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精彩生成的课堂,而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既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又让视野不开阔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语文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把阅读训练分为“默读、朗读、诵读”三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以提高阅读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自由读中借助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以达到同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默读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句子是构成篇的直接单位,往往能表达相对独立、具体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句子的赏析,指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情感。在这个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义。例如《挑山工》中“我心悦诚服地点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要让学生理解“意味深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哲理”又是什么意思,山民所说的话哪些地方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作者对山民的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的由衷敬佩以及作者从山民朴素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深刻的哲理。学生对山民不气馁的精神有了感知,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不气馁的语气来。
二、在朗读中体验文章的情感起伏
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可以说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一阶段要利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
范读可以是教师读也可以是学生读。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听出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如《飞夺泸定桥》一课,上课时学生先预习: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有“天险”之称。然后让学生进行初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当时的情况相差甚远,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节奏及思想内容,所以我利用节奏急促的配乐对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进行范读。第六自然段是描写泸定桥的组成的,课文中所描绘的泸定桥只有十三根铁链连在一起,桥下的像瀑布一样的红褐色的河水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在读到这里时我读出了一种心惊胆寒的语气。学生听了我的范读,又通过联想,理解了当时的形势紧迫,所以在他们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较好地体现出当时紧迫的形势。通过听教师的范读,同时结合课文插图,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战士们作战时条件的艰苦、精神的伟大,从而在他们自己读的时候就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情”与“文”结合,并努力在自己的朗读中读出红军战士的勇敢无畏。
三、在诵读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乐之”的境界,不仅对朗读教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你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你的亲眼所见、内心所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染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如《丰碑》一课,初读这一课时我的心就被年老的、已冻死的军需处长紧紧抓住了,当看到课文插图时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军需处长为了别的战士少受冻,自己只穿着破烂的单衣裳,终于受不住严寒的侵蚀,准备坐下来休息时被无情的风雪天冻死了。尤其那时他还扛着枪,准备向战友借个火。在上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感人的事迹,让学生心中有个底数: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战友之间亲密无间;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初读课文,我看到有的学生还挺高兴的,可是读过几遍后我惊喜地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像是快要哭了。这正是学生把自己的情感灌注到课文中进行了注意力集中的读而产生的结果。学生已将自己和军需处长的处境联系起来,并且在脑海中已做过对比了。这时,学生的思想境界可以说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要教师坚持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必然会显著提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让学生在“感知、领悟、体验、提高”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对他们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当学生有了“感知、领悟、体验、提高”的感情基础,写起作文来便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融进作文中去,那么作文就会更具有吸引力。
总之,阅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加深对阅读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推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向更深一步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把阅读训练分为“默读、朗读、诵读”三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以提高阅读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自由读中借助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以达到同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默读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句子是构成篇的直接单位,往往能表达相对独立、具体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句子的赏析,指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情感。在这个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义。例如《挑山工》中“我心悦诚服地点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要让学生理解“意味深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哲理”又是什么意思,山民所说的话哪些地方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作者对山民的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的由衷敬佩以及作者从山民朴素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深刻的哲理。学生对山民不气馁的精神有了感知,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不气馁的语气来。
二、在朗读中体验文章的情感起伏
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可以说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一阶段要利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
范读可以是教师读也可以是学生读。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听出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如《飞夺泸定桥》一课,上课时学生先预习: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有“天险”之称。然后让学生进行初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当时的情况相差甚远,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节奏及思想内容,所以我利用节奏急促的配乐对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进行范读。第六自然段是描写泸定桥的组成的,课文中所描绘的泸定桥只有十三根铁链连在一起,桥下的像瀑布一样的红褐色的河水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在读到这里时我读出了一种心惊胆寒的语气。学生听了我的范读,又通过联想,理解了当时的形势紧迫,所以在他们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较好地体现出当时紧迫的形势。通过听教师的范读,同时结合课文插图,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战士们作战时条件的艰苦、精神的伟大,从而在他们自己读的时候就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情”与“文”结合,并努力在自己的朗读中读出红军战士的勇敢无畏。
三、在诵读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乐之”的境界,不仅对朗读教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你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你的亲眼所见、内心所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染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如《丰碑》一课,初读这一课时我的心就被年老的、已冻死的军需处长紧紧抓住了,当看到课文插图时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军需处长为了别的战士少受冻,自己只穿着破烂的单衣裳,终于受不住严寒的侵蚀,准备坐下来休息时被无情的风雪天冻死了。尤其那时他还扛着枪,准备向战友借个火。在上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感人的事迹,让学生心中有个底数: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战友之间亲密无间;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初读课文,我看到有的学生还挺高兴的,可是读过几遍后我惊喜地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像是快要哭了。这正是学生把自己的情感灌注到课文中进行了注意力集中的读而产生的结果。学生已将自己和军需处长的处境联系起来,并且在脑海中已做过对比了。这时,学生的思想境界可以说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要教师坚持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必然会显著提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让学生在“感知、领悟、体验、提高”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对他们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当学生有了“感知、领悟、体验、提高”的感情基础,写起作文来便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融进作文中去,那么作文就会更具有吸引力。
总之,阅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加深对阅读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推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向更深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