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心内科病患的治疗积极性和改善其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搜集本院2014-2015年间心内科诊治的患者86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甲组采取一体化护理方式,乙组采取基础护理方式,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最终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甲组的满意度为95.6%显著高于乙组78.0%,P<0.05;2)两组治疗积极性对比分析,甲组病患的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乙组82.9%,P<0.05;3)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甲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乙组,P<0.05。结论:一体化護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病患,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其效果十分显著,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模式;心内科;生存质量;积极性
湖北省教育厅课题:淫羊藿苷减轻内质网应檄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诱导的心室重构,编号:D20122402
心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涵盖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严重的病患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是威胁病患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所以要加强病患的护理工作 [1-2]。搜集本院心内科诊治的86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甲、乙组,对比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模式的最终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心内科2014-2015年间诊治病患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甲、乙组,入选标准:年龄在45-79岁之间,全部诊断为为心内科疾病;排除标准:排除出现意识模糊、障碍的病患,排除并发严重感染的病患,排除昏迷、肝肾功能不全的病患。对比基本信息,差距较小P>0.05(具体信息如表一)。
表一 对比基本临床信息(x±s)
1.2 方法
1.2.1基础护理模式
1)病情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掌握具体病情,制定详细治疗计划;2)饮食护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根据病情的情况,合理食物搭配,保证营养的摄入又不引起疾病的继续发展;3)药物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4)环境护理:定时清扫房间和通风换气,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和空气的质量。
1.2.2一体化护理模式1)入院指导:首先,通过详细的检查,对患者的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其病情发展情况;其次,详细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再次,给与病患适当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培养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2)住院护理:住院期间要做好病情、饮食、药物和环境的护理工作,具体做法同基础护理;3)出院指导:首先,让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护理方式和自我护理方式,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其次,让改掉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制定出院后健康计划;4)回访工作:通过电话、网络、上门等方式,对病患出院后的是否按时服药进行监督,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本研究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所得计量、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价标准
1.4.1 满意度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编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涵盖护理工作者护理方法、态度、病患的自我认知、舒适度等,总分为100分,≥85分非常满意,66-84分满意,≤65分不满意。
1.4.2 治疗积极性评价标准
治疗无效:病患的情绪较差,不听从医生安排,配合度差;治疗有效:病患对疾病的认识度高,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自我管理较差,不能坚持规律性服药。治疗显效:患者能够高度重视自身的疾病,积极根据医生的要求接受诊疗,依从性高。
1.4.3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SF-36评价标准对病患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SF-36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对病患的精神状况、健康、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分值为100分,得分越低其生存情况就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45例甲组95.6%显著高于41例乙组78.0%,差别显著 P<0.05(具体数据如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n/%)
2.2 治疗积极性对比研究
两组治疗积极性的对比分析,甲组病患的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乙组82.9%,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表三)。
表三 治疗有效性比较(n/%)
2.3 生存质量SF-36评分对比分析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甲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乙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表四)。
表四 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研究显示,其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有密切相关[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质量积极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5]。本研究是搜集我院心内科诊治的86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甲、乙组,对比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模式的最终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病患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甲组满意度95.6%显著高于乙组78.0%;2)两组治疗积极性对比分析,甲组病患的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乙组82.9%;3)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比基本无差别;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甲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乙组。因此,心内科病患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临床价值高。
综上认为,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病患,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生存质量,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内科疾病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爱萍.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内科应用效果的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4):265-266.
[2] 孙平.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心内科病患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11-212.
[3] 石桂芳.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4,42(8):962-964.
[4] 伍建玲.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患的护理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144-145.
[5] 张若春.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心内科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6):983-984.
[6] 陈凤芹.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11-312.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模式;心内科;生存质量;积极性
湖北省教育厅课题:淫羊藿苷减轻内质网应檄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诱导的心室重构,编号:D20122402
心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涵盖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严重的病患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是威胁病患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所以要加强病患的护理工作 [1-2]。搜集本院心内科诊治的86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甲、乙组,对比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模式的最终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心内科2014-2015年间诊治病患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甲、乙组,入选标准:年龄在45-79岁之间,全部诊断为为心内科疾病;排除标准:排除出现意识模糊、障碍的病患,排除并发严重感染的病患,排除昏迷、肝肾功能不全的病患。对比基本信息,差距较小P>0.05(具体信息如表一)。
表一 对比基本临床信息(x±s)
1.2 方法
1.2.1基础护理模式
1)病情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掌握具体病情,制定详细治疗计划;2)饮食护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根据病情的情况,合理食物搭配,保证营养的摄入又不引起疾病的继续发展;3)药物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4)环境护理:定时清扫房间和通风换气,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和空气的质量。
1.2.2一体化护理模式1)入院指导:首先,通过详细的检查,对患者的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其病情发展情况;其次,详细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再次,给与病患适当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培养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2)住院护理:住院期间要做好病情、饮食、药物和环境的护理工作,具体做法同基础护理;3)出院指导:首先,让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护理方式和自我护理方式,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其次,让改掉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制定出院后健康计划;4)回访工作:通过电话、网络、上门等方式,对病患出院后的是否按时服药进行监督,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本研究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所得计量、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价标准
1.4.1 满意度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编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涵盖护理工作者护理方法、态度、病患的自我认知、舒适度等,总分为100分,≥85分非常满意,66-84分满意,≤65分不满意。
1.4.2 治疗积极性评价标准
治疗无效:病患的情绪较差,不听从医生安排,配合度差;治疗有效:病患对疾病的认识度高,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自我管理较差,不能坚持规律性服药。治疗显效:患者能够高度重视自身的疾病,积极根据医生的要求接受诊疗,依从性高。
1.4.3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SF-36评价标准对病患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SF-36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对病患的精神状况、健康、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分值为100分,得分越低其生存情况就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45例甲组95.6%显著高于41例乙组78.0%,差别显著 P<0.05(具体数据如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n/%)
2.2 治疗积极性对比研究
两组治疗积极性的对比分析,甲组病患的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乙组82.9%,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表三)。
表三 治疗有效性比较(n/%)
2.3 生存质量SF-36评分对比分析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甲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乙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表四)。
表四 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研究显示,其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有密切相关[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质量积极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5]。本研究是搜集我院心内科诊治的86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甲、乙组,对比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模式的最终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病患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评价对比分析,甲组满意度95.6%显著高于乙组78.0%;2)两组治疗积极性对比分析,甲组病患的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乙组82.9%;3)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比基本无差别;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甲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乙组。因此,心内科病患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临床价值高。
综上认为,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病患,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生存质量,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内科疾病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爱萍.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内科应用效果的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4):265-266.
[2] 孙平.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心内科病患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11-212.
[3] 石桂芳.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4,42(8):962-964.
[4] 伍建玲.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患的护理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144-145.
[5] 张若春.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心内科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6):983-984.
[6] 陈凤芹.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