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的发展,不仅仅为社会带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对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之所以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供应社会的需求,将计算机专业放在首位。现今的社会是一个高端的社会,计算机成为了必备的专业技术之一,因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成为了必要的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 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让众多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多的知识,同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发展中会获得较大的突破。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直都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我国一直都在提倡计算机教育要从小抓起。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直接能够投入社会应用的知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要有所成就。因此,现阶段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办法完全的学习基础,而是要在就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都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
  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有些课程虽然符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但对于社会的需求来说,还是有所不及的。因此,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考虑到社会方面,毕竟学有所用才是最重要的。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各专业除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外,还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开设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机电类专业主要开设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AD/CAM 等计算机类课程。由此可见,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国家在某些方面规定了一些标准,但从实际的情况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始终都是要为学生服务。每一个地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都不一样,必须要将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当地的标准为主。
  二、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差异
  从严格的教育角度来说,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过去的教育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无差异的课程标准,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无差异的课程标准已经不再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践,因此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同专业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和发展方向都不同,鉴于这样的情况,需要一定的差异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凸显出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对于将来的发展而言,也会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从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承担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知识支持的作用,由于各专业后续课程内容不同,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供的基础知识也应有所差别。如机电类专业后续课程包含计算机控制方面的内容,二进制方面的知识用得比较多,因此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运算是重点的基础知识内容,经管类专业后续课程涉及信息系统的应用,因此信息编码、信息系统软硬件组成对这类专业是重点的基础知识内容。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统一、忽略了专业差异
  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埋下较大的隐患。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改革意味着要获得一定的突破。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统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虽然计算机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基础课程来说,基本上不需要存在教学内容的差异,只要统一就好。这种观点在过去的发展中,是允许存在的。但对于现阶段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而言,如果教学内容高度统一,就会逐渐的减小整体的专业差异性。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也不会凸显出优势和个人特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全院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忽略了专业差异,这显然不符合不同专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要求的差异。
  (二)未考虑因材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属于基础部分,但在高职院校中,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人才,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良好的发挥出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本文认为由于地域不同,新生入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别较大,部分同学已学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部分内容,但教学组织仍然按照零起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同时无法进行有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很多的高职院校,之所以没有像其它院校那样获得较大的成就,原因就在于“因材施教”方面,做的不是特别的突出,而且对问题长久的视而不见。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专任教师数量有限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课量大,本课程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往往聘用其他部门的非计算机专业老师上课,教学质量难于保证。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的教师愿意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大部分的教师都在从事一些其它方面的工作。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在福利待遇以及日后的发展中,都没有达到教师的理想要求,因此在这方面的教学,教师数量非常有限。而高职教育又要求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重重矛盾之下,对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对这部分的师资力量不断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一)调研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简单。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必须进行一定的调研,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课程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必须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有一个良好的掌控,这样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倍添助力。本文认为,应该分不同专业调研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提出各专业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实现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无缝连接,把专业应用案例嵌入到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中,据此制定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我国的发达城市和地区,之所以高职院校能够成为全国的标杆,并且一直久居高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夠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都一个较好的把握。在现今的情况下,只有掌握全局,才能改革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二)内容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内容方面。在过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显得过于“基础”,毕竟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此之前也学习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并没有必要在内容方面,显得特别基础,这样反而不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我们需要把社会的需求放在首位,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社会的发展良好的结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在内容上获得一定的突破。对于我国的情况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一个核心部分。本文认为,应该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各专业的共性内容和专业特色内容,共性内容是各个专业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专业特色内容是面向各个不同专业的应用要求而提出的知识加深内容和专项应用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性内容按照案例任务、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层次规划建设,建立基础案例任务库、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平台;专业特色内容来源于各专业的实际应用案例,基于专业特色内容建立各专业的案例库、素材库、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实训指导书。在这样完整的内容改革下,不仅仅是对学生和教师能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对于我国整体的高职教育,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更大的突破。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适用现今的教育,更何况是实践性较强的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来说,教学方法必须得到巨大的变化,“一视同仁”的情况需要得到一定的改善,有些学生具有很高的天赋,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深化培养;有些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方面遇到的困难较多,就可以强化基础。只有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以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需要根据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引导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和网上作业批改。这样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较大的改变,而且对于教学方法本身而言,也是一个较大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方法经过了多年的应用以后,仅仅加入新的元素是不够的,有些方面需要得到一定的颠覆,才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五、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在现今的发展当中,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能够通过课程的有效改革来彻底的清除。我国高职院校在实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不能单纯的按照校方自身的意愿去改革。就全国的整体情况而言,首要的措施就是,必须明确各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由于每一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服务人群,甚至是对国家的影响都不同。因此,每一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需要明确教学内容,比方说经管类的专业,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内容应为:信息编码的概念、规则、应用示例,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应用。这样才符合专业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
  六、总结
  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所实行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已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方面,初显成效。对于将来的发展而言,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时候,需要结合一定地域性以及社会发展,还有国家的政策,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单纯的从某一方面出发,容易造成一定的偏差,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会在改革方面,有一个更大的建树。
  参考文献:
  [1]邱波,陈希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刘君玲,刘建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02).
  [3]唐倩,游鑫.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1(06).
  [4]王泽秀.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5]钟良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10(09).
  [6]赵西军,徐西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05).
  [7]周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4).
  [8]段秀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05).
  [9]李焕春,侯佳路,李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2(16).
  [10]罗祖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究[J].轻工科技,2012(07).
  作者简介:
  瞿小宁(1969-),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碩士,湖南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汽车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热情,重视学生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教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
期刊
当前急速发展变化中的中国正创造着一片独特的、不稳定的、不确定的、乱糟糟的和生机勃勃的区域。在这个时代,我们居住在所谓的“中间城市”中。临时、机动、运动、变化、改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本文通过对船舶检验和船舶安全检查的简单介绍以及对二者之间区别与联系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加强船舶安全检查与船舶检验之间对接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船舶检验;船舶安全检查;对接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4002603    Brief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the Ship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