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上膛的子弹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udahua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龙奎,沈阳军区某机步旅旅长。他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抓铁有痕,任职不到4年,带领全旅官兵完成实兵演习、夜战夜训试点、战法创新演示等大项军事任务,破解数十种新老装备信息链难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敢闯生疏路,让官兵枕着“炸弹”睡觉
  “把弹药从十几公里外的弹药库搬进营区,存放到官兵宿舍楼里。”2010年3月,刚任旅长的徐龙奎就下了一道惊掉众人大牙的命令。
  有人善意提醒徐龙奎:“一上任就这么冒险,万一出事……再说别的部队都不这么搞……”
  “不闯生路,难探新路。”徐龙奎斩钉截铁地说,“军人手中有枪没弹,有紧急情况怎么办?等跑到十几公里外弹药库取回弹药,黄花菜都凉了!”
  一箱又一箱通用弹药搬进了新建的营弹药室。
  这还不算,为提高战备出动速度,徐龙奎又对战备物资储备进行“大变革”:把平时储存在各个库房的指挥器材、战斗装具、生活保障3类14种个人物资全部班储化;把存放在旅机关的野战给养单元、野战食品、战救药材等19种运行物资下发连队,装箱打包实行连储化;各种战车的专用器材及附属工具随车储备……从此,部队再搞战备拉动,效率成倍提高,出动时间大大缩短。
  和战士一样,战备背囊始终放在床头,携行物资一应俱全;每周都组织全旅官兵进行战备拉动演练,雷打不动……徐龙奎说:“军人就是一颗随时准备出击的上膛子弹。”
  隆冬时节,天降大雪,徐龙奎率领千余官兵,带着数百台铁甲战车,从犬牙交错、凹凸不平的辽西走廊向塞北荒原挺进。
  三天两夜,部队在险象环生的冰雪路上持续机动580多公里,人马困乏,有人建议途中休整一夜。
  “睡觉?”徐龙奎听了,不温不火地下令,“再前行百公里,到达隐蔽地域后,连夜冻土构工。部队来不及吃晚飯,火速前行……”
  风吼雪舞,冰雪覆盖的冻土层足足有3尺多厚。极度疲惫的官兵抢镐挥锹,掘土、构工、伪装……19个小时后,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400多台大型装备全部转入地下,消失在茫茫雪野。
  敢啃硬骨头,“死亡谷”里练逃生
  盛夏时节,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徐龙奎率官兵驾驶刚刚配发的一批新型轮式步战车,在辽西老虎山地区进行大穿插。
  陡峭山路,稍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亡。可徐龙奎仍在这里摆兵布阵,知难而上。他说:“只有啃下‘硬骨头’,才能练得骨头硬。”
  从夏到冬,徐龙奎与官兵一道,带着新型装备与冰雹、强降雨、山洪、暴风雪斗智斗勇,练机动,练战法,练谋略……
  210多个日夜,他们先后实兵实弹演练30余次,消耗弹药3万多发,累计行程53万公里,摸索出2800多组作战数据,创造了当年组建先遣战斗群当年实现转型,换装6个月就形成战斗力的奇迹。
  像这样敢啃“硬骨头”,徐龙奎非但没“啃”砸,还带领官兵“啃”出了不少“战绩”:带领部队先后完成了实兵演习、夜战夜训试点、战法创新演示等军事任务20多次;探索总结出的《军事训练问责制办法》被全军推广;破解旅属数十种新老装备信息链路难题,为军区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找到了成型路子……
  敢于涉险滩,让子弹从官兵头顶“嗖嗖”飞
  这是一次扣人心弦的实兵实弹演练。
  正当千余名官兵向前冲锋时,徐龙奎突然下令:迫击炮、步战车、机枪、冲锋枪在同一轴线上“超越射击”!
  一时间,子弹、炮弹从官兵头顶“嗖嗖”飞过,落地的炮弹扬起的土块都能砸到官兵身上……
  类似这种“同一进程、同一轴线、兵火一体”演练方式,仅2013年,徐龙奎就接连搞了七八次。
  “这种打法,搞不好就会出现群死群伤!”看完演练,一位军事专家说,“不过,这种对抗模式和方法,才更贴近实战!”
  徐龙奎常常给全旅官兵讲:“打仗就是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训练场与战场的距离,使部队得到真正摔打和锤炼!”
  胆大,敢冒险,几乎成了徐龙奎的代名词。据统计,他任旅长3年多,实兵实弹演练不下百次……
  2013年4月17日,旅按训练计划组织实兵实弹演练。突降大雾,能见度不足30米,有人建议取消演练。
  “啥,取消演练?”徐龙奎听后反问道,“如果眼前就是敌人,他们能等浓雾散去再打我们吗?”
  徐龙奎不是莽夫,他对部队规避安全风险作了一番科学而又周密的部署后,随即下令:“打!”
  只见一枚枚反坦克导弹穿过浓雾呼啸而去,精准击中数千米外的目标,打出了11发10中的好成绩。
  徐龙奎任职以来,研究撰写的《战术兵团指挥所勤务训练五法》等20余条经验做法被军区、集团军转发,个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所在部队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其他文献
许多熟识我的人都说,我这一路走来很顺利,从提干、入党,之后是职位一步步的提升,最后挂上将星,似乎都和老天眷顾分不开。回头细思,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心中的那团火一直燃烧着,是梦想照亮了我精彩的人生。  1976年秋天,当征兵的消息传来时,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军人的我,按捺不住心中的那分激情,偷偷瞒着父母报了名,等体检合格后才告诉家人。父亲听闻后十分生气。父亲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在开原县创办学校、造福桑梓
期刊
“三国有张飞,我俩一般黑,猛张飞,黑张猛,大家可以这样记我的名字……”在南京政治学院班长集训白我介绍会上,张猛话音未落便赢得战友们一片掌声。张猛是该院新闻系第五期武警学员中的一名班长,人如其名,两年前当兵的猛虎气息至今未消。  老虎的勇猛并非天生,张猛的虎气也是如此,从“新兵蛋子”成长为“天之骄子”,靠的是部队这片森林给他的历练。张猛原本是地方重点大学的高材生,但一心向往走上军旅殿堂,成为军事达人
期刊
导弹工程兵担负着为导弹“筑巢”的使命任务,在这支队伍里,又有繁多的分工和专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分工更细、工种更多,总的来说,主要有土建、安装、信息工程施工三大专业。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协同,高标准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在此对导弹工程兵的“三大专业”和其代表人物进行简单介绍,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这支部队。  土建专业:往岩层深处掘进  现场:土建专业官兵担负着坑道的掘进施工任务。
期刊
解放军生活:工程部队天天在施工、时时如打仗,出色完成了许多足以载入共和国史册的伟大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你们形成了特有的“导弹工程兵精神”。请问它的内涵是什么?  卫云:我们系统梳理工程部队优良传统,挖掘提炼出以“南征北战忠诚使命、蛰伏深山默默奉献、热血筑巢攻坚克难、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科学求实争创一流”为核心内容的导弹工程兵精神。每句话的前半句体现任务特点、工作状态,后半句体现思想品质、精神要义。 
期刊
在深山中为导弹筑巢——这支身穿迷彩服、头戴安全帽的部队担负着国防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任务,常态化的高度分散性、流动性是他们的特点。“我们的机关干部采取轮战的方式驻在一线,所以我们需要每季度把常委们召回机关里来开常委会。”旅政委裴长青说。而他本人每年有五分之三的时间都在一线,和官兵们在一起。这个旅平时只有百余人在位,其他人都在各地施工。  安装兵的太阳  夜晚,月朗星稀。时任第二炮兵某旅三营五连指
期刊
解放军生活:王司令员,您好!来之前我们就听说过“神剑一飞惊天地,有赖俯首筑巢人”。作为二炮工程部队,为导弹筑巢使命重大、任务特殊,你们是如何确保建设的每个阵地都是优质工程的?  王启繁:阵地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阵地工程质量不但关系到导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提高,也是工程部队的价值体现和声誉品牌。部队组建以来,我们就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建设。一是强力培养基地质量文化。我们始终把质量作为阵地工程建设的
期刊
在第二炮兵方阵序列里,有这样一支工程部队,在上个世纪下半叶,他们曾被冠以一个特殊的名字——神秘之旅。神秘,是因为不论部队挺进何方,都不能告诉亲人;神秘,是因为不论官兵在做什么,都不许公诸于众。  所以,当神州飞船的航天英雄从茫茫天穹凯旋时,人们并不知道,托起飞船腾飞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他们竭诚奉献的汗水。  当共和国真正拥有向世界说“不”的核打击力量时,人们并不知道,撑起大国地位和尊严的首批战略
期刊
中韩边防派出所?一听到这次的采访对象,我心中立即产生了疑问:这个派出所和韩国有什么关系?采访后才得知,原来该所在成立的时候因附近有个村叫中韩村而得名,真是让我没想到。可除了名字之外,让当地老百姓们没想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徐桂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小卖铺仅丢了几十元的东西,本以为民警不会理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嫌疑人杜某很快就被中韩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揪了出来。  同样没有想到的还有王淑锦老人,为了让
期刊
日复一日,正是凭着这分锲而不舍的韧劲,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我带着一批半兵半民的“老班长”把一个默默无闻的集体建设成“基层先进连队”;而后转战防化危险品销毁工作,日日与死神打交道,确保安全圆满无事故。大山深处的19年,我用行动证明了“小山沟”里也能干出“大精彩”。  那年,我军校毕业被分配至新单位,隐约记得在山路上过了十八道弯才见营区,一眼望去,四周山峦起伏,遍地松柏葱茏
期刊
滇西高原腹地,一场防化保障演练如期拉开战幕。就在先遣侦察组判别毒气种类,准备展开洗消工作时,一辆洗消车突然“趴窝”。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穿着严密防毒服的身影快速蹿上洗消车,经过一番鼓捣,不到5分钟,洗消车“起死回生”,重新投入“战斗”。  脱下防毒服,一张稚嫩的脸庞早已大汗淋漓,顾不上休息,他立刻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起来。看到此情此景,全连官兵心里明白:他们的“小诸葛”又有妙计了!  “此次故障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