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于旷野大地之上,仰头观星: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岁在星纪,荧惑守心。对照古人的记录,看那些仿佛不会因时间流转而改变的明亮又遥远的恒星、闪烁的行星……别有一番滋味。群星或密或疏,或绚烂或迷离,流转于宇宙星河之中,真叫人心向往之。
星空虽离人类万里之遥,却以各种形式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我们看它,写它,唱它——
古人爱观星。6000年前仰首望天的人头壶意蕴深远、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划定星宿分野、汉代的浑天仪完备圆融、明代的《授时历》精确先进……无一不说明仰望星空这个动作是如何贯穿古今,深入人心。不信,且看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杜甫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王勃作成“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辛弃疾吟咏“七八个星天外”,苏轼笑说“西北望,射天狼”……不胜枚举。直到6000年后的现在,还有大刘等一批科幻作家,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对星空的想象,希望用好的科幻唤起现代人仰望星空的热情……
抬头观看这天穹巨幕的,并非只有我国古人。遥远的古埃及人发现天狼星掌控着尼罗河的潮汐;古希腊人已根据星座的形状创造出了丰富的神话;伽利略改进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无一不彰显仰望星空这个动作是如此不约而同。看,凡·高的《星月夜》将夜空之星化作一团团光轮,唯美妙曼;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就住在一颗小行星上;古欧洲的建筑也常以星为模板,甚至欧盟旗帜上的成员国,也是由星为代表……
我也观星。
我曾在草原之上观星。在草原上,我才感受到什么是“星垂平野阔”,什么是“长河渐落晓星沉”。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我还体会到“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望见春天,望不見自己的渺小”——不入草原,不知人之渺小,天地之博大。
我曾在城市的夜幕下仰首。可我只听到街道上的车流轰鸣,公园里人声喧闹;我只看见被人造光照得微亮的天幕,鳞次栉比的高楼遮挡了视线;落入眼中的星不过寥寥几颗,令人失落叹息。
我曾在乡村度过星夜。“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行于麦道之中,蛙蛐相鸣,萤虫相和,仿佛遁入仙境。抬头,星汉灿烂,儿时在星空下听过的歌谣与童话,趁着星夜,一齐涌上心来。
仰望星空,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探索思维与好奇心。仰头、观看、思考,这是人类最原初的、最自发的探索,而探索的步履仍未到达尽头。先驱者号、旅行者号、哈勃空间望远镜、天眼FAST……一代又一代的“眼睛”走向宇宙深处,一双又一双童稚的眼把目光投向天幕,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变的仍是那些在夜空中忽闪忽闪的,与我们对视的眼睛……
我想,我仍会观星。有朝一日,我也许能在空间站、在月球与火星基地、在更广阔的天地,观更多的星……
点评
文章从中国古人观星、外国古人观星,写到“我”的三次观星经历,再到现代天文学用各种望远镜和天文设备探索宇宙的奥妙,最后以“我也许能在空间站、在月球与火星基地、在更广阔的天地观更多的星”结尾,既是一篇天文学史概览,又是一篇立志宣言。文章引用的素材贯通古今中外,令人赞叹。
星空虽离人类万里之遥,却以各种形式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我们看它,写它,唱它——
古人爱观星。6000年前仰首望天的人头壶意蕴深远、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划定星宿分野、汉代的浑天仪完备圆融、明代的《授时历》精确先进……无一不说明仰望星空这个动作是如何贯穿古今,深入人心。不信,且看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杜甫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王勃作成“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辛弃疾吟咏“七八个星天外”,苏轼笑说“西北望,射天狼”……不胜枚举。直到6000年后的现在,还有大刘等一批科幻作家,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对星空的想象,希望用好的科幻唤起现代人仰望星空的热情……
抬头观看这天穹巨幕的,并非只有我国古人。遥远的古埃及人发现天狼星掌控着尼罗河的潮汐;古希腊人已根据星座的形状创造出了丰富的神话;伽利略改进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无一不彰显仰望星空这个动作是如此不约而同。看,凡·高的《星月夜》将夜空之星化作一团团光轮,唯美妙曼;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就住在一颗小行星上;古欧洲的建筑也常以星为模板,甚至欧盟旗帜上的成员国,也是由星为代表……
我也观星。
我曾在草原之上观星。在草原上,我才感受到什么是“星垂平野阔”,什么是“长河渐落晓星沉”。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我还体会到“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望见春天,望不見自己的渺小”——不入草原,不知人之渺小,天地之博大。
我曾在城市的夜幕下仰首。可我只听到街道上的车流轰鸣,公园里人声喧闹;我只看见被人造光照得微亮的天幕,鳞次栉比的高楼遮挡了视线;落入眼中的星不过寥寥几颗,令人失落叹息。
我曾在乡村度过星夜。“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行于麦道之中,蛙蛐相鸣,萤虫相和,仿佛遁入仙境。抬头,星汉灿烂,儿时在星空下听过的歌谣与童话,趁着星夜,一齐涌上心来。
仰望星空,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探索思维与好奇心。仰头、观看、思考,这是人类最原初的、最自发的探索,而探索的步履仍未到达尽头。先驱者号、旅行者号、哈勃空间望远镜、天眼FAST……一代又一代的“眼睛”走向宇宙深处,一双又一双童稚的眼把目光投向天幕,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变的仍是那些在夜空中忽闪忽闪的,与我们对视的眼睛……
我想,我仍会观星。有朝一日,我也许能在空间站、在月球与火星基地、在更广阔的天地,观更多的星……
点评
文章从中国古人观星、外国古人观星,写到“我”的三次观星经历,再到现代天文学用各种望远镜和天文设备探索宇宙的奥妙,最后以“我也许能在空间站、在月球与火星基地、在更广阔的天地观更多的星”结尾,既是一篇天文学史概览,又是一篇立志宣言。文章引用的素材贯通古今中外,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