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施从事书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崖②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③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⑤足荡累⑥颐物⑦,悟衷散赏。
  (选自《吴均集校注》)
   【注释】①汉:天河,银河。②清崖:青色的山崖。清,同“青”。③企水:口渴求饮。④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⑤信:真,確实。⑥荡累:消除疲劳。⑦颐物:保养身体。
  阅读练习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秋露为霜,春罗被径”中的“被”应解释为:     。
  2.解释加点字。
  (1)千翼竞来   __________
   (2)绝壁干天   __________
  (3)企水之猿   __________
   (4)鸡鸣不已   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山川景色有哪些特点。
  
   6.文中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句子是:
   。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③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④。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集校注》)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借指隐居之人的住所。②岫:山洞。③英英:形容声音和谐悦耳。④竹实:竹子所结的籽实,形容小麦,也称“竹米”。
  阅读练习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仆去月谢病
   (2)遂葺宇其上
  (3)幸富菊花
   (4)于斯已办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4.作者描写了石门山怎样的美景?(用文中语句回答)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你对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什么态度?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林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王维集校注》)
  阅读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辄(   )便独往山中
   (2)憩(   )感配寺
   (3)辋(   )水沦涟
   (4)多思曩(   )昔
   (5)麦陇朝雊(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山殊可过        __________
   (2)足下方温经        __________
   (3)饭讫而去         __________
   (4)辄便独往山中       __________
   (5)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__________
   (6)多思曩昔         __________
   (7)因驮黄蘖人往,不一     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4.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想象中春天的美?是用什么手法抒发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
  
  
   5.对上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其他文献
我的姥爷是河北沧州一位普通的农民。姥爷的那双手,黄中带黑,结着又粗又厚的老茧,灰色的指甲深深地嵌进他指尖上粗糙的皮肉里。姥爷的手掌心上,一道道沟壑清晰可见,一直蔓延到了手指尖。这些清晰的纹路里面满是姥爷这些年来经历的辛苦和风霜。  小时候我放假回到姥爷家,姥爷总会欣喜地张开双手,将我抱得高高的。姥爷的手又大又有力,他抱我时,我总是在空中踢荡着双脚,开心地笑着;姥爷的手又硬又粗糙,但他的手在我的头上
期刊
王绩一生遭遇坎坷,三仕三隐。贞观中出任太乐丞,旋又告归隐居东皋。归隐后的诗人,将孤独、寂寞的心境写进了《野望》中。具体而言,诗人是如何抒发孤独感的呢?  1.借动作暗示孤苦无依的内心感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诗人在水边走走停停,踱来踱去,抬头远望,想找一个可以让灵魂栖息的地方。可是,世界之大,“我”这颗孤独的心,何处可以安放?诗人借助动词“望”,写出寻找心灵栖息所的无助;借助动词
期刊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长征。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中国工农红军的这次战略转移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报道,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诗。红军战士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感人至深,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建桥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
期刊
公元725年,李白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写下《渡荆门送别》。此前,李白一直生活在四川,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此时,二十几岁的李白远渡荆门,第一次离开故乡,開始漫游全国。  李白为何要渡远呢?从地点看,诗人从蜀地出发,经过荆门,目的地是楚国(今湖北一带)。这样的渡远,行程已达数千里。从“万里送行舟”看,诗人此次远渡似有万里之遥,但“万里”的说法并非实写,只是形容此次漫游行程之远罢了,
期刊
校园里最让我放松身心的地方是校园西南角的绿植墙。  三四十米长、十多米高的院墙上铺满了翠绿的爬山虎,远远望去,像一座绿色的山,又似一片碧绿的海。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开始跳舞了,又似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波纹,一浪高过一浪。让人忍不住想走近一探究竟,爬山虎何以能这样牢牢地“粘”在墙上?双手扒开柔柔滑滑、整整齐齐、片片向下的心形叶子,你就会看见爬山虎的茎上间断地生出一些蛟龙的爪子,爪头是嫩绿色的,根部
期刊
有人赞美汉字“魅环宇宙载风云,力透万年尽国魂。语润民风真善美,文旋山海演红尘”,是的,汉字蕴含的美,深沉而博大,让人回味无穷。汉字书法,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永恒的生命之舞!汉字书法更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体现,是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民族之根。有了这样的根,我们的文化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书法是冬季诞生的  书法应是冬季诞生的,我猜。你看那些线条,好像落光了叶子的树枝,粗
期刊
文题亮相  请以“这也是一场考试”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需要重点分析:一是“考试”,字典中对考试的解释为:“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如果写作时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那么作文的主题立意就太过肤浅了。这里的“考试”很明显不是字面意思的考试,而应该是
期刊
文题呈现   距离是奇妙的,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会让人产生隔阂,留下无穷的遗憾。请以“距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当一幕幕小学生活的画面在脑海里浮现时,我忍不住捂着嘴偷笑:那时抱怨作业多,现在才发现那都是“小菜一碟”;那时课程少,内容简单,成绩说得过去,还误以为自己“头脑发达”;那时老师管得松,学校好玩的事情多,还得意扬扬地写下“学校是除了我家以外最美好的地方”…… 
期刊
《与朱元思书》中,吴均向友人叙述了自己乘船从富阳到桐庐所见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作者写水,从两个方面突出“异水”的“天下独绝”:  1.绝在“清澈”。水的颜色是“缥碧”的,千丈的深度还能见底,水中游动的鱼和静静的石头都“直视无碍”。  2.绝在“猛急”。作者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水流的湍急、凶猛,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驰的快马。为了将这“独绝”表现充分,作者采用了多种手
期刊
闲适的午后,我捧着一本书坐在窗边细细阅读,风儿时不时吹进来,带着独属于夏天的热浪。我的眼睛不禁从书本移到了马路上。   太阳是十分凶恶的,门口的沥青路全然暴露在烈日下,灼热的光线得意地在路面跳动着,一股股热风夹带着沥青的油气四处飘散,真觉得这马路要被晒化了!我移了移视线,马上就被那棵大绿树抓住了眼球。   那棵树总是静静地立在那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它一天也不缺岗。这炎热的夏季,层层热浪奔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