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不能失位 “示弱”实为誓强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急剧的变化,高校官方媒体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增强传播效能:从业人员要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新闻媒介形式要积极应变,选准突破;新闻产品自身要多重链接,延伸手臂。
  关键词:高校官方媒体 传播效能
  各种新媒体、自媒体“你未歌罢我登台”的局面以及传统官方媒体的坚守与创新,共同构成了高校新闻从业人员“又爱又恨”的校园新媒体时代。或直面,或追随,或迎合,或突破,从业者最关心的仍是保持乃至强化媒体的传播效能,继续乃至更好地发挥校园官方媒体信息传播、宣传教育的职能。
  新媒体看似是传播载体的新生和突变,实质更是读者阅读习惯的裂变与重构。高校媒体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更是这些突变与重构的始作俑者和幕后推手,他们是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是集采、编、评、摘、转为一体的全职自媒体从业者,更是不受束缚的自由阅读者。面对集多重角色为一身的读者群,面对应接不暇的新媒体,高校新闻宣传部门的同仁无不感到压力和挑战,转变观念、创新求变和适应环境、借势突破成为共同的选择。
  如何打造校园全媒体时代成为高校从业者要攻关的课题,本文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更多侧重后者来谈,以期对高校同仁有所启发。
  新闻从业人员要转变观念,摆正位置
  高校新闻从业人员相比社会媒体从业人员有以下特点:第一,新闻中心一般与党委宣传部门合署或人员、职责互有交叉,长期从事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思想教育等工作,服务对象以广大在校生为主要组成部分。第二,高校新闻中心主办的官方媒体长期以来占据言论主导地位,是思想宣传工作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正面舆论的引导者,较多习惯正面报道和官样文章,相对较少灵活多变和喜闻乐见。第三,高校官方媒体暂无社会媒体转制压力,鄙视讨好迎合读者的“低俗”做法,无形中缺乏自寻压力寻求突破的动力,较少尝试借鉴市场机制来加强媒体的运作与维护,也放缓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努力推陈出新、适应读者口味的步伐。
  面对媒体规模、载体、形式、内容、话语习惯、互动方式等的巨大变化,面对读者群阅读习惯的巨大变化,面对《人民日报》、CCTV等官媒尊重、珍惜、示好受众的巨大变化,高校新闻更需要顺势而变,因为其面对的受众毕竟是对媒体有较高期盼和诉求的人群,我们些许的迟疑都会导致读者选择投靠其他阅读方式。因为我们深知,即使在这样一个资讯爆炸或曰无用资讯泛滥的时代,每个读者个体用于阅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当然,阅读习惯的回归也非绝无可能,但在海量资讯、海量媒体中游弋的读者还未及上岸,就有可能已经沉没甚至葬身鱼腹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换位思考,重新审视传统媒体,包括半传统媒体,甚至是已经为我所用的新媒体的优势和不足。这不是要打一场官媒的保卫战,更不是反击战,而是要准备迎接一场校园官方媒体与各类新媒体、自媒体竞合的大戏。我们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心地想读者之想,真诚地为自媒体提供指导和服务,真正地化教育引导于新闻实践之中。
  例如,学院新闻中心主办的官方媒体校报、新闻网、视频新闻、网络杂志、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借时下流行的“陈欧体”制作大幅广告招贴画,并为校报加做彩印广告封套,就是放下架子的一种尝试。“我没有《人民日报》权威,我没有《南方周末》犀利,我也没有《青春报》《青政》等学生自办报纸的青春气息,但我是校园权威官方报纸,我有观点、态度,我有高端、深刻,我有在全国高校报业的美誉。我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报》。我,为自己代言!” 这样一系列主题为“有我在,你会更好;没你看,我真不行!”的温情、低调、诚意的勇敢代言为师生所接受和欢迎,口味独到的学生们乐于看到学校最权威的媒体能够以这种大学生最熟悉的语言来宣传推介自己,无形中拉近了官媒与读者的距离。
  新闻中心深知掌握学生自办媒体动态、引导舆论的重要性,也了解学生办刊办报的特点,坚持蕴管理于指导和服务之中,化指导于业务讲座和经费、技术支持之中,邀请20家学生媒体担任校报新闻网2012年优秀作品评选的评委,在学校最显要位置的宣传橱窗,为学生自办媒体提供集中亮相展示的机会,还在校报头版刊出广告,招募学生媒体承办校报版面和栏目,与官方媒体同台竞技。这些举措增强了学生自办媒体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被重视感,也使管理进入可能操作的程序,收到了较好效果。
  新闻媒介形式要积极应变,选准突破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普及的形势下,校内外媒体形式日新月异,报纸、杂志、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影响力明显“式微”,曾经强势的电子刊、新闻网、手机报乃至官方微博有些也已成明日黄花,新闻客户端和微信等与移动互联的无缝接轨和互动特点使其后发优势逐渐显现,读者阅读习惯也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也在积极应对这种短时间内不可逆转的潮流,探索打造全媒体平台,改造传统媒介,推出新兴媒体,为读者提供文化盛宴。对于编制紧张、规模较小的高校而言,选准突破口,带动整合媒体群是较为有效的做法。
  学院规模虽较小,但其机制相对灵活,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善于抓住时机为我所用,是第一批开设官方微博的首都高校之一,他们不断探索科学运维的做法,也使这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传播工具得以平稳运行。
  微信以其不大的声势进入人们视野伊始,学校就注意到它相对微博更具友众关注、定向发布、分群发布、新闻互动的优势,加之免费的平台、优质的服务、较低的风险、友好的界面,特别是裂变级增加的使用者,使它一定会成为移动互联的“新宠”。学校在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就强势推出官方微信和微信助手“中青小微”,利用微信发布官方新闻、发布讲座信息、发起话题讨论、征集意见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实现了媒体平台新的拓展和突破,而且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微信捆绑微博并依托传统媒体做大做强之后,服务招生就业、校友创业、汇智助学的功效不容小觑。学校准备把微信打造成“中青人移动互联上的精神家园”,让它成为师生校友传播信息、沟通情感、支持公益的首选互动平台。
  新闻产品自身要多重链接,延伸手臂
  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新闻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的功能,注重提升新闻质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努力贴近读者、贴近校园等传统做法是不二的选择,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但还是基于以上关于办报办刊理念和姿态的原因,以及更重要的读者阅读时间总体受限的原因,我们观测到的往往是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不足,起码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关注度。换言之,新闻所承载的几方面职能势必大打折扣。
  “新闻事件再重要,新闻写得再漂亮,没人看等于白搭。”这是所有从业人员的共识。笔者曾经对同仁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高校新闻网进行过一个时期的观测,在新闻网首页刊出并持续较长时间的比较重要的新闻,按该校在校学生总数计算,一般浏览率在10%~15%。我们不能奢求所有师生校友以及社会人士都关注我们的每一条新闻,但持续保持这样一种浏览比例,新闻传播的效能发挥长度可想而知。
  学院在提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效能的理念层面,提出要敢于直面难度,保持风度,更要努力拓展维度,增加密度;在提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效能的操作层面,提出要力争提升速度,提高信度,还要善于选准角度,挖掘深度,更要着力保证高度,增强力度;在提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效能的运维层面,提出要学会烘托热度,保持温度,还要积极增加亮度,扩大广度。这十四个度的思考贯穿其工作实践之中,也收到了一些成效。通过改版网页格式增设普通新网页链接边栏,通过置顶、微博链接增加重要新闻出现频次,通过深度报道、回访以及播报微博、微信回复、评价、互动情况对新闻进行二次包装等做法就是他们“保持新闻温度”的一个尝试,在较长时间也收到了浏览率较大幅度攀升的效果。
  读者的口味在不断提升,阅读习惯在不断变化,尽管有上述的观念革新、实际举措,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在以加速度提高,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之下的效能提升也随时可能归零。为此,我们要把转变观念、适应形势、推陈出新、创新求变作为一种工作常态,高校官方媒体在新媒体形势下可以向读者示好、“示弱”,但背后涵义一定应该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是一种无形的“誓强”;官方媒体有可能“式微”,但在思想宣传新闻工作的主责区内绝不能失位。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制度分析视角解读《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其在学术权力建设方面的作用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政策落实的制度环境问题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制度规则 制度环境  学术权力参与学校管理合法权的制度保障  教育部2014年第35号令颁布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其目的是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建设,保障学术权力在高校的学术事务中有效发挥影响力,完
籍之伟,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市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市政协常委。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理学士,1986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法学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委员、党委青年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北校工作部部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全国高师学生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2月,是在国家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双方签署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由双方共同建设的学术型研究机构。     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文化既是今天的经济,也是明天的政治。着力探索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使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借助于贸易的方式,借助于传播的方式能够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
地方高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高校是在城市产生之后由行会演变而来的一种社会组织,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城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高等教育与城市建设是互相推动的,作为区域社会发展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高校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因而虚拟组织中的虚拟领导力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BBS虚拟组织为例,探讨如何加强对虚拟组织的管理,并且更好地培养优秀学生的虚拟领导力。  关键词:高校BBS 学生虚拟组织 虚拟领导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日渐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构建了一个虚拟化的生活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虚拟群体。这些群体由一群有着
摘 要:大学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从抓好谋篇布局、完善文化建设体系;把握建设规律、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文化发展境界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及其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文化育人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守望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推动者。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提案、建议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职工通过教代会代表反映自己意愿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实现民主治校、民主办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教职工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助推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体现。教代会代表向教代会会议提出的提案、建议,既是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建设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又是教职工最希望学校为大家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重视和认真办理教代会代表提出的提案、
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工业这样,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亦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神州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天神”顺利对接这样凝聚全中国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航天工业是人类向太空发展的新兴工业部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阶段。  当今世界正处在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双重机遇叠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
谭向勇,1957年生,山西河津人。农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市场与政策。历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等,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2013年9月9日,北京工商大学2013级本科新生开始了他们在学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模式下的“第一课”。其实,这一课始于2011年下半年,学校在7个专业进行了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深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以1953年清华大学提出的“设立政治辅导员”为标志,高校辅导员制度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于2004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