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但目前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等弊端,造成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这与开发学生智能的素质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剖析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高提问的技巧策略,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在课堂上实施有效提问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只有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例如,在“椭圆”的教学中,在我引导学生分析离心率 a c e 的变化对椭圆的扁平程度的影响时,一位学生提出:“a、b 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的长,能否用它们的比值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此时我没有急于将自己(即课本)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及时表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的发问,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去领悟。在学习了整个“圆锥曲线”后,我发现学生们不但自然接受了为什么要如此定义离心率,还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个定义的意蕴。师生之间只有保持着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二、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好的问题可以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程度,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课堂问题的梯度性就是判断一个问题好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提问时全面、总体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也不能全部相同,要充分体现层次差别。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所给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这部分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数学问题;针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尽量对这一部分学生提一些相对较为容易的基础性问题,让这部分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教学难点之一,在学习二面角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串来导入。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2.角有大小吗?是怎样度量的?3.在立体几何中已经学习了哪些角?它们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4.前几节课学习立体的方法主要是“转化思想”——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那么今天的问题我们也能遵循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吗?通过这组问题串,给出了研究角的一般思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二面角这个新概念时,按照一条清晰的思路进行主动思维,也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很快接受新知识。
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全面回顾知识
数学的知识点繁多,人有一定的遗忘周期,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也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因而,对于旧知识的回顾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回顾知识型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笔者认为,在设置提问时,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时,可先回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我们学过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质?在学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给出第二个问题。2.椭圆的这些性质是用图象还是方程加以研究的?如何研究?同时给出列表。并通过回答完成第二和第三列空格(逐空回答,可由多位学生回答各项目)3.类比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如何研究双曲线的性质?由此,不但回顾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也体现出了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内在联系。
可见,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日常备课时,倘若我们能依据教材资源,结合自身实际,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精心设置每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收到预期的成效。同时,倘若我们还能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自己在问题设置、提问过程、提问效能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能不断加以发扬和改进,那么,我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我们的专业就会得到主动创新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氛围就会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只有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例如,在“椭圆”的教学中,在我引导学生分析离心率 a c e 的变化对椭圆的扁平程度的影响时,一位学生提出:“a、b 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的长,能否用它们的比值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此时我没有急于将自己(即课本)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及时表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的发问,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去领悟。在学习了整个“圆锥曲线”后,我发现学生们不但自然接受了为什么要如此定义离心率,还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个定义的意蕴。师生之间只有保持着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二、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好的问题可以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程度,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课堂问题的梯度性就是判断一个问题好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提问时全面、总体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也不能全部相同,要充分体现层次差别。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所给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这部分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数学问题;针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尽量对这一部分学生提一些相对较为容易的基础性问题,让这部分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教学难点之一,在学习二面角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串来导入。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2.角有大小吗?是怎样度量的?3.在立体几何中已经学习了哪些角?它们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4.前几节课学习立体的方法主要是“转化思想”——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那么今天的问题我们也能遵循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吗?通过这组问题串,给出了研究角的一般思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二面角这个新概念时,按照一条清晰的思路进行主动思维,也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很快接受新知识。
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全面回顾知识
数学的知识点繁多,人有一定的遗忘周期,学生对于知识的遗忘也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因而,对于旧知识的回顾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回顾知识型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笔者认为,在设置提问时,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时,可先回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我们学过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质?在学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给出第二个问题。2.椭圆的这些性质是用图象还是方程加以研究的?如何研究?同时给出列表。并通过回答完成第二和第三列空格(逐空回答,可由多位学生回答各项目)3.类比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如何研究双曲线的性质?由此,不但回顾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也体现出了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内在联系。
可见,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日常备课时,倘若我们能依据教材资源,结合自身实际,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精心设置每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收到预期的成效。同时,倘若我们还能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自己在问题设置、提问过程、提问效能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能不断加以发扬和改进,那么,我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我们的专业就会得到主动创新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氛围就会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