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镇村融合规划发展新路

来源 :重庆行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市级特色小镇示范点,2017年以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突破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以融合规划为抓手,探寻一条镇村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提出的背景
  金刀峡镇位于北碚区北部,中梁山和龙王洞山两山交汇处,是北碚区最偏远的镇,幅员74平方公里,辖八村一社,是山水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最丰富的一个镇。随着云汉大道和渝广高速的通车,金刀峡镇可1小时内通达主城核心区,整体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金刀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金刀峡镇发展的核心资源是“山上的生态景观,山中的历史人文,山下的田园牧歌”。生态、农业和文化缺一不可,这决定了金刀峡镇未来的发展必须是走镇村统筹、全域发展的道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的基本方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金刀峡镇开展镇村联动发展的探索将成为北碚区乃至重庆主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点。
  随着北碚区统筹全区资源和力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金刀峡镇作为“一区三地”发展战略定位中休闲度假目的地的主战场,更需要努力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促进镇村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休闲度假、体验观光产业,打造效益农业典范、魅力人文古镇、休闲度假胜地,建设市级全域旅游发展示范镇、市级山水人文特色小城镇,实现金刀峡镇的乡村振兴。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金刀峡镇亟待编制统筹战略、空间、策划和行动的顶层规划来部署下一步的发展工作,乡村振兴镇村融合规划的探索恰逢其时。
  二、提出的缘由
  近几年,金刀峡镇在北碚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气候、文化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治场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强化民生保障和扶贫攻坚,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和节庆活动,依托碚金路及其延伸段交通干线,打造了贯穿全境的产业经济发展轴,形成了高山自然生态度假区、山下沿竹溪河两岸的都市农业观光体验区以及偏岩古镇观光休闲区的发展格局,一批农业、旅游型企业纷纷落地生根开花。但随着金刀峡镇的快速发展,已有的镇、村规划和分类别编制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生态环保规划,以及区里编制并涵盖金刀峡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全域旅游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从整体策划到具体实施计划方面已不能有效承载金刀峡镇的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并指导下一步的具体工作,金刀峡镇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传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未有效发挥小城镇的纽带作用
  前一阶段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快速城市化历程,采取重城轻乡的发展策略,发展的各种资源包括政策、项目、资金、产业和人才都更多地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富集和汇聚,导致农村地区以及小城镇多数处于发展的饥饿和边缘地带,尤其是不少小城镇出现明显的逆城镇化现象。表现在:一是虽然我国现有的661个县级以上城市发展较快,形成了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代表的全国约19个大城市群格局,但3.5万个乡镇发展总体仍然较缓慢,这就导致国家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仍然没有有效形成,城镇还无法从总体格局上有效支撑全国约70万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将作为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发展最好的桥梁和纽带;二是虽然2017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58.52%的新高度,但仍有约5.766亿人在农村,按照我国人口增长和每年约1%的农村人口进城的速度,未来10年乃至20年农村还会有约3亿人进入城市,才能达到70%和80%的后城市化高级阶段,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将同时存在并相互发生积极关联,如果进城人口全部集中到600多个城市,将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三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都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了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更需要乡镇这一级小城镇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二)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需要新型融合规划的指引
  表现在:一是传统规划立足于城市发展理念和空间建设思路,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等方面以城市规划为主,缺乏对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应对性研究和思考,习惯以城市规划的方式方法编制乡镇和农村规划,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必须要找到新的路径和新的规划方式。二是傳统规划多由上位政府审批,与农村地区土地集体所有、村民自治的制度不符,多数规划存在完成任务式编制,未能解决镇村的实际发展诉求,规划对小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撑引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没有在最基层形成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传统规划编制本身的制度设置导致其更多受各自主管部门意志和法规政策及技术影响,规划间的配合和统筹协调并不太好,多规合一的形态并未建立,也导致城市反哺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和项目不能发挥最佳效益。
  (三)金刀峡镇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必须有探索突破
  表现在:一是金刀峡镇长期以来的镇、村脱节发展现状更需要融合规划作为顶层指引和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以镇带村、镇村协同,科学把握城乡差异性和发展走势,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二是金刀峡镇存在的发展动力不足,功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较差,生态环境较落后等问题,更需要融合规划作为重要载体,将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有机融合以有效激活市场,通过政府、企业、社会资本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模式,促进小城镇和乡村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三是金刀峡镇处于传统一、二产业向旅游三产业转型的阵痛期,更需要融合规划作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以集聚金刀峡镇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特色,形成资源价值彰显、市场力量引入、发展需求落实的机遇条件,有效助推金刀峡镇产业升级和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四是金刀峡镇拥有良好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但挖掘、保护和利用并不充分,更需要融合规划作为黏合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框架下,立足自身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解决三生融合,寻求生态友好型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五是金刀峡镇已有的规划多数倾向于以管控为主,现有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无序和散乱问题,亟需融合规划统筹整合各种规划和政策、资源,形成横向多规合一、纵向多层次结合,多维度融合的实施规划和行动计划,真正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避免多种规划冲突的同时,形成统筹镇、村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特色化发展行动纲领。   三、初步探索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金刀峡镇与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合作,尝试走出一条镇村融合发展规划的新路。该规划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1個总体策划+N个支撑体系+1个空间设计+1个行动计划。
  1个总体策划——研究产业经济发展:充分解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相关要求,立足重庆及北碚区域环境和市场环境,梳理自身本地特色资源,摸清农业发展条件,了解农民发展意愿,深入研究自身发展阶段,推导本次镇村融合发展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设施路径和重点建设区域,并明确此类区域主题、功能、项目指引等内容。
  N个支撑体系——落实政府主导的保障支撑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要求,从有利于乡镇和农村统筹发展角度构建支撑体系,包括了产业保障、基础设施保障、服务设施保障、生态环境保障等内容。
  1个空间设计——彰显地区特色风貌:基于前期总体策划的发展主题,将特色功能与特色空间相结合,为金刀峡镇打造更优的空间格局和风貌特征,指引核心项目具体建设。
  1个行动计划——从蓝图走向实施:基于当前政策及社会发展水平,提出实施策略及行动计划。明确近远期建设项目库,明确项目主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项目位置、建议实施主体、预估绩效,提出建议性保障实施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将各部门的建设计划统筹安排。
  最终形成一个有战略、有社会、有经济、有空间,可实施的综合性规划,努力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该规划有别于传统规划注重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期末终极蓝图的编制目标,更突出空间特色、产业特色,强调乡村振兴、镇村融合发展。重视近期建设规划的安排,注重近远结合,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典型打造,保持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对完整和可实施性,强调规划的合理定位布局和项目的科学落地间的统一协调。通过这个规划达到在顶层设计方面做到区域平衡,在各部门角度做到政策资源的整合,在坚守本底方面做到保护好绿水青山,在构建基础保障方面做到镇村的融合协调,在落地实施方面形成有关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和多产业振兴、环境综合整治、乡风文明发展以及具体项目建设等的三年行动计划。
  四、最终目标
  中国要美,城市必须美,乡村更要美。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了高频词。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再次强调了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振兴乡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必须要同步推进,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金刀峡镇的规划探索只是一个开始,金刀峡镇的乡村振兴目标是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镇村融合平衡发展、资源统筹均衡发展、村民主体有效发展的道路,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金刀峡镇的绿色崛起。
  责任编辑:马健
其他文献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为基层通过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人民为中心、以惠民为导向、以基础为重点、以服务为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居于“五大振兴”之首。南川是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打好“融合”牌,走好致富路,着力构建“田园风光为载体、融合发展为路径、产业兴旺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格局。  一、重庆市南川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 
期刊
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土坎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880户3080人,常住人口329户819人。全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三留守”问题较为突出,人口凋敝化、家庭离散化、村庄空心化态势显现,留守能人、留守干部“两留守”问题较为尴尬,整体发展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近年来,我们以解决“五留守”人群的心理问题为实践切口进行了探索,夯实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农村发展之路。  一、解
期刊
“大城市带大农村”作为重庆市的基本市情,在新时代形势下亟待破局。一方面,重庆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是发展的主线,而现代农业一直是重庆市国际开放合作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作为农村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乡村振兴的任务异常艰巨,而现代农业自有的振兴能力不足。基于现代农业特征的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在开放中集聚发展是现代农业实现倍增的必要路径。因此,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下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大扶贫格局。当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已初步形成,但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些人把扶贫当作政府的事情,看成党员、干部的工作,对扶贫工作不积极、不关心。打赢扶贫攻坚战,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充分释放社会扶贫潜力。  一、社会扶贫存在的困境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修订的党章也增加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内容,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陈敏尔书记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动员会议上强调,党的领导是实施乡
期刊
着眼强基固本、决战脱贫攻坚、锤炼年轻干部的需要,2017年自贡市在四川省率先全覆盖常态化选派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全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选派出1314名第一书记到四区两县村(社区)任职,其中346名第一书记到荣县村(社区)任职。各第一书记现已扎根基层近2年,在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地方发展,切实为民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本课题组主要对荣县的第一书记工作进行调研,全面
期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推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既有益于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能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创新发展的政策合力。因此,如何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眼前和长远利益,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重庆市长寿区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期刊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部署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命题是高等学校的根本问题。因此,要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
期刊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更是被赋予培养“大国工匠”的历史重任,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纳入重庆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中,如何通过加快区县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助推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值得研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