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自己,看清他人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2月的来临,2013年开始了倒计时。如同深冬时节中的肃杀,此刻的图书零售市场保持着冰冷的面孔,不过在近些年网络渠道日渐主导零售市场的大格局下,电商平台和商铺们纷纷使出杀手锏,“造节”生财。从四年前诞生的“双十一”,再到两年前诞生的“双十二”,电商一步步“造节”,也一步步创造出销量神话。而作为零售市场的一员,图书业也“被迫”卷入其中。
  相较于3C和日用品等商品来说,图书因其脆弱的盈利模式(固定的定价,较低的折扣,相对更低的需求度),在这场以折扣取胜的购买狂欢盛宴中,究竟能分得几杯羹,博得多少利益,也让不少图书从业者忧心忡忡。但随着京东、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等电商大鳄纷纷涌入造节活动中,似乎图书业者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了。正如很多评论者所担忧的,“折扣”是把利剑,电商平台依靠折扣起家,不断挤占实体店铺的市场占有率,但“折扣”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破坏了有序的生态环境,也终将损人不利已。如果说图书生产属于制作业的话,图书销售绝对是服务业,良好的购买体验和附加的增值服务才是行业生存的关键所在。
  在众多电商中,步伐最稳,或者说最慢的,莫过亚马逊。从中国卓越变身亚马逊中国后,贴上了国际化、全球化等亮丽的标签,亚马逊看起来似乎更加保守了,虽然不放弃参与诸如“造节”一类的电商活动,但却始终按照自己的脚步来前进。从Kindle电子书店上线,到Kindle Paperwhite一代上架,再到近期的Kindle Paperwhite二代的问世,亚马逊已经悄然将其电子书模式移植到中国市场。虽然不少人对其在中国地区缓慢的更新换代速度,以及还不那么庞大的电子书资源库充满非议,但健全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也让出版社和读者们“趋之若鹜”。有理由相信,冬天过去,电子书的春天即将来临。
  文学的冷与暖
  年末的图书市场,诺贝尔奖的效应依旧清晰可见,文学版块在年末时节持续走热。作为今年的当家得主,艾丽丝·门罗理所应当地享受了最多的关注度。得益于中国文学出版人的敏锐眼光,中国读者得以在其获奖后短短数月内,比较完整地分享了这位世界级短篇小说大师的文学风采和艺术魅力。而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奖问鼎者,也有理由在这场文学欢宴中分享属于自己的成就和地位。
  但与几位顶级文学大师尊享文学迷们无限崇拜的同时,纯文学图书日薄西山的出版之势也是相当明显。即使如余华一般的名家,新作问世也少不了带些炒作的噱头,并在书中引入流行的热门话题,才得以挤入市场聚焦的前列。不得不说,在严肃文学逐渐衰退的当下,莫言等人的存在更加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和象征。
  而与纯文学板块整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相较,通俗文学市场却一派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大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气势。其中青春文学更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两位领军人物的新作也在这个寒冬为这场青春盛宴平添了一把火。作为中国青春文坛的一哥,郭敬明今年显得有些“不务正业”,放下了笔杆,拾起了话筒,以编剧兼导演的身份亮相影视娱乐圈,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小时代》系列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众多的非议和鄙夷中,不出意外地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纪录。一如青春,有爱有恨,而真正的赢家恰是制作青春的那位幕后人。新作《愿风裁尘》是郭敬明自上作《小时代3.0刺金时代》之后两年来的首部个人作品,抛弃了以往的虚构小说创作,新作以其少见的散文写作方式亮相,收录了郭敬明从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的全部散文作品,堪称作者十年心路历程的全纪录。从年少成名的郭敬明到身披荣耀的明星作家,再到身兼作家、商人、导演、出版人等多重身份的郭敬明,以散文体裁独有的真实与平和,主动褪去明星光环,还原最真实的郭敬明。灿烂之后终归平淡,这也是作者选择以散文方式回归的初衷所在吧。
  同样是久未有新作问世的作家,七堇年也在暌别五年之后,推出了最新长篇小说《平生欢》。作者以一座江边小城的一间工厂中一群大院子弟为背景,讲述了曾风雨同路或背道而驰的你、我、他相互交织的时光故事。正如编辑所介绍的,我们都是生活的潜行者,当青春的欢歌散场,只剩座椅上的余温,是我们观赏过生命的印证。
  政治人物的不尽“书缘”
  从朱镕基到李瑞环,从吴官正到温家宝,中国的政治人物在今年度不断传递着新书出版的交接棒。步入年末,这股热潮依旧火热,未有衰退之感,又有几位重量级的作者与读者见面了。作为长期以来主管国家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的领导人,李长春的新书《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出版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其工作特色。在这部作品中收录了李长春自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共计90篇,另有重要照片69幅。全书共分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七大板块,记录了这段时间中国家关于文化发展和文化改革的总体历程。从内容上来看,和《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相似,都是围绕单一专题展开,以收录作者的重要文字为主,就阅读的趣味而言可能没那么大,但是文献价值较大。从去年底,中央正式提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国家战略方针,该书由前任主管文化的领导人推出,对于文化产业研究者和从业者了解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沿革等具有很大作用。而在出版形式上,该书有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这一点似乎也成为近期领导人读物的标配了。
  如果说前作的价值在于文献和研究,那么后面这本政治人物读物则更能吸引一般大众的眼球。由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带来的首部外事回忆录《说不尽的外交》自出版以来,颇受市场的追捧。作为中国外交领域的老兵,李肇星不仅外交手腕强硬,更是一位颇具文采的诗人,曾出版若干作品。在这部回忆录作品中,作者围绕其亲身经历的近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这一主线,记录了其与美俄法英以及朝鲜等多国政要的私人交往过程,以及应对各种复杂外交问题的丰富经验,书中更是首次披露中美炸馆事件、“9·11”恐怖袭击、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外交事件背后的内幕。就阅读话题而言,这绝对是一本“说不尽”的书。   12月5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以95岁的高龄告别了这个他曾奋斗毕生的星球,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自由斗士,终生为南非的种族斗争和民主自由和努力,成为南非的世界级和历史性标志性人物。这位传奇人物的离世也催热了大陆相关图书的热销,《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传》、《与自己对话:曼德拉自传》等多部传记以及与其有关的图书都成为读者的购买对象,相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不少此类图书涌入市场,让读者们在书中向这位伟人致敬。
  看懂这个世界:心理风暴来袭
  专业知识普及化通俗化已经成为当前图书市场的流行趋势,在历史人文等学科褪去专业外衣,走入普通读者之后,心理学也开始被掀开神秘面纱,走下学术神坛,心理学普及读物的潮流已悄然进入读者视线。去年一本书名不太清新、内容有点重口味的《重口味心理学》在全国掀起一股心理读物浪潮,同时得益于一位国内知名主持人的无心插柳式的推荐,该书成功登入年度畅销书,累计销售近40万册,对于“心理”这样一个高深玄妙的话题,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有了前作的巨大成功,续作的问世也是理由应当。本月这部《重口味心理学2》正式上市,保留了那个不太清新的书名,副书名由“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升格为“怎样证明你不是变态?”,内容上延续了前作的重口味风格,为读者讲述了更隐秘更深层的心理学内容:自闭症、抑郁症、催眠、性变态、碎尸杀人狂、同性恋、临终关怀、潜意识等,而书中对于“男人女人各种性怪癖的根源在哪里?”“碎尸杀人狂为什么更喜欢死人而不是活人?”“自闭症患者都有哪些神奇的才能?”等话题的延展叙述,也让读者在头皮阵阵发麻的同时又忍不住继续读下去。
  谈到心理普及读物,就不得不提心灵励志类图书。以“心灵鸡汤”等作品为代表的励志类图书,从十几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是图书市场的热点,堪称常青树。心灵励志读物重在用他人的故事感化读者自身,套用一个流行词就是引入正能量,激励自我;而心理普及读物则更像是上述图书的专业升级版,通过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的读者需求结合起来,实现了从“心灵”到“心理”的升级。与心灵励志读物以情感关怀为主所不同,心理读物重在解决读者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如《重口味心理学》系列通过引入心理学知识,讲述诸多日常避而不谈的隐秘话题,满足了读者对于这些话题的好奇感。而像《行为心理学:怎样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并影响他人》、《拖延心理学》、《7天治愈拖延症》这样针对特定人群,帮助读者了解自己、认识他人的读物也颇受市场的欢迎和读者的喜爱。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与人的交往日益复杂,心理学普及读物的流行,无形中已然成为世人互相认知和理解的桥梁和润滑剂了。
其他文献
《亲爱的小孩》虽然是刘梓洁新近的作品,创作时间的跨度却很长,其中一些作品是早在十二年前,她在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作的。  刘梓洁说自己从高中开始便凭着文艺女青年的兴趣和热情投入文字创作,但是并不算太认真,即便是2003年以一篇《失明》获得当年的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之后也没有积累创作、结集出版任何作品。要晓得,骆以军以及已故作家邱妙津等青年作家,当年都是获得“联合文学新人奖”这张进入文坛的“入场券”,遂
期刊
飞氘的作品常常需要慢慢咀嚼,才能体会它的妙处。这部中短篇作品集一共有六个故事。《苍天在上》、《荣光年代》、《大道朝天》这三个,是用现代宇宙学,重写了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的神话;《蝴蝶效应》则以一系列西方现代科幻小说和电影为由,再现了斑斓多姿并诡异恐怖的中国古代史;而《一览众山小》是写孔子求道,登上泰山,最后与未来世界相遇;《城堡》借用了卡夫卡那部名著的名字,却装入了后现代梦境一般的全新
期刊
前一阵子跟一位老朋友闲聊,她提及不知道怎么跟三岁的小女儿谈“生命教育”的问题,感到很是棘手。原因是,前一阵子朋友老公的外婆过世了,小女儿问她:“曾祖母怎么不见了?”她不知道如何向小女儿解释“曾祖母已经离开人世”这一事实。说她“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小女儿会觉得奇怪,因为当时老人家已经相当年迈,不良于行,没法子随意活动。而且,小女儿会问:“为什么曾祖母不想跟大家在一起,却要自己一个人去旅行?”“那她还
期刊
南方有光,彼岸有花。  观诸地理文化流变,台湾自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成为日本殖民地之后,便不乏有许多日本人把台湾和野蛮的“蕃人”划上等号,对台湾各地风土民俗也充满了猎奇心态;且随着明治中期到昭和时期“南进论”的形塑,即以台湾作为帝国扩张主义“南进政策”的起点。如是,一处“未开化”需要被征服、被开拓、被启蒙的“南方”形象俨然浮现。至于早期一度盛行书写、描绘台湾的诸多图像与文学作品,则是主要出自
期刊
早在《日本进化:流行文化解毒》中,当汤祯兆以日本杂志《Around Forty》讨论中女/剩女问题时,就试图在书中以日本流行文化作为香港社会问题的参照系。作为知日作家,汤祯兆对日本社会问题的了解并非第一手研究,却旨于以日本社会话题、流行文化甚至文学等作为一个坐标,既让读者了解其中反映的日本社会问题,亦藉此反观香港与日本社会的异同。而汤祯兆最近出版的《人间开眼》,就以日本流行文学反观日本社会的下流现
期刊
谈到孩子,父母都有共同感受,那就是孩子问题特别多,像问题机器人一样,一个问题还没回答完,孩子早就想好了下一个问题;而且问题还特别奇特,父母远不是对手;一些问题让人难以启齿,让父母羞愧难言。开始,家长还很兴奋,乐于回答,后来就变得山穷水尽,无从应对;再后来就开始烦恼,抱怨孩子为什么那么多问题。  其实孩子提问题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他们有问题说明在动脑筋,在渴望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我们给孩子一个答案
期刊
在这个纸书和电书交界的时代,编辑被迫要学习两种媒体的工作模式,其中有个问题对纸书编辑特别困难,那就是“我要全权控制内容在版面上长成什么样子”的执念,大部分纸书编辑都很难放弃。  对纸版面而言,这件事情是天经地义的,我要它长什么样,它就要,而且也就会长成什么样;但在电子屏幕上这却行不通——你不可能精准规划你的内容在屏幕上要长成什么样,也许你有可能针对一个屏幕完成精准规划,但你不可能针对所有屏幕做同样
期刊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曾经读到绘本的孩子,我相信,都能感受得到绘本的力量。因为绘本是一种艺术,能够直抵孩子的内心。  绘本,文图共奏的艺术  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眼里,绘本是一种文图相乘的艺术形式,这正是它区别于其他儿童读物的特质。对于幼儿来说,绘本之所以成为最佳的读物,正是因为这种共奏所带来的体验,其他形式都无法比拟。图画之于幼儿,无疑是认识世界的窗户,文图结合的形式,自然让孩子们在文字之余,
期刊
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人总是有点儿分裂。精神上,我们以一种收拾的心情回头看走过的足迹,整理这一年的日子;但时间不会因此而停止,有时无声无息,有时哗啦啦地流过,新书,也还是一本一本地诞生、流通,抵达某个人手中,或者在仓库里结束一生。  一脚往后退,一脚向前进,就是这种古怪的姿势。  这个时间,说来是出书的尴尬点。博客来网络书店主打年度百大,金石堂、诚品也公布十大畅销书或十大影响力书,《中国时报》开卷版
期刊
不管你信不信,小时候某段时间最让我不解的问题是“大人为什么要吸烟?”当向我爸提出这个疑问后,他建议我先试着吸一下。六岁的我抽完半根烟以后的一整天里,每吸一口空气,胸口都在疼。我试图在这疼痛中找到一丝一毫的快感,以证明大人吸烟是有理由的。但,并没有——这比胸口疼难受多了。我爸爸当然也没有告诉我他为什么继续吸烟,烟味几乎等同于“爸爸的气息”,甚至形象于屡屡磨蹭我的脸的胡茬。也许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