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CC的海上风电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技术相对于高压交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HVAC)输电技术具有线路损耗低、输电走廊占地少、不存在交流电网同步问题等突出优势,特别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高效率的电能输送场合.相较于传统的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为典型代表的电压源型换流器(vo
其他文献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为促进节能减排,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现代电力系统迫切地需要创新与变革。近年来,新型电力电子变换装备在新能源发电、柔性交直流输配电、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使得传统能源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控性逐步增强,多种能源系统耦合性和互动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电力电子化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也出现了建模困难、控制复杂度增大等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通常采用级联结构的线性控制方法,针对其功率跟踪精度差、动态响应慢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反馈线性化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首先,以换流器交、直流回路的控制信号为输入,以其输出功率及环流为输出,建立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控制模型,并利用反馈线性化技术,将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其次,基于线性化变换后新系统中交、直流回路控制目标的特性,设计各回路的线性控制器,进而提出相应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并根据线性化方程求解MMC换流器的最终控制信号;最后,考虑到线性化变换后系统变量无法被完全
近年来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在全世界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在储层的矿物组分以及孔喉分布等微观物性研究中,经常受困于页岩储层微观尺度的限制,使得传统岩石薄片研究难以满足页岩储层精细化分析的需要。为了能够从原始页岩薄片图像中挖掘出更多储层微观特征,解决传统薄片精细图像在分辨率方面存在的限制与不足的问题,通过引入超分辨率增强技术来提高薄片图像对页岩储层微观特性的描述能力。针对页岩储层特点开发了一套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超分辨率模型,建立了对应的薄片图像损失函数。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储层的实际资料作为
随着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灵活性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作为重要电力负荷之一,流程工业用电行为具有较强的多能互济特性,能够有效支撑电力系统灵活运行.然而,与一般居民和商业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不同,流程工业用户涉及多能源系统与生产过程的交互,灵活性更为复杂.本文首先从多能源系统耦合分析和能量-物质流模型两个角度介绍了典型流程工业用能特征的描述方式.然后,梳理了流程工业综合能源系统灵活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热电联产系统调度、用电设备直接控制和非用电设备的间接调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面向电力系统
确定菱形注采井网的合理注采井距和井排比,是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实现储量有效动用和注采均衡驱替开发部署设计的关键。基于一般低渗透油藏特点,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渗流方程,利用经典渗流力学理论,得到了菱形反九点井网注采单元中渗流场分布的解析解;基于注采单元中平面渗流速度变化的分析,提出了评价储量有效动用状况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储量动用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满足注采单元中“有效动用范围要求和均衡驱替系数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优化的计
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存在着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等电力电子装置和非线性负载,其相互影响使得谐波振荡等电能质量问题日趋严重.另外,本地负荷谐波容易和分布式电源输出滤波器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若设计和实施不当容易放大谐波.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同时降低谐波补偿的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电流无差拍控制的新型分布式电源电能质量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了虚拟输出滤波器系统的数学模型,将LCL滤波器的三阶系统降低为加权平均电流相应的一阶虚拟电感滤波器.其次,为了满足谐波补偿对高带宽控制器的要求,以及电流快速跟踪响应的需求,提出了加权平均电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盆地西南部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烃源岩热演化达到过成熟生干气阶段,但是构造演化缺乏深入研究,早期构造事件具体时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详细的野外调查、显微结构特征、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和区域沉积-埋藏演化历史的约束下,结合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及其断裂破碎带内次生方解石原位U-Pb测年与磷灰石裂变径迹时间-温度曲线模拟结果,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奥陶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期—新生代以来的4期构造事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奥陶世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普遍发育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发育模式明显不同于经典的传统岩溶模式。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共识别出3类具有成因联系且受含膏地层影响的储层,并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含蒸发盐矿物层系的岩溶模式。结果显示,含膏白云岩-膏模孔型储层形成于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富含蒸发盐矿物,沉积环境为含膏云坪,储集空间为石膏溶解形成的膏溶铸模孔;白云岩-溶孔-晶间(溶)孔型储层形成于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流体来自于上覆的含膏层系,主要发育于浅滩相白云岩地层中,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
针对水电高占比的水光互补系统中存在的振荡频率低于0.1 Hz的超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两种振荡抑制控制策略.首先,对由水轮机和调速器构成的开环系统进行了阻尼转矩分析,得出水轮机和调速器的负阻尼效应是造成超低频振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了补偿负阻尼效应造成的相位滞后,提出水电机组调速器串联校正控制方法,并通过阻尼转矩分析证明串联校正可以有效改善超低频段的阻尼特性;构建了串联校正控制参数优化整定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控制参数.然后,利用光伏有功功率对系统频率的调节能力,提出了光伏有功附加控制器,并通过理论分
以208只肥羔型黑山羊繁殖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骨调素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并与母羊胎盘性状、窝产羔数等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肥羔型黑山羊的胎盘效率随窝产羔数的增加而提高,子叶密度随窝产羔数的增加而降低.肥羔型黑山羊骨调素基因外显子6存在AA、AB、BB三种基因型,由第69 bp处G/C颠换和第84 bp处A/G转换的突变引起.骨调素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显著影响山羊的繁殖性状(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