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类刻画 妙造自然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fan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青竹刻亦称皮雕、平雕。它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皮(或称青筠、外皮),并以此作为雕刻图纹,然后把图纹外余下的青皮铲去,露出竹青下面之竹肌的技法。留青竹刻雕琢的器物不仅外表温润如玉、光滑如脂,而且精巧雅致、韵味十足。其在原材料、工具的使用上,虽和中国书画有所不同,但可“以刀代笔”,来体现中国书画的创作理念、形式和表现手法。尤其是留青竹器随着年代的久远,图纹部分能越来越清晰,突出的竹肌色泽也能更加深沉而近似琥珀。
  起初平面雕刻的留青,只是留下了竹器的图纹部分,余下部分则刮掉去除。如此一来尽管竹皮留去分明,但只是完成阳文或阴文的竹刻,其所雕纹饰毫无竹刻技法的万千变化,而仅有较为呆板的花纹变化。至明末竹刻家张希黄时期,在唐代留青刻竹基础上改进了的竹青雕刻,已独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使得留青竹刻更加纯熟和完善。无怪乎近代著名学者李葆恂(1859—1915),在他收录名人逸事、诗文品藻、艺坛掌故等内容的《旧学庵笔记》中,就载有“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妙造自然,不类刻画”之言,以此道出了张希黄竹刻山水臂搁之事,以及其留青竹刻运用之妙。
  到了清代,留青竹刻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其工艺技法上,分出层次可以通过竹器的质地和色泽变化差异,充分利用青皮的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来进行,从而形成了色彩从深到浅、自然退晕之效,营造出有如书画运笔而成的“墨分五色”。从以下笔者所精选的留青竹刻器中,读者朋友们即可见一斑。
  明末清初张希黄制竹雕留青杜甫诗意图臂搁(图1)
  长19.6厘米,宽5.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采用留青竹刻技法,作敞矾边临水台阁图纹的臂搁,图纹近景为一人坐于阁中,三人凭栏而观于阁外;两人泛舟湖中,有风炉、茶铛置在舟中。图纹中景为小桥、烟柳,远山层叠如屏,数峰兀立天外。图纹上方阳刻“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之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其后有“乙未六月之望,偶写于竹尚书屋,观山张希黄”的题识,并带“希黄”印。
  清代制竹雕留青仙人图臂搁(图2)
  长23.5厘米,宽6.8厘米,厚0.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长形、覆瓦式的臂搁,为清宫旧藏。其刻画山水人物,构图饱满,纹饰精细,以留青技法为主。图纹上部,巉岩峭拔如横空而出。图纹下部,雕刻有翻卷的海涛,虬松挺立的崖岸。另外还在半空里、波浪间、崖岸上的图纹中,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等仙人形象雕于其上。臂搁以青色表皮的去留、薄厚,充分表现了笔触的浓淡、深浅,可见极为纯熟的留青技法。同时纵丝状竹材的肌理还得以利用,营造了干湿渲染的效果。且如颇有立体感的波纹线条,是竹雕结合了浅浮雕、阴刻等技法,从而追求了工笔画的完美意境。
  


  清代制竹雕留青詩文臂搁(图3)
  长27.5厘米,宽6.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长条形、左右两边随竹筒形呈覆瓦式的臂搁,为清宫旧藏。其以留青技法,于上雕刻行书诗句:即五言律诗《雨露及万物》一首,五言排律《丽日催迟景》一首,七言律诗《碧水澄潭映远空》、《翠辇红旗出帝京》和《渭水自萦秦塞曲》三首。在尺寸之地的小如蝇头之字,章法布局不违书理地纳有六行268字,格调清新高雅,笔画极有创意。尤其是看似单一、实作繁难的器表之留青,表现文字高低、层次一致,展现了在借鉴中国书画过程中,当时留青工艺的突出成就。
  清前至中期制“中隐半山”雕竹枝臂搁(图4)
  高1.2厘米,长15.7厘米,宽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臂搁用半部的竹干略加镂雕,边缘以留青细线勾勒出两枝并立的竹形。左面的竹节处伸出一竿留青的翠竹,枝叶横出,疏密得宜,S形迴曲连贯二竹。右下方雕有留青的三行题句“韶华双美,青玉独鲜。赖尔扶持,挥毫云烟。”点出纹饰的主题及臂搁的功能。署名“中隐半山”,连珠印“竹窗”、“半山”。全器以青白微黄的青筠衬在深棕色的地子上,清新秀丽,宛如小幅的书画册页。
  竹雕留青松根式笔筒(图5)
  高12.8厘米,口径最大7厘米,底径最大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保留竹节本形的笔筒为清宫旧藏。除有两道节痕、微弯曲以外,呈上小下大之状。其中一面采用留青技法,细腻生动地刻画、雕琢了松干之巅仙鹤独立、松鹤之上松鳞累累。另一面则巧构立体装饰,稍加处理了材质本身的坑洞、突起等,变“腐朽”的缺陷为“神奇”的装饰特点;匠心独运地和平面留青图案的严谨风格,形成了旗帜鲜明的对照。
  竹雕留青人物楼阁笔筒(图6)
  高11厘米,口最大径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略呈椭圆形的笔筒为清宫旧藏。其器表采用了纯熟的留青之法,及宛如泼墨般渲染的青筠处理,刻画了大部为巉岩松柏所掩的台阁一角,一位华服老人乘马于栏板旁,一掌扇侍者立于背后,另一捧剑的侍者立于两人前方。台阁远处,画栋飞甍、楼台望柱在云烟缭绕中,虚无缥缈,若隐若现。此笔筒充分展现了当时留青工艺的高超水平和无穷魅力。
  清中期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图7)
  高11.1厘米,口径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清宫旧藏之笔筒,圆体,微内斜的口沿,有三矮足。全器采用留青技法,刻画了一位长髯及胸、面带微笑的老者,神态悠闲地于湖石上抱膝就坐。而极为熟练的留青技法,则通过厚薄不同的青筠与反出的深色竹肌,形成复杂的层次关系。同时像老者的面部结构、抱膝斜坐的姿势和他衣褶的处理,甚至鹿颈屈曲的动态,都表现出作者摹写物象的透视叠压,非常灵活、准确、自然。尤其是变瑕疵为妙处的湖石,是根据材质本身的洞罅设计的,令平面纹饰有了凸凹的变化;更是让笔筒的粗糙肌理,有如玉器工艺中意匠的“巧做”般,和留青的细腻构成了强烈对比。留青笔筒的图纹以立石为界,虽纹饰集中构图却戛然而止,不觉突兀,画意盎然,不失为同类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佼佼者。   


  清中期留青竹雕九狮图竹节式笔筒(图8)
  高13.5厘米,最大口径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保留了天然竹节痕的圆体笔筒,其外壁采用留青之法,在点缀假山湖石的同时,重点雕刻了九狮相嬉之情形。形象夸张、生动的九狮,神态各异,大小有别,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极富传统造型艺术的典型特征。九狮以烙烫之法点出的眼眸十分巧妙,而毵然的毛发亦清晰可数、妙造自然。所谓“九狮同居”,为“九世同居”的谐音,故人们以九狮嬉戏表示“九世同居”,寓意吉祥。同时阴阳向背、判然有别的湖石,增强了笔筒的立体感。而利用节痕形成的曲线变化之美,又彰显了作者高超的技巧和独运的匠心。
  清竹雕留青山水楼阁笔筒(图9)
  高14.7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笔筒以较厚竹筒,采用留青技法雕制而成。其器表一侧,雕有江天遥看、气势不俗的山水和楼阁,器表另一侧,则雕有“李白曾携月下仙,烟波秋醉洞庭船。我来更欲骑黄鹤,直向高楼一醉眠”之宋代米芾所作《洞庭秋月》七言诗句,款后刻“竹珍”,一方小印另刻于款下。笔筒的主体纹饰和诗句,采用了减地凸起法雕制;而部分水纹和建筑内部结构,则采用了阴线法。整器制作精细,艺术魅力十足。
  明代制竹留青镂雕人物山水纹香筒(图10)
  高22厘米。2010年福建省拍卖行拍品。
  此直筒式的香筒,上下各镶紫檀木底盖,底盖中有圆孔,上下端有紫檀木顶托,托上有凸榫与筒身插接。筒壁上刻一光头罗汉,手持佛珠坐洞穴内,穴口有古松挺立,松下三位妇女前来朝拜。其刻工精中有细,为明代留青竹刻之佳作。
  


  明代制留青竹刻镂空雕山水人物香筒(图11)
  高20厘米。2010年福建省拍卖行拍品。
  香筒内为直筒式,上下各镶檀木底盒,盖顶上有圆孔,另有檀木顶托,有凸榫与盖插接。筒壁上刻的“山涧饮马图”中,山上悬崖苍松,涧水飞流;牧马人站或坐在涧水旁,四匹马或饮水或嬉戏,形态各异。刻工有层次,刀法犀利,包浆油涧亮丽,是明末留青竹刻的代表作。
  清代制李铨(星如)刻留青供石文字扇骨(圖12)
  长33厘米。2012年北京传是拍品。
  此供石文字扇骨,采用留青技法刻之。其竹色油新,所刻行书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观其笔行气韵,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历历字迹,跃然竹上。
  清代制竹刻留青花卉纹折扇(图13)
  长31厘米。2014年北京市古天一拍品。
  此折扇扇面一面写意荷花,一面写意竹鸟。两侧大骨以留青技法,题刻郑板桥《怀扬州旧居》诗:“楼上佳人架上书,烛光微冷月来初。偷开绣帐看云鬓,擘断牙籤拂蠹鱼。谢傅青山为院落,隋家芳草入园蔬。思乡怀古兼伤暮,江雨江花尔自如。”落“竹隐写”款及“竹”印。字迹清晰工整,洒脱有力。
  郑板桥手书《扬州杂记卷》总共记述他在扬州的杂事四则。此诗是其在山东当知县时心系故园而作,概括地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生活,表现了他对妻子的爱怜及家庭生活的快乐。而诗竹刻作者贺桂,字秋安,号竹隐居士,清道光年莲花厅(今江西莲花县)人。龙有珠知县妻,工书法诗词,善鼓琴,尤精篆刻和治印,喜寻古,有竹隐楼诗草。作者从女性的视角刻此诗文,从内心阐释了幸福的意义,表现了夫妇美满的家庭生活,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清代制留青雕山水竹帽筒一对(图14)
  高28厘米。2011年浙江佳宝拍品。
  俗称“官帽筒”的帽筒,为清代官员于上朝前休息时,放置顶戴花翎之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流行得到普及之时,则是在同治、光绪年间。该组帽筒成对保存,工艺相仿,均为留青雕刻,利用外皮与竹肌对比以突出景物。古人置之家中,不仅可以放置帽子,还能作为装饰陈设案前,一物多用。
  清代制留青雕围棋罐一对(图15)
  高9.5厘米,直径11厘米。2011年荣宝斋拍品。
  围棋罐成对形制,规格、形制、材质相同。罐以一节竹筒为材,口沿和底足镶紫檀。外壁留青雕通景山水人物。有高山重岩,苍郁树木,亭台楼阁掩映其中,访友高士错落其间。上题“好山如佳客,吾归作主人”诗句,落款为“芷岩”和“留青斋”。罐内各盛天然水晶琢磨的黑白棋子。
  


  清代制竹雕留青“五福捧寿”如意(图16)
  长35厘米。2010年上海嘉泰拍品。
  如意竹雕而成,弯曲流畅,线条优美,包浆红润,近琥珀色,留青刻五福捧寿图,轮廓皴擦,工致处纤毫毕现,画意笔情墨趣、匠气十足。
  清代制竹刻留青人物挂件(图17)
  40×9厘米。2015年中国嘉德拍品。
  此器呈覆瓦式,奇松苍劲,树木交错,一老人坐于榻上,器下部留青浮雕家禽,寓意加官进爵。其精湛的留青工艺,能表现物象的透视关系;在波波的青筠之中,能够区分多个层次。而如松柏、家禽等局部的处理,则虚虚实实,有独到之处,为此器增色不少。器右上部留书并刻“松泉道人”铭。
  清早期施天章制竹刻留青砚屏(图18)
  高27.5厘米。2013年北京保利拍品。
  砚屏,其形制与独扇式座屏相同,但形体较小,常置于砚端以障风尘,多以玉、石、漆木为之,与立于案头之小屏风类似。这件施天章竹刻留青砚屏,以木为框,以竹材为心,纹饰精美,古朴典雅;其间所嵌竹面选用上乘竹材,质地温和,色泽明亮,包浆莹亮,雕工精细,刻画生动,图案精美,整器观之精致典雅,自有一股书香文气扑面而来。屏心一面浅浮雕刻诗文,落款“焕文制”,字体秀雅,风格飘逸,灵动自然。另一面浅雕山水图景,描绘烟波浩渺的江面,远处有连绵的群山,江心独撑一船,古树苍劲,画面清雅秀丽,颇有隐居山林、逃遁俗世之意境,落款“天章”。
  此留青技法雕刻的砚屏,制作工艺精湛,不失华丽富贵,具有宫廷文房陈设之风格,为不可多得之佳作。置于书房案头,自有一番“文房案头砚有屏,挡风蔽日笔生花”的情趣。
  


  清代制湘妃竹留青花蝶管紫毫笔(图19)
  管长20.1厘米,管径1.1厘米,帽长9.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湘妃竹制的清宫旧藏笔管,其留青技法雕刻的折枝花卉,雕饰在管身;图纹上菊、梅花卉之间飞蝶轻舞,清新和谐,精细雅致。而装有紫毫的笔管,笔头为清代中期以前紫毫笔的常见造型,即兰花头式的笔头,传承有序。
  清中期制雕竹山水镇尺(图20)
  高1.6厘米,长34.6厘米,宽3.9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整器采用紫檀硬木为主体,上面又嵌入了一段长竹片。竹片以留青阳文技法浅浮雕山水楼阁,好似一幅“清初四王”风格的山水画,赏心悦目。
  清晚期制雕竹树下仕女印盒(图21)
  高2.0厘米,长8.9厘米,宽2.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古琴式的盒,盖与盒身有抽榫可开阖,盖面以留青阳文技法浅浮雕一位仕女行于一树下,其右手捧着书函。其构图简单,匠意十足。
其他文献
明清鼎革之际,一些明遗民不愿奉事清朝,以隐逸禅道方式来全其志节,他们的绘画大多抒写身世之感,寄托亡国之痛、故国之情,代表人物有“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他们追求创新,一扫当时画坛摹古沉闷风气,使画坛耳目一新,对后世影响很大。终明一代,桂林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风昌盛,明清易代之际更是抗清中兴的中心基地,一时才俊纷聚,人才济济。为再现明清之际那大动荡时期的桂林画坛景象,本文通过
期刊
众所周知,古人认为鱼类的生殖繁盛,有“多子多孙”的祝福寓意;又由于“鱼”谐音“余”,因此鱼被誉为富足象征的吉祥物,还衍生出“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成语,鱼纹也成为了传统陶瓷的装饰纹样之一。至元代,鱼纹与水藻或莲花相配的装饰纹样,在青花瓷中得到成熟,如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元青花鱼藻纹盘”,安徽博物馆藏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碗”,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罐”等。到了明代以后,鱼藻纹在瓷器中得
期刊
记者:曹教授您好!听说您给《中国民间陶瓷收藏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当了一回“媒人”。  曹建文:“媒人”谈不上,我也就是尽了点微薄之力。2014年下半年,河北美术出版社的田忠副总编找到了我,告知《大系》从策划、立项到开展工作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其间出版社联系过不少古陶瓷专家,也开过研讨会,但始终无果。在详细了解《大系》的运作方向和基本情况之后,我觉得这对是好事一桩,而且在当下也具备实现的可能和
期刊
本刊訊 历时4年多,北京的可移动文物家底儿摸清了。326家国有单位收藏了11615758件文物。这是第一次算清北京市的可移动文物总数。文物部门还为每件文物建立了“身份证”。  此次普查过程中,新发现、新认定文物藏品总数2884873件(套),其中文博系统内新发现有1947767件。北京藏的珍贵文物数、新认定文物藏品数均位列全国第一。  文博界会将文物分等级,以显示其珍贵程度。此次普查中,等级最高的
期刊
本刊讯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一批藏于“深宫”、从没与世人见过面的外国文物,漂洋過海,将在鼓浪屿揭开神秘面纱。据悉,5月中旬,北京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将开门迎客。目前,首批故宫外国文物已运抵厦门,并布展上柜。  2014年11月24日,厦门市政府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签订《建设运营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合作框架协议》,厦门对此处建筑进行修缮、改造,双方共建北京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主要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
期刊
本刊讯 陕西今年将启动秦始皇陵的改造提升工程,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二、三号坑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铜车马博物馆。据介绍,铜车马博物馆是秦陵文化景区建设的重点項目,选址定于铜车马的原出土位置及其附近,总建筑面积约7880平方米,旨在通过原址展示和合理布局,充分揭示铜车马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全面阐释秦代车马文化。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提升秦始皇帝陵的整体展示水平,为陕西省乃至国家对外开放和文
期刊
本刊訊 日前,由亚洲博闻主办的中国华南地区年度国际珠宝盛事——第十五届深圳国际黄金珠宝玉石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深圳黄金珠宝展的展览面积约有20000平方米,展出的产品囊括黄金、铂金、白银、珍珠、钻石、翡翠、宝石等首饰,钻石、玉、石、珍珠、宝石等首饰原材料,以及珠宝加工机械和设备、工具和技术、包装和陈列用品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限额以上单位商
期刊
熏炉,又称“香熏”或“香炉”,《熏炉铭》中记载:“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麂,朱火青烟。”是中国古代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已将一类带有芳香味的植物直接焚烧,利用焚烧时产生的烟气或是驱逐苍蚊或是净化空气了。学术界目前所知最早的焚香祭器,为距今约6000年的辽宁朝阳女神庙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熏炉祭器的炉盖,江南地区良渚文化墓地中亦出土了一件迄今为止保存
期刊
本刊讯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2016至2017年度考古发掘工作于4月结束。本次发掘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这次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
期刊
自明代以来,作为文房用具的笔墨纸砚等,也随着文人风气渐盛而兴。其中始见于明嘉靖后,为搁置毛笔专用的“文房第五宝”——笔筒,当属最迟者,是雅舍、书斋案几的必备陈设器具。进入明末清初后,笔筒日益普及,其材质亦现多样,有见竹、瓷、木、漆、玉等诸种,制作工艺愈趋精细。竹雕器作为笔筒之大宗,以其材质虚心劲节之性颇合文人雅趣,常用于表现文人隐逸之情怀。其时,竹刻名家辈出,竹雕笔筒亦为世人推崇,可谓繁盛一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