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注重设立发展战略目标,凝聚改革共识,统一全党的意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设立经历了从“三步走” 的实践到“中国梦”提出的过程。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正确设立从政策上保障了经济增长的连续性,而且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 发展战略目标;三步走;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5)06-0018-0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要注重设立发展战略目标,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目标联系起来,凝聚改革共识,统一全党的意志,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立论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理论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中设立的“近期目标”,是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阶段论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完整的阐述了共产主义的阶段论思想:共产主义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阶段论思想,并着手将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构想付诸于实践的时候,发现俄国在推翻资产阶级后还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因此,列宁在实践中相继提出和使用了“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完全社会主义”以及“发达社会主义”等词语。
   (二)历史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来源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一方面,從国内来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立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现状,实事求是地提出并实践“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用“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用20年的时间奠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用50—70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提出“两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2]总之,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是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有益成果,但是由于“文革”迫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中断,因此这个目标也被迫中断。另一方面,国外一些发展较快国家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其形成的国外经验。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走访东南亚等国家时注意到: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以及二战后的日本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它们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但是也于战后制定了一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分段实施发展规划有极大关系。
   (三)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实践基础。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立足于对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毛泽东曾经在七千人大会中提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要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划。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但是,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对排除“左”的或“右”的干扰,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时代特征
   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建立在对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上。20世纪70年代,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变化。邓小平敏锐地指出: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即和平和发展的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4]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转变,继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生产力的发展,制定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1979年,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发展战略构想,立足于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目标,[5]这个大的调整不仅考虑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且考虑到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十二大前夕,邓小平的“两步走”设想是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主张:第一步是本世纪末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是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6]党的十二大把这个思想写进了报告。从1987年3月开始,邓小平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把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由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调整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更接近中国实际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对他的发展目标归纳为:第一步是在八十年代人均达到500美元,发展翻一番;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人均达到1000美元,发展再翻一番;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大体上人均达到4000美元,发展再翻两番。做到第三步的时候,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7]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并且把第三步目标统称为“基本实现现代化”。[8]总之,党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瞻远瞩的提出和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和世界社会主义出现重大曲折的严峻关头,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江泽民结合中国改革实践,细化发展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明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四大明确提出近期和远期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世界90年代初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保障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在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形成一整套各方面都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到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就基本能达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因此,十五大明确提出21世纪上半叶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9]在此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其分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阶段。江泽民指出: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实现了前两步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0]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三)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到新的发展阶段。对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设定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胡锦涛指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随后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全新定位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结合中国改革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
   (四)“中国梦”的思想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历史背景下,凝聚改革共识,提出了“中国梦”的思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并随后多次谈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他不仅指出“中国梦”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果把实现“中国梦”具体化为发展战略目标,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 年基础上要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其中包含的具体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崭新认识,是人们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符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
   三、實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
   1.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目标,不仅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能增添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应该通过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出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经济建设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问题。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失误,甚至严重挫折,贻误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这都是由于制定脱离实际的发展战略目标所造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逐步实现了“第二步”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晶。目前,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只有逐步实现“中国梦”,才会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目标思想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思想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也符合现代增长理论的发展进程。即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阶段性过程,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保障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才能保证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环节,确保经济快速增长,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思想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根本愿望和要求,能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仅目标定的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实现目标的时间要求较恰当,并且每一步具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必定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然会得到人民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必然能够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8.
  [2]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79.
  [3]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27.
  [4][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226.
  [5][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4,237,416.
  [8]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
  [9]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
  [10]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6.
  [11]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责任编辑:董玉虎
其他文献
[摘要]铁路的诞生,对中国人的传统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的修建与通车,对沿线城乡民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看出,铁路的出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的思维和习俗,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其作用不可忽视。  [关键词]正太铁路;民俗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理性论的角度看,孟德斯鸠写作《论法的精神》的“原初动机”,是要为“所有各国”建立一些“共同的法律原则”,即为所有的立法者立法。事实上,源于其研究方法的偏颇,他只能是在法哲学领域制造出另一个“形而上学”——以“原则”为最高抽象物的形而上学。尽管《论法的精神》带有浓厚的先验论性质、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和浪漫的乌托邦情结,但它仍不失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在借鉴其积极价值时,需要重视其“原则”的
期刊
[摘要]教师是党校开展干部培训教育的基础力量,是教学科研资政工作的主力军。为了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本着专职老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原则,朝阳区委党校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为干部培训和科研资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干部培训;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3
期刊
[摘要]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早在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公开演讲中,就系统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存在的错误思想、应有的党性锻炼和应具备的党性修养,为提高党性修养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新阶段,对党性修养的重视,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牢固与否。因此,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党性教育、祛除错误思想,不断提高共
期刊
〔摘 要〕 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作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民生服务热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江阴12345民生服务热线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民生服务热线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诉求表达渠道;社会安全阀;民生热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 以信仰教育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既能回归该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也关系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理论价值能否彰显。为达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教学目标,要重点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制度自信,要求学生既展现鲜明的实践品质和批判思维,还应具有深厚的群众根基和奋斗情怀。要遵循个体信仰选择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对《概论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要引入参与式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主要包括研究型、案例型和问题型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在塑造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仰等个人成才成长方面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还在培养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及奋斗拼搏精神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和挖掘红色资源的德育功能,对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德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美国影视作品除了知识性和观赏性之外,常常携带了大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等信息,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心理。而大学生有没有正确的政治心理不仅关系个人成长,而且关乎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发展。研究美国影视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动态,从问题入手加强引导,避免美国多元政治思想渗透下我国大学生的认同危机,规避由大学生不良政治心理造成的社会稳定隐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高校通过党建推动育人工作的实施,将党建育人与特色校园文化相结合。本文从多维度艺术载体出发,以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推动特色化党建项目建设为例,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开展特色化党建项目的优劣势,探寻高校艺术类学生特色化党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不断提高党建项目品牌化和特色化,为更好的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 艺术载体;党建项目;特色化;艺术类学生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