;窦默;神道碑;校勘  【摘要】窦默是元初名臣,其神道碑位于邯郸市肥乡县城西村,刻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作者在实地考察原碑的基础上,对照《全元文》收录的碑文及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资料,指出了两录文中的错讹和脱漏之处,并重新进行了辨识、断句和录文。    引言  窦默(1196-1280年),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邯郸肥乡县)人。元初名儒、名医、名臣。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