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启示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anluy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体验、认知和建构。本文拟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围绕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谈谈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英语 教学有效性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的过程;现代外语教学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这些理念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认知是高度关联、密切吻合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即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认知和建构。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呢?
  1.初识建构主义理论 了解教学有效性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对教师而言,有效性是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对学生而言,提高有效性则意味着节约学习时间、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对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他指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行动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种资源(包含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自己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逐渐获得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逐步内化,进而建构为自身的语言技能,能与他人进行真实交流,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落实新《课标》中所明确提出的、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的目标。
  2.建构理想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2.1 课堂教学关注有效性——教师如何建构“教”的模式
  2.1.1 明确教学目标,建构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学目标对教案有着极强的指向性,它决定了教学过程如何开展以及学生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
  以《牛津小学英语》(下同)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B, C部分为例,教师应该以“能运用新句型研讨有关生日话题”为教学目标,同时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获取有关同学生日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让学生明白,遇到“过生日”这种话题,应该怎样去进行正确的交流,获取哪些有效的信息,而不是根据已有信息进行“一问一答”式的造句练习。这样,目标指向性明确了,教学情境活化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所学语言知识建构成为自身的语言技能,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1.2 优化教学方法,建构理想模式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课堂教学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这一点,认为只要是学生喜爱的、能让课堂热闹起来的教学方法,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一轮又一轮的游戏活动,师生都乐此不疲。但是在这种热闹的背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可能只是进行语言项目的机械重复,而没有进行思维的碰撞,没有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对所学知识形成意义建构。所以,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中逐步达到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相对平衡,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形成知识意义建构,确保学习的有效性。以日常单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形似”或者“音近”的已学单词,通过比较、分析和联想等方法,逐渐过渡到对新单词读音和词义的自主建构。比如hat-cat; coat-boat等新旧单词的学习可以“以旧引新”、名词复数的变化和读音规则也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这些都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是新《课标》在“认知策略”部分所强调的“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运用这些理念,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学生也才能成为“意义建构”的主体。
  2.2 自主学习重视有效性——学生如何建构“学”的模式
  2.2.1 开展合作学习,探索模式建构
  合作学习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比较多见的一种学习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许多教师单纯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反复操练,忽略了这种形式所应该带来的巩固和提升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任何技能都不会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教师完成“合作学习”这样一个过程秀,学生不会使用教材外的、自己想表达的语言,因此也就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其实,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让学生犯些错误是必要的。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须的,应该让错误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去使用语言做事,教师必须设计真实的、有信息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产生质疑,进行分析和研讨,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自主建构知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作学习适用于一些信息含量少、信息差较大的话题,这样才能进行“意义操练”,达到“意义建构”。比如4B《Unit 6》Let's go to the theatre的课文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How do you go to …/How does your … go to …”的讨论,获取真实的相关信息,达到真正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效果。   2.2.2 倡导自主学习,实现意义建构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质疑、分析、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提问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是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探讨和解答的过程,而不是记住正确答案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打破“一问一答”的固有话轮结构,学会追问,学会多提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咨询性问题,而不是”是不是?对不对?等不需深入思考的展示性问题。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讨论,才能做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课堂。以6B《Unit 3 Asking the way》BC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座位纵横交叉的座位,将教室设置成一个闹市区,并事先将几个路牌放置在某位学生的座位旁,引出问题:I want to go to …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here? 组织学生讨论和实地行走,并请其余组进行评价,选择为最佳路径。这样就避免了路径问题的“纸上谈兵”,而是将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建构起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达到"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目标。
  2.3 持之以恒确保有效性--师生共同建构有效课堂模式
  当前,各学校普遍存在着英语开设课时少、班级多、时间紧等诸多客观问题,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运用环境,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再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有效性。同时,受滞后教学理念的主观影响,我们的课堂上也还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坚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认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地位;教师应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转移到学生的笔记上。同时要通过适当的教学行为来传递“教师期望”,指导学生形成"自我期望",促进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通过善于建构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师,培养出善于建构有效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师生共同学习与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努力打造有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真正落实英语教与学的长远目标。
  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
  [2] 《英语教学新论》(陈平文,2007)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其他文献
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伴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伴的,是可以经由学
期刊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今中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在这一点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安排了专门的章节,为广大中学教师日常口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那么,中学口语教学,怎样进行才能既不
期刊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1.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
期刊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语文老师也真成了不思
期刊
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只有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1.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丰富多彩的游戏最容易引起儿童的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的关键,如果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环,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从应试教育思维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培养逻辑思维,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当今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探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
期刊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是其重要特征。信息化社会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再那么重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影响整个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张扬个性,是培养学生创新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得审美体验。本文作者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育 阅读能力 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1941年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初中语文课
期刊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