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胫骨大段完全骨缺损的解剖学模型构建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组织工程骨为负重部位大段骨缺损修复和重建提供了巨大潜力,目前关于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策略主要集中于支架复合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结构化和功能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的:利用3D打印制备兔胫骨解剖型支架,建立一种简便易行解剖形状可塑的组织工程骨骨缺损模型。方法:采用Mimic软件获得缺损骨的三维电子模型,利用熔融沉积制法备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解剖型支架。将15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3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均6只,分别制备长1.2 cm的胫骨完全骨缺损,其中空白组缺损处旷置,对照组缺损处将截骨原位放回,实验组缺损处放置解剖型组织工程骨,并用实验设计的小钢板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1)兔胫骨测量结果:兔胫骨长(93.77±0.59)mm;胫腓交界横径(8.36±0.13)mm,矢状径(5.97±0.12)mm,骨皮质平均厚度(1.20±0.10)mm,髓腔平均直径(4.30±0.06)mm;胫骨模型侧面上下关节面中点连线与截骨模型侧面上下截面中点连线的夹角α=(5.97±0.13)°;(2)缺损区X射线显示:术后4,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处移植体未见明显移位和成角畸形,自体骨修复较好;(3)组织学检查:术后4周,实验组骨断端及支架内有少量新生骨填充,术后12周,重建支架内新骨生成明显增多并且部分矿化;(4)一般观察:术后4,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骨缺损处骨移植体无明显移位、成角畸形,实验组和对照组夹角(α)测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结果证实:实验采取的3D打印解剖形状可塑的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兔胫骨大段完全骨缺损模型稳定性较好,可模拟骨组织的结构和特异性指导新骨的再生和重建。
其他文献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浙皮1号/91G318//Harrington"经系谱法选育的大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背景: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和着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
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财力不足、资源有限等而难以满足师生以及学科建设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等问题,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潜在的
采用稀释定量方法,分别用TCBS、EMB、卵黄甘露醇高盐琼脂、肠道菌计数培养基、BBL、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厌氧琼脂8种培养基,分离并计数褐菖
本文研究了碳源(可溶性淀粉)和氮源(硝酸氨)不同浓度配比对玉米纹枯病菌丝的生长速率、菌核粒数、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在39.86~50.00g·L^-1,氮源在1.8591-2.9525g·L
提出了发酵生产乙醇的新工艺。该工艺将干薯渣放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加压,瞬间减压,薯渣中的水分汽化膨胀,使薯渣中出现许多小孔,变得松脆,然后粉碎,不用蒸煮,直接经纤维素酶转
对铁磁谐振产生的危害、原因、条件、现象及运行中发生铁磁谐振如何处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产现场实际发生的一次铁磁谐振现象,分析了具体原因,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在工程上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但通过几年的工程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渗漏、不热、其他损坏等),而其中有些问题通过一定的技术保护
为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连贯性,以最小的人才培养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教学效率,国家提出对中高职进行有效衔接。目前中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但在衔接的广度和深度上
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开展了沿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库区的十堰市农业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从分析十堰市种植业和生态建设的突出矛盾入手,剖析丹江口水源区生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