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12日,京畿道博物馆举行白南准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人类与机器,生活的二重奏”为主题,通过科学技术、媒体艺术与电脑等艺术创作来展现涉及多个领域的白南准作品。而SOMA美术馆的白南准诞辰80周年纪念特别展“光:线”,将从9月份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
翻开影像艺术的历史,白南准(Nam June Paik)是最不容被忽视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亚洲向世界输出的第一位国际级明星,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率先运用Video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被公认为影像艺术之父。同时,他也是激浪派(Fluxes)的核心成员之一,以录像、照片和声音记录等独特的影像语言,他像狂暴的台风一样让激浪派运动席卷了大地。东方与西方、基督教与佛教、音乐与艺术、成人与孩童、科技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等一系列对立的狂风中,他自盘膝坐于台风眼中岿然不动,“艺术只是欺诈而已,你只需要做以前没人做过的事情就成”。
由于先于其他同业者进入国际生活,对于欧美的艺术变化,白南准既扮演了修复者的角色,也扮演了入侵者的角色。其艺术启蒙来自于战后初建时期的日本,50年代末,他又来到战后欧洲的艺术中心德国,活跃在杜塞多夫、科隆、慕尼黑等城市。60年代初,他转战大西洋两岸,在欧美的文化艺术中心不断穿梭。定居纽约后,他持继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在4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艺术总是赶在时代潮流的前沿。这种跨文化游牧者的经验,使他在越来越明显的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某种居高临下的自信。
手指短眼光长·增长
白南准的影像雕塑、装置作品以及广播节目最为有名,但这位“视频艺术之父”最初的职业是音乐家和作曲家。白南准最初在东京接受西方古典音乐和哲学的训练,从小习古典钢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的很多装置作品都和音乐和乐器有关。据与白南准合作20年之久的电子工程师李正成说,白南准手指很短,他的钢琴老师甚至建议他不要学钢琴了,而白南准也正好不满足于这种二传手式的西方文化教育。
他创作过油画、纸上艺术作品,策划过音乐剧和其他演出,制作过镭射投影设备和能活动的机器人,还有无数出版物。白南准一直对不同学科和新技术、新鲜事物抱有积极而开放的态度。
1958 年,白南淮在德国塔姆斯塔特举办的新音乐讲习班上,遇到了前来讲课的约翰·凯奇。白南淮当时对凯奇还持有怀疑态度。后来,他这样描写自己戏剧性的变化:“我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去听他的音乐,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美国人怎样对待东方的遗产。但在音乐会进行当中,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到音乐会结束时,我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一位受东方思想影响的美国前卫音乐家却让一位饱学西方古典音乐的韩国人认识到自身文化遗产的潜力,从而反叛西方传统经典,重塑当代艺术新视觉,这正是文化交流与互渗所迸发出的灵感火花。接触到凯奇具有禅学色彩的音乐之后,他开始创作实验音乐和行为表演,同时,介入席卷欧美的激浪艺术运动。以电视为中心的大众传媒兴起后,他既而对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致。作为一名电子音乐家,他整日和导线、仪表、放大器、示波仪打交道,躲到一个无人打搅的阁楼内,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做起了“解构电视和其图像”的实验游戏。电脑技术日益成熟后,他又利用数字化里像技术来整合电视图像传输系统。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他应组委会的委托,创作了最大的电视装置,由1000余台电视机组成 20米高的电视塔,终于以自己的艺术回报了他的国家,艺术家本人也出尽了风头。
玩世不恭者·成熟
1959年,白南淮用4架被拆散然后又重新组装起来的钢琴和两架唱机、唱片、各种可发声物体,以及11架经过艺术改造的黑白电视机,以音乐家的身份登上舞台,但他的表演彻底打破了观众的期待。他摔鸡蛋,打碎玻璃,砸毁乐器,动作像闪电一样,被认为有暴力倾向,评论界讥讽他为“文化恐怖主义”。
他将头、头发和手浸满墨水和番茄汁,在卷轴上拖曳出参差的条纹图案;他尖叫着流泪,用脑袋砸键盘;他跳下舞台剪下约翰·凯奇的领带。斯托克豪森在日记中生动地记下白南准表演的情景:“他(白南准)平静地走上舞台,但他的动作像内电一样让在场的观众感到震惊,他将满把的黄豆撤向空中,豆子又掉到观众席上,引起阵阵骚动和嘘声。他又用纸把自己的脸裹起来,然后轻轻地将纸揉皱,又隔着纸揉自己眼睛,直到眼泪将纸浸湿弄破,他突然大叫一声,将纸扔到观众席。”“白南准像闪电。他的作品、言辞、表演和日常所为总让我惊奇、愉快、震惊,甚至恐惧。”约翰·凯奇感慨道。
与大提琴家夏洛特·穆尔曼表演约翰·凯奇的乐曲《人体大提琴》时,他裸身靠在夏洛特身上,夏洛特则有模有样地在他身上“咯吱咯吱”地来回“拉琴”。“你听见声音了吗?我发明了人体大提琴,叮叮的声音很美好,这是我第一首人体大提琴的曲。”而在与发出“人人都是艺术家”宣言的德国人约瑟夫·博伊斯在东京草月会馆同台表演时,弹钢琴的白南准竟睡着了,这也成为东京艺术界的八卦。
当然,如此惊世骇俗、不计后果的宣泄情感只是白南准创作的一部分。《禅之电视》一作品中,一尊铜佛端坐在闭路电视前,看着自己出现在镜头中,冥想乌托邦。能似禅般坐着不动,心中有乌托邦吗?“不,我不是佛教徒……因为我和凯奇是朋友,人们多倾向于把我看成禅师……我不是禅的信徒,但是我对禅做出反应的方式与我对巴赫做出反应的方式是一样的。”
东方好人·消亡
在艺术方面永葆偏激,但生活中白南淮是个公认的东方好人。他和许多人都保持着长久、亲切的友谊,比如改变他命运的导师约翰·凯奇、行为艺术家夏洛特·穆尔曼、友人约瑟夫·博伊斯、资深装置专家等人。
在一部名为《白南准:生活没有返回键》的文集中,白南准是“对他的同事非常友善的一位艺术家;他好像没有什么敌人。他甚至努力聚集了几个平时竞争激烈的策展人,很高兴地坐在同一张桌子旁……他吸引了最有才华的学生和助手来实现他的计划,采用了最新的、发展迅速的技术——只是在最后忽略掉一切……”
韩国摄影家林吟均为其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张,白南准的脸位于屏幕,而这张歪七斜八的照片正是白南准最喜欢的一张。也可看出在白南准影响巨大的公众形象背后的亲切和孩子气。这个东方好人不喝酒,不抽烟,甚至不开车,只爱待在他的电视维修厂。
该做的事做完了,电视断了开关,佛与他的镜像一起消失。葬礼上,来宾们纷纷剪下领带,扔进棺材。去世当天,白南准遗属称,白南准的骨灰会先安置在曼哈顿的白南准工作室,之后部分骨灰将安置在纽约白南准工作室和德国柏林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但大部分骨灰将按其遗愿安置在韩国。这件事也正好说明,我们很难把白南准叫做韩国人或者美国人或者德国人。
翻开影像艺术的历史,白南准(Nam June Paik)是最不容被忽视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亚洲向世界输出的第一位国际级明星,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率先运用Video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被公认为影像艺术之父。同时,他也是激浪派(Fluxes)的核心成员之一,以录像、照片和声音记录等独特的影像语言,他像狂暴的台风一样让激浪派运动席卷了大地。东方与西方、基督教与佛教、音乐与艺术、成人与孩童、科技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等一系列对立的狂风中,他自盘膝坐于台风眼中岿然不动,“艺术只是欺诈而已,你只需要做以前没人做过的事情就成”。
由于先于其他同业者进入国际生活,对于欧美的艺术变化,白南准既扮演了修复者的角色,也扮演了入侵者的角色。其艺术启蒙来自于战后初建时期的日本,50年代末,他又来到战后欧洲的艺术中心德国,活跃在杜塞多夫、科隆、慕尼黑等城市。60年代初,他转战大西洋两岸,在欧美的文化艺术中心不断穿梭。定居纽约后,他持继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在4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艺术总是赶在时代潮流的前沿。这种跨文化游牧者的经验,使他在越来越明显的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某种居高临下的自信。
手指短眼光长·增长
白南准的影像雕塑、装置作品以及广播节目最为有名,但这位“视频艺术之父”最初的职业是音乐家和作曲家。白南准最初在东京接受西方古典音乐和哲学的训练,从小习古典钢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的很多装置作品都和音乐和乐器有关。据与白南准合作20年之久的电子工程师李正成说,白南准手指很短,他的钢琴老师甚至建议他不要学钢琴了,而白南准也正好不满足于这种二传手式的西方文化教育。
他创作过油画、纸上艺术作品,策划过音乐剧和其他演出,制作过镭射投影设备和能活动的机器人,还有无数出版物。白南准一直对不同学科和新技术、新鲜事物抱有积极而开放的态度。
1958 年,白南淮在德国塔姆斯塔特举办的新音乐讲习班上,遇到了前来讲课的约翰·凯奇。白南淮当时对凯奇还持有怀疑态度。后来,他这样描写自己戏剧性的变化:“我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去听他的音乐,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美国人怎样对待东方的遗产。但在音乐会进行当中,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到音乐会结束时,我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一位受东方思想影响的美国前卫音乐家却让一位饱学西方古典音乐的韩国人认识到自身文化遗产的潜力,从而反叛西方传统经典,重塑当代艺术新视觉,这正是文化交流与互渗所迸发出的灵感火花。接触到凯奇具有禅学色彩的音乐之后,他开始创作实验音乐和行为表演,同时,介入席卷欧美的激浪艺术运动。以电视为中心的大众传媒兴起后,他既而对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致。作为一名电子音乐家,他整日和导线、仪表、放大器、示波仪打交道,躲到一个无人打搅的阁楼内,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做起了“解构电视和其图像”的实验游戏。电脑技术日益成熟后,他又利用数字化里像技术来整合电视图像传输系统。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他应组委会的委托,创作了最大的电视装置,由1000余台电视机组成 20米高的电视塔,终于以自己的艺术回报了他的国家,艺术家本人也出尽了风头。
玩世不恭者·成熟
1959年,白南淮用4架被拆散然后又重新组装起来的钢琴和两架唱机、唱片、各种可发声物体,以及11架经过艺术改造的黑白电视机,以音乐家的身份登上舞台,但他的表演彻底打破了观众的期待。他摔鸡蛋,打碎玻璃,砸毁乐器,动作像闪电一样,被认为有暴力倾向,评论界讥讽他为“文化恐怖主义”。
他将头、头发和手浸满墨水和番茄汁,在卷轴上拖曳出参差的条纹图案;他尖叫着流泪,用脑袋砸键盘;他跳下舞台剪下约翰·凯奇的领带。斯托克豪森在日记中生动地记下白南准表演的情景:“他(白南准)平静地走上舞台,但他的动作像内电一样让在场的观众感到震惊,他将满把的黄豆撤向空中,豆子又掉到观众席上,引起阵阵骚动和嘘声。他又用纸把自己的脸裹起来,然后轻轻地将纸揉皱,又隔着纸揉自己眼睛,直到眼泪将纸浸湿弄破,他突然大叫一声,将纸扔到观众席。”“白南准像闪电。他的作品、言辞、表演和日常所为总让我惊奇、愉快、震惊,甚至恐惧。”约翰·凯奇感慨道。
与大提琴家夏洛特·穆尔曼表演约翰·凯奇的乐曲《人体大提琴》时,他裸身靠在夏洛特身上,夏洛特则有模有样地在他身上“咯吱咯吱”地来回“拉琴”。“你听见声音了吗?我发明了人体大提琴,叮叮的声音很美好,这是我第一首人体大提琴的曲。”而在与发出“人人都是艺术家”宣言的德国人约瑟夫·博伊斯在东京草月会馆同台表演时,弹钢琴的白南准竟睡着了,这也成为东京艺术界的八卦。
当然,如此惊世骇俗、不计后果的宣泄情感只是白南准创作的一部分。《禅之电视》一作品中,一尊铜佛端坐在闭路电视前,看着自己出现在镜头中,冥想乌托邦。能似禅般坐着不动,心中有乌托邦吗?“不,我不是佛教徒……因为我和凯奇是朋友,人们多倾向于把我看成禅师……我不是禅的信徒,但是我对禅做出反应的方式与我对巴赫做出反应的方式是一样的。”
东方好人·消亡
在艺术方面永葆偏激,但生活中白南淮是个公认的东方好人。他和许多人都保持着长久、亲切的友谊,比如改变他命运的导师约翰·凯奇、行为艺术家夏洛特·穆尔曼、友人约瑟夫·博伊斯、资深装置专家等人。
在一部名为《白南准:生活没有返回键》的文集中,白南准是“对他的同事非常友善的一位艺术家;他好像没有什么敌人。他甚至努力聚集了几个平时竞争激烈的策展人,很高兴地坐在同一张桌子旁……他吸引了最有才华的学生和助手来实现他的计划,采用了最新的、发展迅速的技术——只是在最后忽略掉一切……”
韩国摄影家林吟均为其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张,白南准的脸位于屏幕,而这张歪七斜八的照片正是白南准最喜欢的一张。也可看出在白南准影响巨大的公众形象背后的亲切和孩子气。这个东方好人不喝酒,不抽烟,甚至不开车,只爱待在他的电视维修厂。
该做的事做完了,电视断了开关,佛与他的镜像一起消失。葬礼上,来宾们纷纷剪下领带,扔进棺材。去世当天,白南准遗属称,白南准的骨灰会先安置在曼哈顿的白南准工作室,之后部分骨灰将安置在纽约白南准工作室和德国柏林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但大部分骨灰将按其遗愿安置在韩国。这件事也正好说明,我们很难把白南准叫做韩国人或者美国人或者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