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尘世(组诗)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晚
  蒲公英在空中飞舞的暮晚
  我们两个坐在蓬勃的大树下
  谈论着远方的灯火,两个
  离家很久的人谈着谈着就沉默了
  沉默又有什么用,心头的尘土
  被风吹起又悄悄落下
  我们不是两棵挨得很近的树
  不是两块石头,不是两股炊烟
  我们在异乡的暮晚,是两小节
  开出了轨道的小火车。仿佛
  有一瞬间,我们听见了
  自己的乳名在叫,寂静融化了一切
  只有时间嘀嗒,像星星炸裂在旷野
  童年
  我喜欢羊群舌尖上青草的味道
  喜欢六月的酸果撼动了眼窝里的泪水
  教堂里的神父曾摸过我的头
  我喜欢听起来贫穷又美好的钟声
  我喜欢小人书里的故事
  我喜欢小小的邮票
  但我没有需要投递的地址
  我喜欢山尖上安静盘旋的鹰
  房前屋后美得令人心颤的小山雀
  我喜歡窗外那棵小树的孤独
  喜欢对着月亮狂吠的大黄狗
  喜欢在磨坊里一圈圈没有怨言的驴子
  我喜欢迎着太阳奔跑,手中
  滚动着铁圈。我喜欢漫长的
  假期,时间多得睡不着觉
  我喜欢整天唱着歌的小河
  喜欢孩子们做游戏忘记了回家的夜晚
  喜欢那个时候对这世界和生活一无所知
  喜欢高傲的风将一个季节高傲地吹走
  我喜欢一条小路尽头神秘的远方
  喜欢坐在高高小山坡上
  看着一列列火车穿越城乡之间
  陌生的面孔闪动像田间的葵花
  我喜欢雨声,喜欢妈妈的微笑
  喜欢小小油灯,喜欢那些前仆后继
  死去的蛾子,喜欢夜晚的群星
  像兄弟姐妹。喜欢命运中有
  那么多奇怪的问题找不到答案
  喜欢那无缘无故的忧伤。我喜欢
  第一个闯进我脑海中的字母
  音符,汉字。我走向远方的第一串
  脚印,我喜欢被我爱着又在
  我背影中渐渐变小的家乡
  经过尘世
  小鸟在河堤上飞着
  我只是悄悄经过尘世
  小木桥在河水上摇晃
  我只是悄悄经过尘世
  鹅卵石睁开黑夜的眼睛看着我
  我只是悄悄经过尘世
  河边是芦苇,河边是荒草地
  草地上开着野花
  我已经忘记了我是谁
  我的灵魂丢在了一本线装书中
  我的名字丢在了一朵开放的野菊花蕊里
  我的歌声丢在了一只小木琴的琴匣里
  我记得我是一片黄土的儿子
  我记得我是一口水井的儿子
  我记得我是一棵枣树的儿子
  我记得我是一缕炊烟的儿子
  我记得我是一场暴风雪的儿子
  我记得那些黑压压的汉字
  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只是
  悄悄经过尘世,一边奔走
  一边频频回头,我忘记了我的家乡
  在哪儿,我忘记了母亲的模样
  我忘记了我的手,忘记了
  我的眼睛,忘记了我的双脚
  忘记了我的哀愁和悲欢
  我像今天的太阳扛着天空走过
  我像今天的一棵小草扛着大地走过
  我只是悄悄经过
  我的脊背上扛着一袋米
  不!那也许只是一袋沙子
  但你看,这一路我多么幸福
  当我经过你的窗口时请对我点头微笑
  当我走出很远请向我挥手
  深沉的土地
  收割后的土地一片寂寞
  我的母亲依然提着篮子在田间奔走
  她在捡拾那些人们遗落的火苗
  我七岁或八岁的样子,一路跟随
  黑布衣上沾满了草叶和蒲公英的小伞
  面前偶尔出现一两棵瘦弱的野花
  我赤脚,拎着鞋子一路跟随
  那午后晒得发热的土地烘烤着我的脚趾
  多年之后,我对着世界已不屑一顾
  多年之后,我依旧热爱大地的深沉
  我幼小的心灵枯萎了
  我年轻的母亲已经苍老了
  此刻,在遥远的异乡,在午后
  我一个人躺在收割后的田野里
  将鞋子又一次脱下,提在手中
  将一朵蒲公英的小伞又一次抓住看它的睫毛
  又一次听风吹几朵瘦弱的小花的歌吟
  侧过身,我眺望远处的城市
  想起了这些年我写过的诗歌经历的悲欢
  走过的路,想起了时光激流,沉静岁月
  我抓起一把黄土,然后看它沙沙从指缝漏下
  一只小蚂蚁爬上我的身躯,接着是另一只
  多年之后
  我们坐着孩子们的秋千
  谈论着过去的生活,并对某些
  糟糕的日子不屑一顾
  我们迎着霞光望着高高的果树
  我们吃着苹果
  我们爱着飘过头顶的云
  我们要说说那高处的鹰
  如何牵挂着它地上沉重的影子
  还要说说那小路上的手挽手的情侣
  是不是也陷入我们做过的某个美梦
  我们不再为攀爬的摇晃的藤蔓担心了
  我们祝福每一朵花都结出果实
  我们与放学的孩子们打着招呼
  然后看着他们瘦小的背影消失
  是啊,那时候知识对我们已一无所用
  我们谈论起一些亲人一些朋友
  然后沉默片刻
  当再一次开口说话,并且对这世界发出笑声
  我们对失散多年的家乡不再愧疚和沮丧
  因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已经渗进了
  我们的滚烫的血和深沉的爱
其他文献
四奶  四奶院里有棵枣树。枣树有几十年树龄了,一个五尺汉子抱不过来。枣树粗糙的皮,尤如干旱的塘底污泥,一块一块裂着纹。繁密的树枝将偌大的院子遮着三分之二,还有一些枝杈,越过一人多高的院墙,向下斜斜的伸展,将墙外罩出一大片萌凉。  春末,青绿的枣树叶间萌发了嫩黄或白色的小花,稠成疙瘩一片了。枣花落时,将树下的地都盖严了。  四奶家的枣是优良品种,叫马牙枣。成熟的枣子有姆指粗,二三指长,甜得让人找不着
期刊
与友书  你好,谢谢挂念。我已回归故里  工作安好,性情安好。如你一般  依旧还在写诗,试图以惊险而陡峭的分行  说出更多:岁月的庸常,人心的距离  生活的暖意与法则……这些文字  是我与命运抗衡的惟一武器  还有,我灵魂的形状依然沒变  怀揣众所周知的财富和密码  眉间放一字宽,安于一种小日子  小忧伤的生活。只是也许是到了中年  之境,时间向我撒下危险的网  西风也把我越抱越紧。内心的原野又 
期刊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同年早些时候,他的名作《我的名字叫红》(本文以下简称《红》)已经发行了中文版,随后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但迄今为止,最为我们脍炙人口的仍是《红》,——奠定帕慕克在国际文坛的地位、将其推上诺奖宝座的也是这部作品。公正地说,《红》在艺术形式、思想内蕴、文采风韵等各个层面上,都堪称臻于极致,但最让人惊艳的还是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基于不同内视角
期刊
清瘦的郑竹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巨匠,他笔下的竹、兰、石等自然天成,妙趣横生,尤以削尽冗繁、清瘦飘逸的“细竹”为人们喜爱,对后世影响深远。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出身于書香门第,少年时学诗词于乡贤陆震,24岁中秀才后开始鬻字卖画,40岁中举人,50岁才开始了12年的县令生涯。这位怀着“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七品芝麻官,所采取的一系列利民
期刊
行走在阴冷的时光里  天幕垂下来了,枯叶  抒写一个季节的没落  原野在萧杀的怀抱里  裸露着单薄的土地  僵硬地沉睡,没有晚霞的傍晚  河水的波纹毫无生机地静止着  被挤压在苍穹之下  难以舒展经脉  谁在讲一个遥远的故事  犹在眼前的距离  却穿梭在时光隧道的黝黯里  逾越不了的一段行程,修剪  在低迷处回旋的梦魇  一个影子在深冬里蛰伏  惶然了的虎口无牙,音符无色  爱情无爱,亲情无亲  
期刊
面对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现状和困境,毕业于郑州大学,有着数十年丰富创作经验,对中西各种批评理念都比较熟稔,在南阳作家群中显得特立突出,并且有着自己独特追求的的著名作家行者,确实经历了创作的艰难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话别廷芳》的成书过程。从《乱世枭雄——别廷芳传奇》(合著)到《对话别廷芳》(独著),艺术追求和批评理论融合,表现出了行者在当代历史小说领域新探索、新追求的自觉意识。  行者对南阳盆地民
期刊
麻雀:短翎瘦影亦横空  一  麻雀是属于乡村的,它们是乡村的精灵和歌者。乡村没有麻雀,乡村是孤独的。树上没有麻雀,树是孤独的。天空没有麻雀,天空也是孤独的。是的,没有麻雀的世界,是多么的孤独。  孤独,是一个可怕的词语。它让人想起失眠的暗夜,茫茫沙漠独行的人,大海里漂泊的孤舟。  我一直认为,一个村庄,是由人、麻雀、树、炊烟组成的。人是一个村庄的主宰,没有人就没有村庄;麻雀是村庄的歌手,没有麻雀的
期刊
1  微信时代,微信就成了一个人的背叛。  没有人出卖你的行程,微信就出卖了你。  这几年,笑尘九子在哪里,他的微信就告诉我他所在的城市或乡村。  笑尘九子的微信里,有很多是古体诗词。不但告诉了他的行踪,还告诉了他的情怀。  笑尘九子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深厚的怀古之情思。  在这些情思里,你会看出,笑尘九子的内心世界里深埋了三个人,一个是李白,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车过西安,笑尘九子吟哦:“
期刊
拿到曽臻托人送至的长篇小说《苍野无语》,心里不由猛地一怔。记得多年之前,曾经多次阅读、编发过她的中短篇和散文作品,并为其语言的精炼老到,叙事状物之精细入微,人物塑造之真实可信而由衷叹服。之后沉寂了一段时间,以为辍笔不写了,哪知突然之间,竟捧出一部状如砖块一样的“重磅炸弹”——长篇小说。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  然而,待我细细读完这部费时六年才写就的洋洋50万言的长篇巨制,随后合上小说,默然品味,所产
期刊
壁虎  窗帘右侧有轻微响动。窗是关了的,无风。  帘布又微微动了一下。这回我可以准确判断声息来自某一个具体的点。设若我迅速伸出手,是否会触摸到帘后某一类隐藏的事物呢?它的皮肤会是什么感觉?柔软潮湿,还是坚硬干燥?或许是一场正在进行时的追猎捕杀?我没掀开帘子,也不敢去触摸。我常常因自己的无知而对不了解的事物心存疑虑,回避到一定距离之外。  我见过它的。一只小壁虎,与我同处一室有些时日了。孩童时听村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