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漂流的光荣与梦想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漂流探险界一直有这样的对比,如果把雅鲁藏布江比作登山界的喜马拉雅山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的激流则可比作珠穆朗玛峰,任何一只漂流雅鲁藏布江的漂流队都期冀能成功漂流大峡谷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过,这使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无数人永远的梦想。2011年4月28日 阔别雅鲁藏布江13年之久的中国漂流探险界的精英们能否将雅江漂流的长度再延长九公里?
  
  雅漂之痛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 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从高处俯瞰雅鲁藏布大峡谷激流澎湃,气势磅礴。这个围绕着南迦巴瓦峰奔腾咆哮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被诸多知名漂流人士誉为“可能是全世界最难漂流的江段”。在这里,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河水交错相依,许多地区人类至今无法涉足,仍属认知空白区,堪称地球最后的秘境。
  对于大峡谷究竟能否漂流,国内外直争论不休。持大峡谷漂流早晚会被征服观点之一的布瑞奇说:“雅鲁藏布江是漂流界的”珠穆朗玛,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完成该项事业。但无论谁去完成都不得不选择最佳时节(旱季),对进入和走出大峡谷要有充分的物资和精神准备。我认为不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付出代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非常熟悉的蒙西(Munsey),认为人类难以完成大峡谷漂流。他说:“对大峡谷深处的河段我非常困惑,欲顺利漂流永远只是美好愿望。20英尺宽的河道比比皆是,震耳欲聋的河水永无休止咆哮如雷地翻滚在8000英尺深的峡谷之中。这些地方几乎无法逃生。”
  事实上关于大峡谷漂流从1993年开始就有人做过尝试。该年9月,“中日雅鲁藏布江考察队”在考察雅鲁藏布江时,自以为深谙水性的日本人不听从经验丰富的中国科学家劝阻,在没有弄清楚沿江河道的情况下,于当月10日,在雅鲁藏布江最大支流帕隆藏布江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附近下水试漂,号称日本漂流专家的只野靖和武井义隆的小艇刚刚触水,迅即被冲得无影无踪,不久,侥幸爬上岸的只野靖通过对讲机向大本营报了平安,此时他已被江水冲到距漂流起点17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主流中。而另一位桨手武井义隆连同小艇从此再无踪迹。
  事后,考察队组织庞大搜寻队沿江寻找,只捡回武井的只桨。至今,大峡谷顶端扎曲还有其父武井平八为惟一儿子修的衣冠冢;也就是在那时,目本人站在雅鲁藏布江岸边,望着汹涌的江水流进幽深的峡谷,感叹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人类最后的秘境”。征服这条傲慢不羁的大江,一直是全世界漂流探险者最大的愿望,这里也是世界上惟一没有漂流成功的大江,
  1998年8月28日,二十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组成“98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宣布:“中国人将要首漂雅江!”。漂流探险队于9月8日从雅江源头杰玛央宗冰川下水漂流1500公里至雅鲁藏布大峡谷口派乡后,由于种种原因止漂,随后由陆路沿江徒步36天,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此次活动的经费大部分由22名队员自筹。作为随队记者和队员的税晓洁有这样的记录:1998年12月9日下午3时许,这些人一个个衣衫褴褛,有的还拐着伤腿回到了庄严的布达拉宫广场,举起一条“雅漂胜利了”的简易横幅合影留念,宣告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探险取得成功。他们不由自主地将队长杨勇高高抛起,此时,没有鲜花也没有哈达,来助兴的只有拉萨的几位友人和十几个茫然的围观者,只有他们自己沉浸在自己的胜利喜悦中……有报道称该活动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的漂流探险活动已走向成熟和理性。相对于从前的一寸不落”、“全程漂流”、到珍惜生命、“讲究科学”的理念已成为贯穿整个漂流探险活动的准则。
  我们不难看出,此次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探险,并没有涉及雅鲁藏布大峡谷漂流,而是采用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形式来完成的。这成为了很多队员心中的一件憾事,而另一方面却为以后的漂流和揭密世界第一藏布大峡谷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漂流探险。这支队伍的15名成员,来自新西兰,南非,英国与美国,他们以单人皮筏艇的方式,耗时一月成功漂流完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段(玉松至白马狗熊以下)。此后,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江似乎与漂流探险绝缘,沉寂近十年之久。
  
  大峡谷漂流的全新体认和情感
  
   冯春是中国漂流探险界资深人士,他是中国人首漂长江的队员,也是“98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副队长,还曾代表中国漂流过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2008年,他回到了当年。雅漂队止漂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参与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组建了一只全由藏族青年男女所组成的漂流队——“雅鲁藏布大峡谷漂流队”,并担任主教练。经过两年多系统而艰苦的训练,这只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队伍,已经达到准专业级漂流队的水平,并成为全国惟一支全由藏族组成的专业级漂流队。队员们来自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附近村庄,他们中有放牛娃,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这支队伍基本适应了林芝地区丰富的漂流环境——巴松错的高山激流,宽谷缓流,尼洋河休闲漂流,雅鲁藏布江漂流……
  冯春再次回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实还有着更大的“野心”和梦想。
  首先,他将带领凝聚他心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漂流队”和1998年雅漂时的队友罗浩一起,再次向雅鲁藏布大峡谷发起挑战。冯春和罗浩既有着当年共同的遗憾,同时也有着对雅鲁藏布江及其大峡谷全新的体认和情感。
  他们认真细致地分析了人类可借助器械漂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江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段:入口段——含玉松村,索松村,格嘎村连滩、直白村U大拐弯等处的激流。其中,丰水期时,玉松,索松两滩的难度级别在4.5级左右,属专业探险级漂流难度。而格嘎村连滩和直白村U形大拐弯激流,则可达6级左右,基本属于禁漂区。核心西段——白马贡遗址至扎曲(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由西东向向北南向大拐弯的孤顶对岸,可由排龙进入)附近江段,该核心段基本为V字形深谷,且分布有藏布巴东1号、2号、秋古龙都、绒扎等处深切紧束型河床瀑布群。属漂流死亡江段。核心南段——扎曲以下至甘代乡一段。这一江段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段内最难段。该段激流滩长水急,基本为深切两岸岩体而成的河道,两侧也无靠岸之处。此段及其下(甘代至加热萨,旁辛、墨脱以及地东、希让一段)均属漂流高度危险区。他们认为 在日益将漂流当做种极限探险之健康运动的中国,挑战入口段的玉松滩,属理智范畴内的自我突破和价值体现行为。而如果盲目地宣称全程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 (指大渡卡入口处至墨脱希让村段,也即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实际控制区内段),则为狂妄的噱头。目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连滩(玉松、索松连滩),除有外国漂流队在十余年前靠单人皮筏艇作先驱性试漂外,尚无任何漂流队以多人漂流艇试漂。本次由雅鲁藏布大峡谷漂流队发起的挑战,在国内尚属首次。如果漂流成功,将是国人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漂流史上的历史性挺进。而在1998年,由他们参与的漂流队首次发起人类漂流雅鲁藏布江壮举中,收滩点就位于派镇转运站。派镇转运站与他们挑战的玉松滩之间,水面距离仅九公里多。
  2011年4月28日上午,冯春和罗浩带领着在雅鲁藏布江边土生土长的七名“雅鲁藏布大峡谷漂流队”藏族队员 携带精良的漂流装备,在阔别13年之久的派镇转运站码头放漂。这时,远处的南迦巴瓦峰现出俊美的身躯,如同在恭迎久违的老朋友。站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的一处高地上,旁边是一座古城堡的遗址,山路悬在陡崖上,十分险峻。向峡谷里的雅鲁藏布江望去,往西是平坦宽阔的江面,水流比较平缓,河谷宽阔,河畔村庄被绿树掩映,派镇和远方的雪山,近处的河柳桃花尽收眼底,要不是雪山,完全就是一派江南的秀美景色:往东看去,河谷骤然收窄,雅鲁藏布江开始深切其中,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的壮丽雪山山体显出独有的风景。虽然此时还是雅鲁藏布江的枯水期,远方的玉松,索松连滩仍然滩长流急,浪峰跌水相连,礁石密集,急弯频繁,江道狭窄,触礁碰石随时可能发生,漂流难度系数在4级之上,漂流难度极高。
  离玉松滩不远处是玉松村,当天小小的村庄像过节样热闹全村人几乎倾巢出动涌向玉松滩,村长带了一大桶自家酿造的青稞酒赶到现场,将要为闯滩成功的队员们斟酒庆贺。村长说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我们藏族人的天性,藏族漂流队员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运动向世人展现雅鲁藏布江的魅力 同时也展现藏族现代风貌,是我们作为藏族儿女的荣幸。有自发赶来的藏族喇嘛在现场诵经,为队员们祈求平安。现场还有很多漂流队的队员们——其中有帅气的藏族小伙,更有不让须眉的藏族姑娘 在等候歇息时,跳起欢快的舞步,纵情放声歌唱,那份快意人生的愉悦及豪迈,让紧张的氛围增加了更多的轻松。
  在近四十分钟的缓滩漂流后,漂流艇冲进玉松滩,岸上看起来很大的多人漂流艇,在浪峰跌水间显得渺小而无助。漂流艇忽而被举上浪尖悬空而起:忽而被几米深的浪涛压在谷底不见踪影,冲下最后一个跌水时,漂流艇甚至被浪头打转180度,好在训练有素的队员巧妙应对后转危为安。成功上岸后,冯春面对雅鲁藏布江深情跪拜,冯春和罗浩这两位当年的雅漂队友长久地拥抱在起泪流满面,13年前的雅漂遗憾或许会被今天的泪水冲淡很多。七名刚毅的藏族队员也泪光闪烁。
  成功的喜悦中,冯春介绍说与13年前首漂雅鲁藏布江相比,本次漂流有着全然不同的意义。13前,漂流运动在中国还处于热血澎湃时期,当时的人们凭着一股为国争光的热情,千难万险不惧,漂流队员每每被冠以英雄壮士之名,而如今,随着国力提升与国民生活品质的改观,漂流运动已逐渐回归其运动的本质,成为人类与自然亲近沟通的最佳途径。专业,安全和享受运动过程,已成为时下的主流。本次雅鲁藏布大峡谷第滩漂流之所以成功,与专业的运动素养训练及装备密切相关。索松滩将有可能是冯春的下一个挑战目标。漂流挑战活动的藏族主力队员雍周则表示:能够以时尚健康的漂流运动方式,与相伴自己成长的雅鲁藏布江亲密接触,无疑是对母亲河的最好回应。作为一名漂流队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藏族青年,我将长久地以此为傲。
  而本次挑战活动的主办方西藏自治区户外协会和承办方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区,则秉持“峡谷保护及健康户外”的理念,组织中国第支藏族漂流队,以最接近自然的漂流方式向雅鲁藏布江致敬,并希望唤醒公众对大峡谷这一独特自然地理单元的关注与爱护。面对汹涌澎湃的雅鲁藏布江水,冯春有了更多的念想:未来,雅鲁藏布大峡谷将申办“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漂流锦标赛”,这将使雅鲁藏布大峡旅游区发展理念与林芝作为世界级户外运动天堂的资源优势地位进行充分的结合与拓展,让更多热爱江河漂流的专业级人士能分享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激情漂流。因为江河无动力漂流一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探险项目之一,所以冯春还想在雅鲁藏布江边建一所“大峡谷漂流学校”,培养更多在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附近长大并深谙水性的藏族人,成为如同夏尔巴人登山协作一样的“专业漂流协作”。让更多来雅鲁藏布大峡谷旅行的普通人也能得到专业安全的漂流协作所带来的漂流享受和满足。我想,这对于冯春来说不难实现。
其他文献
1997年,我还在新疆环保局信息中心工作,有天接到封电子邮件,邮件是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的王铁男发来的,他邀请“环保健儿”参加号冰川百人登顶活动。两个星期后,我带着八名年轻的同事同来到了号冰川,这是我第一次登山。我们可能也是新疆第一次通过网络招募的队员。从此,我爱上了,户外。  2000年的一天,我模仿当时北京绿野网站,在新疆最大的论坛“新丝路”上发了一个帖子,招募“南山徒步穿越的同行者”,这可能
策划/海绵    我们达成共识,  人类最早的户外活动无一不充斥着血腥的味道  捕猎、战争、探险  不管是出于经济目的还是政治态度  军人承担了伫立在风雪中捍卫和平与尊严的义务  那些战士是第一批  与天地走得最近的户外人士  他们的故事  现在又有几人在听    在草原上遇到过去  ——《蒙古苍狼》的故事  文 斐    读很多书,但是偏爱轻松、短小、精悍、脱离沉重的东西。历史类的读物是从来不会
可能世界上没有哪种动物像大熊猫这样为人们所普遍知晓,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很少有人不惊叹它的可爱憨态。作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几种黑白斑驳的哺乳动物之一,其形态的特别,其习性的特殊,其进化的奥秘,从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科学家孜孜不倦研究的题目。虽然它已演化和存在了几百万年了,与它同时期生活的大部分动物(如剑齿虎,巨猿、剑齿象等)都已成为了化石,而熊猫的后代们却以习性和食物特化的形式生存到了今天
最近视点:  2006年2月24日,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秘书长忆波接到《户外探险》杂志社转来的山东阿猫发表在中国户外资料网上的呼吁帖,立即通过新疆丝路游探险网转贴,并开始逐日关注事态进展。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根据全国户外界的呼吁,组成了人道主义援助小组,与米兰警方合作前往现场协助调查。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罗布荒原以它独有的地理特征、文化特征、历史特征以及环境警示意义吸引人们纷至沓来
2009年12月14日,Columbia全球限量版“御寒电热战靴”媒体见面会在Columbja北京三里屯VILLAGE户外概念店内隆重举办。这一全球首创的限量版“御寒电热战靴”,在全球范围只推出了3000双,而在中国境内更是仅限100双爱好户外运动的发烧友们当天蜂拥而聚拭目以待。  活动当天,Columbia美国科研专家Woodv Blackford先生,亲临解说全球限量版。御寒电热战靴的划时代科
2005年,美国登山家Ed Viesturs成为全球第五位无氧登顶全部14座8000米级高峰的人,2007年,意大利人Silvio Mondinelli成为第六位完成无氧14座大满贯的人:接下来的2008年是厄瓜多尔登山家Ivan Vallejo。而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攀登季节情况有所改观,有不少于四位登山家荣登14座大满贯行列,其中更有两位以无氧方式完成——Denis urubko(哈萨克斯坦
【豹走天涯·攀登】系列  作者:金飞豹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金飞豹,国内著名探险家,攀登运动先行者,曾用18个月零24天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和徒步到达南北极点。《豹走天涯·攀登系列》(《梦想启程》、《极限挑战》、《巅峰见证》)可以说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每一个字都渗透着冰天雪地的寒冷和悬崖峭壁的艰险。《梦想启程》登珠峰前的三级跳—登哈巴雪山、“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卓奥友峰;《巅峰见
事实上更多的人是因为同去的朋友或带着自己入门的人,而选择了双板或单板,至于我,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天滑雪的过程。那是2003年的冬天,跟着几个不熟悉的朋友的朋友,一起去了雪场,他们很快领了雪具就不见了,剩下茫然的我一个人,懵懵懂懂的被工作人员发了一套雪具,对,当然是双板。通常,那时候雪场的工作人员是不会推荐你去滑单板的,原因不详。接着就开始了摸爬滚打的初级道之旅,没有人教,速度一快就摔,一直和雪板较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只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作出过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
:我们知道台湾也有很壮美的山川和为数众多的户外爱好者,现在LNT在台湾普及的状况如何?台湾的山友们登山,注重这些环保原则吗?  郑廷斌:事实上现在环保的观念在台湾一般民众已经较普及了,例如垃圾带下山与垃圾分类,尊重野生物及尊重他人等,民众可能不一定知道这就是LNT,但是整体状况还算不错。一些台湾山友即使对LNT的部分内容有疑虑,但是也认同某些部分,或许可说生态环保等概念已经逐渐内化到愈来愈多山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