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告诉”代替“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告诉 思考 比较 语境 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一个棘手问题:课堂上教师费尽口舌告诉学生需要牢记的语文基础知识,当时学生基本都能记住,可是到了下次做作业或者考试时,总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了。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常常用自己的“告诉”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需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可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以时间不够等各种理由为借口,习惯性地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发现、思考强硬地填塞给学生,然后再三强调要记住,自以为已经讲到位了,事实上却是除了增加学生的脑力负担外,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爱因斯坦也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小到字词知识,还是大到篇章知识,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后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记忆教师的“告诉”。

一、在比较中发现规律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有些知识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告诉”,而是引领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主动掌握知识。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叫《麋鹿》,文中的“悄”作为多音字是教学重点,怎样让学生掌握“悄”在不同词语中的正确读音呢?很多教师都是采用简单的“告诉”,告诉学生在哪几个词语中读“qiāo”,哪几个词语中读“qiǎo”,或者让学生给“悄”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学生当堂似乎都会了,可是一到独立作业或考试时错误还是很多,因为学生对通过教师的“告诉”获得的知识发生了混淆和遗忘。而有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去发现读音的规律,从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如下:
  ……
  师:“悄”的两个读音分别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呢?你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然后罗列出两个读音所组的词语。
  (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选派学生上黑板在两个读音下写出相应的词语)
  师:请大家读读这两组词,比较一下,能不能从中发现这两个读音的规律?
  生:我发现,当词语是叠词的时候读第一声,其余时候都读第三声。
  (其余学生纷纷点头响应)
  ……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与区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再是“死记”,独立练习时就能找到记忆的落脚点,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必定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在语境中理解内涵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一个词的意思,如果我们只是用“告诉”的方式让学生记住了,那么学生对这个词的认识还是表象的,记忆是短暂的,而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的意义,不容易遗忘,就需要经过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这时我们才可以说学生掌握了这个词。其中,教师可以结合语境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真正理解一个词的内涵。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叫《蒲公英》,文中的“嘱咐”是新词,课后习题3要求用“嘱咐”造句。围绕这个练习,甲、乙、丙三位教师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教师甲的教法是先让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嘱咐”,然后再造句,结果学生把“嘱咐”和“吩咐、嘱托”的内涵完全混为一談。我们可以说,教师甲本人对“嘱咐”的内涵也没有一个精准的理解。
  教师乙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查词典理解“嘱咐”(嘱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然后对照词典上的意思强调用“嘱咐”造句的要点,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接着指名让学生造句并及时纠正错误,最后再让每位学生在本子上写好造句,并一一批阅过关。自以为教学很扎实很有效了,可是隔了一段时间再让学生用“嘱咐”造句,结果有很多学生忘记了要点,造的句子并不完全正确。教了也不会,是因为教者的“教”是一种“告诉”,只是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暂时获得,而不是今后长远乃至终身能力素养的习得。
  教师丙的教法和甲、乙的不同,既没有模糊教,也没有简单“告诉”,而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边读边悟,自主理解了“嘱咐”的内涵。教学过了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用“嘱咐”造句,极少有人出错。教师丙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
  师:请同学们静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什么叫“嘱咐”?待会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从“别”和“也不要”知道,“嘱咐”就是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不能落到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的地方去。
  师:你发现了“嘱咐”的一个要点,就是告诉对方不能怎样,或者说不应该怎样。(板书:告诉对方不应该怎样)还有新的发现吗?请再去读一读。
  生2:我从“只有……才……”这一句看出,“嘱咐”就是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应该落到泥土里,不要嫌黑黝黝的颜色不好看。
  师:说得对!有了“不应该怎样”,还要有“应该怎样”。(板书:应该怎样)再读一读,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3:我发现太阳公公嘱咐蒲公英的种子时,开头说“孩子们记住”,所以“嘱咐”就是要种子们记住太阳公公说的话。
  师:你读书很细心,连这一点都被你发现了!(板书:记住)
  生4:老师,我还发现“嘱咐”是大人对小孩说。太阳公公就是大人,种子们就是小孩。
  师:很有道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大人嘱咐小孩。联系文章想一想,你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生5:“嘱咐”包含了太阳公公对种子们的爱。太阳公公就是因为担心种子们没有生活的经验,怕它们遇到危险,所以才要嘱咐它们。
  师:你真是读书高手,老师佩服你!(板书:爱)
  师:下面谁能看着板书把“嘱咐”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6:“嘱咐”是指告诉对方记住,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一般是大人嘱咐小孩,包含了大人对小孩的爱。
  师:刚才同学们用心读书,边读边想,理解了什么叫“嘱咐”。那第二自然段谁会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呢?大家先在座位上练习读一读。
  (指名朗读,组织学生评议,齐读)
  师:下面我来考考大家,谁能用上“嘱咐”来造句?
  生1:有一天,我一个人到新华书店看书,出门前,妈妈嘱咐我:“你记住,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绿灯亮了才能走,千万不要乱穿马路、乱闯红灯!”
  生2:课间休息的时候,王老师总是嘱咐我们:“要文明活动,可以踢毽子,也可以跳跳绳,不要追逐打闹,以免发生危险。记住了吗?”
  ……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像教师丙一样,不要简单“告诉”,而要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思考的方法,使他们走出被动的知识记忆,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三、在问题情境中习得方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只有在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作容器、接收器,即使学生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灵活应用时,却束手无策。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用“告诉”代替,放手让学生面对新问题独立尝试,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联系旧知识进行问题转化,并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4”中有一道练习题是要求学生学会写留言条,留言条看似简短,可学生要写正确却不容易,因为不仅要注重留言条的内容,还要关注留言条的格式,所以学生常常是顾此失彼,新授时尚且如此,等过了一段时间后,能完全写正确的学生就更少了。为此教师很是烦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和教師的交流中,发现大家的教法不约而同采用的都是“告诉”,告诉学生什么叫“留言条”,告诉学生留言条的内容该怎么写,告诉学生留言条的格式是怎样的……一一“告诉”后就让学生练习写。一些接受快、记忆力强的学生还好,当堂基本能掌握,而一些接受慢、记忆力差的学生就漏洞百出,完全消化不了教师费尽口舌的“告诉”。好不容易都教会了,可到了下一次,又基本回到了没教的状态。但是也有一位教师的教法与众不同,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探究,主动获取了写好留言条的知识,学生在考试中写留言条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今天一大早,老师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字条,一看原来是昨天初中学校因为调休放假了,于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几位学生就结伴来看我,可是我出去开会了,没碰到,所以他们就留了一张字条给我。同学们,知道这样的字条叫什么吗?对,叫“留言条”。(板书:留言条)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可以用到留言条?
  (学生一一列举)
  师:看来,学会写留言条还是很有必要的。你们猜一猜,那些学生给我的留言条是怎样写的?你们可以看看书上的范例,然后再猜。
  (学生兴趣盎然,边自主学习范例边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把留言条的格式和内容都一一揭示了出来)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称呼要顶格写,而署名却要靠右写呢?正文开头空两格又是为什么?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却又不知答案,于是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大胆猜测,却并没有答对。)
  师:我们在学习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不仅仅要知道留言条怎么写,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称呼顶格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署名靠右写是表示自己的谦虚,而正文开头空两格也是表示自己的谦虚。你们看多有讲究啊,小小的留言条还包含着做人的道理呢,所以格式能不能写错?其实,今后你们在写请假条、书信时也是这样的格式要求。
  ……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考的关键,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觉得语文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且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对语文知识倍感亲切可信。
  俗话说:“心中悟出始知深。”当我们的教学由学生的“思考”来代替教师的“告诉”时,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文章开头所叙述的现象也就会减少很多。
  如何在教学中少“告诉”多“思考”,除了以上例举的三种方法外还有很多,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我们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让学生“思考”的决不“告诉”。就教育来说,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出来了,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其他文献
坚持诵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开发潜能,传承文化,获得高级的语言能力,经历精神成长的体验。在长期的诵读教学中,我发现除了以上所述,诵读在帮助识字、丰富知识、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结合粒度分布特征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演化,建立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特征和煤层在
在构建"含煤系统"及子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含煤系统"的主要地质要素以及"含煤系统"中各地质作用类型。研究表明:"含煤系统"的构建关键是系统边界的确定,由于"含煤系统"具有特定的地区、
构造控煤作用是控制地层赋煤的主要地质特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主要聚煤盆地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多样。在系统分析总结区内主要含煤盆地构造发育的基础上,按照煤层赋存
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与国际接轨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资源类别纠结",即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如美国的"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究竟是属于勘查区整体资源的可靠性,还是局部块段资源
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及盆地内部中生代地层充填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早、中
杭东普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煤田北部,侏罗系延安组为主要含煤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岩段5个煤组,共含煤8~20层;由于本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边缘附近,延安组沉积时期,沉积
利用钻探、测井及地震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驾掌寺一小龙湾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作用分析,编制了各种单因素图件及古地理图,识别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群文阅读教学从单一的“为读而读”转到“由读悟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共进”的轨道上来,致力于 “阅读理解”与“学习表达”的有机融合.尝试在阅读中深化,在创作中内
【摘要】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中,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所选取的这个“点”的教学功能。这样的教学才能起到“举一反三”、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写法迁移语料仿用  内容创生情感表达  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知其言、得其意,更要悟其法、享其美。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特点,挖掘语言“增值点”。  有效、高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