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发展视角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围绕课例打磨进行反复的、多个轮次的课例研究,每个轮次都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对具体课例的跟踪研究中,发现教学问题,查找问题症结,寻求解决策略,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促使教师自我的专业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模型建构
  无论什么形式和内容的模式都离不开模型的建构。“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受益于“兩备两教两反思”教研组织形式的启发,在不断的尝试、探索、改进的基础上最终形成。
  一、“2224”模式的基本内容
  “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即两次备写、两次教学、两次反思和四个关注点。围绕课例打磨进行至少两个轮次的研讨,每个轮次的研讨都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第一轮次的研讨
  (1)课前研讨。
  一是确定研究主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活动的研究点,明确要观察什么内容,设定可测的观察点;二是教师备课,即“一备”,要能够关注到本次活动的研究点。
  (2)课中观察。
  由教师独自完成教学设计和授课,即“一教”。观察者根据各自负责的任务进行课堂观课,记录课堂现象,即“一观”。
  (3)课后研讨。
  一是统计分析,观察者对观察到的课堂现象开展综合分析、评议,形成初步诊断意见;二是反馈交流,对备课、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并形成共识,即“一反思”;三是共同完善,观察者和执教教师共同完善教学设计,即“二备”,同时也开始了第二轮次的课前研讨。
  2.第二轮次的研讨
  (1)课前研讨。
  结合第一轮次中的课后研讨,团队成员共同完善,形成新的教学方案。
  (2)课中观察。
  二次教学和二次观察,重点关注第一轮研讨中存在的问题。
  (3)课后研讨。
  进行第二次集中研讨和反思,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如果第二次授课过程中还有遗留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第三个轮次的研讨,直至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2224”模式的基本架构
  “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指向,以“教学诊断+课堂观察+反思重构”为基本特征,通过对具体课例的跟踪研究,发现教学问题,查找问题症结,寻求解决策略,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提升中,促使自我的专业建构和发展。基本架构如下图所示。


  三、“2224”模式的深层解读
  “2224”模式,变之前基于个人经验的评议课为基于实证的评议课,由泛泛而谈变为基于细节、情境与具体问题的分析。
  两次备课,第一次是授课教师个人根据活动主题,即研究点,独立备课;第二次是在团队成员观课基础上的共同备课。
  两次教学,第一次是基于执教者个人经验的自然展示,即常态课;第二次是基于团队智慧的自我提升,即提高课。
  两次反思,均是基于团队协作和实事证据的合作反思。第二次是对第一次的深入,目标直指第一次反思中提出的问题,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案不只是针对某一节课,而是应能够指导同类课型和今后教学,实现活动价值的提升。
  四个关注点,是两次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点,即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观察点,即课堂中要观察什么内容;反思点,即课后议课中要明确收到了什么效果和还存在什么问题;发展点,即下一轮研讨要明确的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也是第二轮研讨的研究点。
  从观课、反思到重构,包括了每一轮研讨的策划、组织、实施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作室成员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位成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策划者、研究者,这次活动中是观察者、研究者,下次活动中也许就是被观察者、被研究者。每一位成员都是在不断的观察与被观察的角色转换中,在研究与被研究的磨练中成长、进步、提升。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GS[2018]GHBZ101)。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惠闵,王建军.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将田园资源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全面综合本土资源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创新的热情。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大胆讲述自己的意愿,在感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玩出童趣、玩出精彩、玩出快乐、玩出自我,从而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幸福成长。  关键词:田园资源;区域活动;融入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给孩子怎样的生活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初步探究发现新知,抓住重点自主探究,交流、表达、小结,旨在帮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对于探究性学习则被忽视。那么,什么是探究
期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坚持兴趣培养与知识建构并存的教学思路。文章基于探究与分享的教学思路,在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探究与分享掌握编程的技术和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证了探究与分享教学思路的正确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探究与分享;Scratch编程软件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期刊
摘要:教育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学科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想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養,就要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文章以中国明朝内阁制为例,运用时空观念来思考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明朝内阁制  “素养”一词,“素”指平素,它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应有的文化教养,甚至是一种道德水平。“养”释为修养,既可以理
期刊
摘要: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解题后從不同角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积累基本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题反思;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探究意识被激发,探究热情被点燃,探究活动取得实效,从而形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块教学阵地,不拘泥于
期刊
摘要:主问题是课文的中心问题、关键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板块式设计主要整合教学内容,每个板块聚集一个核心能力目标。文章以《中国结》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采用主问题引领和板块式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问题引领;板块式设计;策略探讨  当下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低效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大量的串讲、串问,简单地说就是讲解、
期刊
摘要: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教学为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对于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转课堂形成的自由、民主的氛围奠定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基础;知识内化的过程形成的实践能力,启动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动力”;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单位由原来的孤立的课时转变为系统的单元,并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系统指向问题的中观特征,将“四何”类问题,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作为问题系统元素,依照具体原则和过程设计问题系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文章以“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学为例,得到“四何”类问题系统。  关键词:生物教学;“四何”类问题;问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活跃度比较高,而且对于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阅读与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采用以读悟写的教学模式,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一些结合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