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体验、认知和建构。本文拟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围绕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谈谈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英语 教学有效性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的过程;现代外语教学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这些理念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认知是高度关联、密切吻合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即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认知和建构。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呢?
1.初识建构主义理论 了解教学有效性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对教师而言,有效性是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对学生而言,提高有效性则意味着节约学习时间、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对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他指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行动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种资源(包含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自己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逐渐获得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逐步内化,进而建构为自身的语言技能,能与他人进行真实交流,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落实新《课标》中所明确提出的、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的目标。
2.建构理想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2.1 课堂教学关注有效性——教师如何建构“教”的模式
2.1.1 明确教学目标,建构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学目标对教案有着极强的指向性,它决定了教学过程如何开展以及学生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
以《牛津小学英语》(下同)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B, C部分为例,教师应该以“能运用新句型研讨有关生日话题”为教学目标,同时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获取有关同学生日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让学生明白,遇到“过生日”这种话题,应该怎样去进行正确的交流,获取哪些有效的信息,而不是根据已有信息进行“一问一答”式的造句练习。这样,目标指向性明确了,教学情境活化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所学语言知识建构成为自身的语言技能,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1.2 优化教学方法,建构理想模式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课堂教学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这一点,认为只要是学生喜爱的、能让课堂热闹起来的教学方法,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一轮又一轮的游戏活动,师生都乐此不疲。但是在这种热闹的背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可能只是进行语言项目的机械重复,而没有进行思维的碰撞,没有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对所学知识形成意义建构。所以,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中逐步达到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相对平衡,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形成知识意义建构,确保学习的有效性。以日常单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形似”或者“音近”的已学单词,通过比较、分析和联想等方法,逐渐过渡到对新单词读音和词义的自主建构。比如hat-cat; coat-boat等新旧单词的学习可以“以旧引新”、名词复数的变化和读音规则也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这些都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是新《课标》在“认知策略”部分所强调的“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运用这些理念,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学生也才能成为“意义建构”的主体。
2.2 自主学习重视有效性——学生如何建构“学”的模式
2.2.1 开展合作学习,探索模式建构
合作学习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比较多见的一种学习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许多教师单纯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反复操练,忽略了这种形式所应该带来的巩固和提升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任何技能都不会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教师完成“合作学习”这样一个过程秀,学生不会使用教材外的、自己想表达的语言,因此也就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其实,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让学生犯些错误是必要的。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须的,应该让错误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去使用语言做事,教师必须设计真实的、有信息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产生质疑,进行分析和研讨,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自主建构知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作学习适用于一些信息含量少、信息差较大的话题,这样才能进行“意义操练”,达到“意义建构”。比如4B《Unit 6》Let's go to the theatre的课文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How do you go to …/How does your … go to …”的讨论,获取真实的相关信息,达到真正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效果。 2.2.2 倡导自主学习,实现意义建构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质疑、分析、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提问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是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探讨和解答的过程,而不是记住正确答案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打破“一问一答”的固有话轮结构,学会追问,学会多提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咨询性问题,而不是”是不是?对不对?等不需深入思考的展示性问题。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讨论,才能做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课堂。以6B《Unit 3 Asking the way》BC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座位纵横交叉的座位,将教室设置成一个闹市区,并事先将几个路牌放置在某位学生的座位旁,引出问题:I want to go to …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here? 组织学生讨论和实地行走,并请其余组进行评价,选择为最佳路径。这样就避免了路径问题的“纸上谈兵”,而是将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达到"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目标。
2.3 持之以恒确保有效性--师生共同建构有效课堂模式
当前,各学校普遍存在着英语开设课时少、班级多、时间紧等诸多客观问题,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运用环境,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再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有效性。同时,受滞后教学理念的主观影响,我们的课堂上也还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坚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认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地位;教师应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转移到学生的笔记上。同时要通过适当的教学行为来传递“教师期望”,指导学生形成"自我期望",促进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通过善于建构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师,培养出善于建构有效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师生共同学习与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努力打造有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真正落实英语教与学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
[2] 《英语教学新论》(陈平文,2007)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英语 教学有效性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的过程;现代外语教学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这些理念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认知是高度关联、密切吻合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即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认知和建构。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呢?
1.初识建构主义理论 了解教学有效性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对教师而言,有效性是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对学生而言,提高有效性则意味着节约学习时间、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对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他指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行动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种资源(包含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自己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逐渐获得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逐步内化,进而建构为自身的语言技能,能与他人进行真实交流,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落实新《课标》中所明确提出的、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的目标。
2.建构理想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2.1 课堂教学关注有效性——教师如何建构“教”的模式
2.1.1 明确教学目标,建构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学目标对教案有着极强的指向性,它决定了教学过程如何开展以及学生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
以《牛津小学英语》(下同)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B, C部分为例,教师应该以“能运用新句型研讨有关生日话题”为教学目标,同时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获取有关同学生日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让学生明白,遇到“过生日”这种话题,应该怎样去进行正确的交流,获取哪些有效的信息,而不是根据已有信息进行“一问一答”式的造句练习。这样,目标指向性明确了,教学情境活化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所学语言知识建构成为自身的语言技能,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1.2 优化教学方法,建构理想模式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课堂教学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这一点,认为只要是学生喜爱的、能让课堂热闹起来的教学方法,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一轮又一轮的游戏活动,师生都乐此不疲。但是在这种热闹的背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可能只是进行语言项目的机械重复,而没有进行思维的碰撞,没有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对所学知识形成意义建构。所以,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中逐步达到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相对平衡,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形成知识意义建构,确保学习的有效性。以日常单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形似”或者“音近”的已学单词,通过比较、分析和联想等方法,逐渐过渡到对新单词读音和词义的自主建构。比如hat-cat; coat-boat等新旧单词的学习可以“以旧引新”、名词复数的变化和读音规则也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这些都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是新《课标》在“认知策略”部分所强调的“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运用这些理念,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学生也才能成为“意义建构”的主体。
2.2 自主学习重视有效性——学生如何建构“学”的模式
2.2.1 开展合作学习,探索模式建构
合作学习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比较多见的一种学习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许多教师单纯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反复操练,忽略了这种形式所应该带来的巩固和提升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任何技能都不会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教师完成“合作学习”这样一个过程秀,学生不会使用教材外的、自己想表达的语言,因此也就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其实,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让学生犯些错误是必要的。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须的,应该让错误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去使用语言做事,教师必须设计真实的、有信息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产生质疑,进行分析和研讨,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自主建构知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作学习适用于一些信息含量少、信息差较大的话题,这样才能进行“意义操练”,达到“意义建构”。比如4B《Unit 6》Let's go to the theatre的课文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How do you go to …/How does your … go to …”的讨论,获取真实的相关信息,达到真正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效果。 2.2.2 倡导自主学习,实现意义建构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质疑、分析、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提问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是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探讨和解答的过程,而不是记住正确答案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打破“一问一答”的固有话轮结构,学会追问,学会多提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咨询性问题,而不是”是不是?对不对?等不需深入思考的展示性问题。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讨论,才能做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课堂。以6B《Unit 3 Asking the way》BC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座位纵横交叉的座位,将教室设置成一个闹市区,并事先将几个路牌放置在某位学生的座位旁,引出问题:I want to go to …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here? 组织学生讨论和实地行走,并请其余组进行评价,选择为最佳路径。这样就避免了路径问题的“纸上谈兵”,而是将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达到"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目标。
2.3 持之以恒确保有效性--师生共同建构有效课堂模式
当前,各学校普遍存在着英语开设课时少、班级多、时间紧等诸多客观问题,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运用环境,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再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有效性。同时,受滞后教学理念的主观影响,我们的课堂上也还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坚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认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地位;教师应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转移到学生的笔记上。同时要通过适当的教学行为来传递“教师期望”,指导学生形成"自我期望",促进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通过善于建构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师,培养出善于建构有效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师生共同学习与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努力打造有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真正落实英语教与学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
[2] 《英语教学新论》(陈平文,2007)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