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贵在帮助学生实践中体悟、涵养道德,做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职业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学会共融共处、丰富生活体验、获得实践认知、强化道德自觉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科学安排其活动内容,注重评估反馈其效果,思考完善其工作机制。
  关键词:职业学校;志愿者活动;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76-04
  在一般情况下,志愿者活动是公民个人自愿贡献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为传递社会温暖,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而提供的无偿服务。它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特征。马克思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从这一意义出发,对于社会而言,志愿工作会在传递爱心、播撒文明、汇聚正能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个人而言,志愿工作在帮助人们学会共融共处、丰富生活体验、获得实践认知、强化道德自觉等方面也大有裨益。所有这些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言,清澈而单纯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正能量,而自私的心看见的只是复杂、混沌。
  基于以上认识,早在2007年,笔者所在的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六合中专校)就组建了“红马甲”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志愿者实践活动。“红马甲”的行动,温暖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正如一位“红马甲”志愿者所说:“做一名‘红马甲’,我时常觉得心中开满鲜花。”如今,“红马甲”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本地区志愿者服务的一个品牌,他们给校园带来了秩序和温暖,为社会传递了爱心和责任。“红马甲”的精神,也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了良好的职校生形象。
  一、“红马甲”志愿者活动之“源”
  (一)开展“红马甲”志愿者活动源于部分学生“角色定位”的失衡
  职校一些学生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我是谁?”“我到学校来干什么的?”“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回答不清,或者不愿回答,这种“角色淡化”、“角色模糊”的倾向如不加以纠正就会朝着“角色否定”的方向恶化,继之则会出现“四无”的不良后果,一是性格狭隘偏执,无宽容互助的人际环境;二是兴趣低级庸俗,无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三是价值观念扭曲,无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四是价值取向动摇,无积极乐观的生活目标。这些情况的存在制约着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阻碍着校园正能量的汇聚。
  (二)开展“红马甲”志愿者活动源于德育实施的具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十八大也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层面而言,“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在倡导“友善”中涵养学生的“德性”,让爱的能量在社会中不断传递、循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知与行相统一中开展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德育途径上,“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是重要一环。
  (三)开展“红马甲”志愿者活动源于对经典教育理论的再认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红马甲”志愿者实践活动正是把“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和“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反省内化、自觉生成,从而获得德育实效。
  陶行知先生在阐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时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人源头上去追求真理。工学团或集体主义之自我教育是在团体生活里争取自觉之进步。”他还说:“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 “红马甲”志愿者实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才是实学”。力求克服德育的空洞说教,追求知、情、信、行的统一。
  “红马甲”志愿者活动,让德育变说教为疏导,变外化为内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做到行为得当,处事理性,从而巩固德育成果,实现德育目标。
  二、“红马甲”志愿者活动之“行”
  在开展志愿者活动时,必须引导学生自主确立活动的内容、方式、途径,涵盖到校内与校外,兼顾到课内与课外。
  (一)开展校园常规管理,让学校更有秩序
  “教学做实践周”是“红马甲”志愿者在校内的主要活动平台。志愿者们根据分工,按照各自的岗位和职责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向全校师生展示主人翁的姿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组织升旗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旗手由“红马甲”志愿者轮流担任,从旗手选拔到升旗培训、从升旗练习到正式升旗,让更多的普通同学感受到作为旗手的光荣,体会到升旗过程中的那份爱国热情。
  负责门卫执勤。“红马甲”志愿者承担门卫的执勤工作,检查进出校门学生的胸卡、服饰仪表;负责分发信件、报纸;提醒进出校门的教师和同学车辆减速,依次推车进出。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校门内外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与食堂管理。“红马甲”志愿者与管理教师联合监督学校食堂的卫生情况并记录公告,就餐时间以文明监督员的身份提醒就餐的同学文明就餐,养成节俭习惯。
  公共场所管理。“红马甲”志愿者负责整个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等日常服务工作。如负责车棚管理工作的同学会提醒教师和学生依次整齐放好车辆;负责教工之家工作的同学会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开放,做好活动器材的保养工作;负责校史陈列室的同学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对到此参观的同学或来宾做好适当的解说。   校规校纪管理。“红马甲”志愿者必须带头遵规守纪,发挥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负责对全校学生实施纪律检查和管理,包括课堂纪律巡视、课间违纪监督、午自习与晚自习纪律检查等。
  文明礼仪示范。“红马甲”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所有的成员都是“文明的使者”,见到教师说声“老师好”,见到同学“微微笑”,接待来宾“懂礼貌”,处处彰显校园文明风貌。除了“慎独”之外,文明监督岗的同学对全校师生的不文明行为都有权劝说和制止,会用手中相机拍下校园的文明和不文明行为,定期公示于众。
  “红马甲”志愿者深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强化了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彰显校园主人风范
  “红马甲”志愿者在做好校园常规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定期开展“校园对话”,与校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使学校处理问题的针对性更强,学生及家长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学校将“红马甲”志愿者的各类检查结果作为对各项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既尊重了志愿者们的劳动价值,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节约了管理成本。“红马甲”志愿者还不定期地召开“校园听证会”,让学生自主表达他们的诉求,推进校园人性化管理。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让校园处处吹拂着清新自由之风。
  (三)投身创业实践活动,点燃学生创业激情
  在“红马甲”志愿者组织的倡议下,校学生会成立了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红马甲”志愿者直接参与创业中心的经营和管理,切身经历创业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体验创业带来的乐趣,增长了他们的创业能力。这为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学生觉得创业不再遥远,创业也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拓展着他们的视野。
  (四)开展主题课程教育,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红马甲”志愿者们明白,“学习是一种希望”。为了提高自身的素养,获得全方位发展的能力,在开展志愿活动的同时,“红马甲”志愿者也自觉接受各类主题课程教育。每学期的志愿者活动计划中都会安排相关教师、领导对“红马甲”开展文明礼仪、科技博览、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课程教育和讲座。
  (五)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做的完美统一,丰富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增强活动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红马甲”志愿者会结合班级特点、专业特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内主题教育活动、校外社会公益活动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等三种类型。如电子专业的同学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开展电脑义诊活动,动漫专业的同学作现场形象设计等。走出校门方知天地的宽广,为了拓展实践空间,增强“红马甲”活动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志愿者们会时常走出校门,迈向社会,开展活动。如前往社会福利院照顾老人和孤残儿童,到聋哑学校关爱聋哑儿童;走上街头做义务清洁工作;为争创文明城市,走向城市各个路口担当交通卫士;对区内河流受污染情况开展调查,提出整改建议;对区内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写出报告;对超载渣土车造成的交通设施和环境的损害进行社会调查,向交管部门反映;等等。
  三、“红马甲”志愿者活动之“获”
  “红马甲”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开展,让学校尝到了甜头,而这种让人欣慰的甜蜜来自于悄悄出现的各项转变。校容校貌的转变,校园处处干净整洁,呈现出一种清爽的和谐美;校风学风的转变,缺课旷课的少了,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少了,不做作业的少了,不认真实训的少了,无故不参加校园活动的少了;行为习惯的转变,遵规守纪的多了,助人为乐的多了,注重文明礼仪的多了,爱护公物的多了,相互尊重谦让的多了;学生形象的转变,“读职校照样能成才”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学生的自信正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加朋友的关系正在越来越多的班级形成;就业质量的转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获得了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职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育人思想的转变,“以生为本”的思想逐渐根植于教师的心田,因学生成长而快乐的职业成就感正在转化为很多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社会声誉的转变,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口碑。
  四、“红马甲”志愿者活动之“思”
  (一)应站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推进志愿者活动
  在职业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能够搭建多种育德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生成自尊、自信、自强和乐群的意识。开展这类活动,必须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裴斯泰洛奇说过:“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开展志愿者活动就是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心底生成的道德转化为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巨大精神力量,实现教育“帮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实现它自己潜能的主人”的内在价值。
  (二)要将志愿者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指出,学校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要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更要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志愿者活动中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志愿者活动要以此为指引,注重用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品格,培养其博施济众的奉献精神。通过弘扬仁爱之德,以同情爱人之心强化学生的道德良知,以忠恕之道培养学生的“他人意识”,学生才会逐步达到“财以济人,力以助人,智以勉人,德以化人”的道德境界。   (三)要把志愿者活动与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结合起来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应瞄准活动课程。以此观之,开展志愿者活动应与丰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与学校办学理念结合起来,综合发挥出认识性德育课程与活动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仪礼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意识责任教育等方面走出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四)要形成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架构,保证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2006年10月,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红马甲”志愿者活动组织,且确定由分管校长负责,团委组织,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与,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组织架构。8年来,“红马甲”志愿者协会制定了《“红马甲”实施方案》、《“红马甲”方案实施细则》、《“红马甲”评估细则》、《“红马甲”活动章程》等文件,形成了组织成员职责明确,教育内容具体可行,教育成效适时评估反馈的良性工作局面,保证了“红马甲”的各项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五)要适时评价志愿者活动的效果,在评价中不断完善
  在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学校、第三方、学生社团自身确立为联合评价主体,按照评价理念生本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原则建立起综合评价体系。笔者所在学校评价志愿者活动的效果时,在这一体系的框架下,通过对调查问卷、学生违规违纪数据、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参与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开展“红马甲”活动的成效,在评价过程中适时获得了改进“红马甲”活动的有用信息,从而不断完善了学校志愿工作的开展。
  拿破仑·希尔认为,每一个行动前面都有另一个行动,这是千古不变的自然原理,大自然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自己行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有理由相信,志愿者活动必将在提高参与者的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服务意识、创业意识、公民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志愿者们也会以勤劳、善良、文明、守纪的形象,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用行动引领行动,用灵魂唤醒灵魂,让道德教育“跃动”起来,焕发出令人欣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曹鸿骅)
其他文献
一、品德学科关键特质的内涵阐释  儿童经验是品德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儿童发展的起点、基础,也是儿童发展的目标,运用学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指导儿童的生活,获得积极的,更丰富的,更具适应性的道德经验。这种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不只是一个外在结果的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意义共同体,彼此在传递经验时达成共识。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儿童经验,站在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角度,学会理解、尊重他们,并恰当地
摘要:针对技能大赛选手的训练方法如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技能大赛成果如何有效转化成教学资源两方面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经验,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资源;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77-03  随着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经验的积累,各职业学校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与资源,很好地体现了行业领先的
词串教学是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方式,它以小学低年级段识字教学为平台,通过创设特定的画面与意境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词语建构、诵读积累、迁移积累和写字、阅读与写作等过程中形成认知整体美,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宗旨。单词在他们的自然环境中、以他们最常见的形式和他们的关系模式及结构出现时,才能够被有效的学习、正确的理解和单独的使用。目前小学语文词串教学在小学语文
摘要:创新学习环境支持学习变革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锡山高中着眼“未来”,提出了建设“江苏高中未来教室”的构想,努力在学校教室中实现教育理念、学习空间和信息技术应用三方面的协同融合,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向深度理解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方式、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创建互联网 学习环境的“未来教室”。  关键词:未来教室;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当今中国,即便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导致学生自由缺失,这也是备受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其症结在于传统教材对人性所谓的“合理性”假设,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压迫的对象。从学生自由的角度来观照,传统教材的“合理性”人性假设对学生的压迫主要体现在:传统教材束缚了学生的兴趣与自由、缺少了行为的指导与实践以及抑制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教材;人性假设;学生自由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挫折教育是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高职生遭遇挫折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化的,主要包括学业、家庭、人际关系、性格、社会期望和情感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挫折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其个性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高职生挫折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挫折教育;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68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尚存一些现实问题,多数还局限于浅层次的合作水平。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实施全过程合作;尽快研究出台关于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法律法规,倍增双方利益,产生集聚和溢出效应,推动学校与企业双方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
李庾南 幸福是苦出来的  杨九俊 让职业生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庞 燕 微创意:轻松玩转体育课堂  庞 燕 我骄傲,我是体育老师  刘 慧 下一个,梦想从未离开  戚韵东 冯 毅   小主人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   索三十年  沈亚娟 新建幼儿园文化建构的整体设计  高 燕 新建幼儿园文化识别系统的构建与表达  沈丽华 新建幼儿园教研文化的建构初探  许卫兵 《认识1~5》课堂教学实录  
摘要:太仓市作为典型的苏南地区县级市,经历了从乡镇企业带动城镇化发展,到建成以德企与港城为特色的全国十强县市,再到建设以人为核心、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标志的新型化城镇的苏南县域城镇化发展历史进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太仓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之路,追求公平和谐的教育之路,追求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教育之路,追求超前规划的未来教育之路。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苏南地区;县域教育发展;
金永生 论教育身份功能观的弱化  熊善军 基于增值评价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  实践研究  严济良 大气育人 育大气人  庄惠芬 为了最美的相遇  李建成 让家风家训滋养人的生命更好成长  王新国 以聘任学校为中心的入职教师专业发展  探析  张苏姝 让教师的学习真正发生  倪潜梅 顾云辉  大象有形:学校文化深度建构的思考与实  践探索  周 婷 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一种校本化的理解与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