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步入21世纪以来,知识资本在世界经济中变得日益重要,在其比重不断提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的地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国际资本流动的应运而生。
为了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意义,发现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之处并对其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做了详细的比较。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定义入手,对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的范围、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一一对比,并对比较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了分析论述,重点分析了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无形资产准则的建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在诸多方面对国际准则进行了借鉴,最终得出了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已经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个别规定的可操作性较差,有待改进的结论。无形资产准则的趋同映射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强调了在借鉴国际准则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客观实际科学取舍的观点。
【关键词】无形资产;国际准则;比较;建议
到2012年底,《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中国企业走上新一轮修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本文重新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进行审视,并与《国际会计准则38号——无形资产》进行对比,以此深入发掘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意义。
一、无形资产概述
期限划分,可分为使用无形资产有多种划分标准,按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的取得来源划分,可分为外来的无形资产和自创的无形资产。
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既然是一项资产,我们在研究时,就应该从资产的定义入手。资产的判定要依据两个标准:其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下面就无形资产的定义入手,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相关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无形资产准则的国际比较
(一)无形资产定义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对比可见,在定义的说明上两个准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两者对可辨认性的具体描述是有所区别的。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略有差异,但两者对无形资产的认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无形资产范围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经营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著作权等。而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以及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不适用本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第 38号——无形资产 》列举出了不适用于该准则的4个项目,除此之外的会计核算均适用于该准则。另外,还指出该准则适用于广告、培训、研发活动支出等。
反映出了目前我国对无形资产的整体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同时缺乏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意识,近年来屡见不鲜的侵权事件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希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可以逐渐提高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并在必要时对无形资产的内容加以补充。
(三)无形资产确认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当且仅当满足以下条件时,无形资产才应予确认:归属于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计量。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的规定基本一致。
另外,在此项规定中有一部分值得特别注意,就是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的确认。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都认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则应有条件地资本化,而且这两个准则对于内部开发阶段确认无形资产具体条件的规定也是基本相同的。这种规定方法限制了财务报表编制人员自由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这种确认标准运用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对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给计量实务提出了挑战。
(四)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比较
(1)自行开发取得的比较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比较
(3)投資者投入取得的比较
(五)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比较
(1)后续支出的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对于理论性太强而实际操作性较差的国际准则规定而言,我国对于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规定更加简便可行。
(2)摊销的比较
①计量模式②摊销方法. 通过比较可见两个准则对摊销方法的规定基本一致,不过,我国无形资产准则没有明确企业可选用的具体摊销方法,而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则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生产总量法。
(3)减值准备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明确规定: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对比可见,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实质性差异。 三、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与开发的区分标准不明确
无论是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还是在开发支出资本化应满足条件的判定上,都存在着主观性因素,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也就极大的降低了无形资产内部项目划分研发阶段的可操作性,这也就成为了准则中的一个漏洞。
(二)公允价值运用不充分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被公认为是最公正的价格。但是为何我国在对待公允价值的问题上如此谨慎,其原因在于在我国使用公允价值有很大难度,由于目前中国会计信息失实严重,如果采用可靠性相对较差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助长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业绩的现象。
(三)无形资产的披露过于简单
在当前知识资本日益重要的国际环境下,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更加重视无形资产。
四、对积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
(一)对研究开发活动加以限定,明确研发范围
在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也有待强化。基于此,笔者建议我国准则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对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的类型以法规条文的形式加以限定,以此限制会计人员自由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适时运用公允价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使本国在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处于劣势地位。会计准则的制定者要做到统筹兼顾,在向国际会计准则看齐的同时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鼓励使用公允价值,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适当的时候大胆运用公允价值,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丰富无形资产披露的内容,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准则相比,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过于简单,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这将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相关状况,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完整的披露无形资产信息。
总之,对于无形资产的披露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披露的内容应尽可能完善。当然,由于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来讲通常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把无形资产披露得过于详尽,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信息而危害到本企业利益,也会使得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严重失衡。所以,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应适度披露。
五、结 论
在对比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后,可以发现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事项的规定十分简单明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十几页的内容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仅浓缩为三页,这体现出了我国准则原则性的东西很多,具体的规定则相对较少,这也就导致了在一些时候我国准则在可操作性上略显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對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的线条还是太粗,不够具体。但总的来说,依然表明我国的准则已经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这是符合当今时代经济发展潮流的。然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搬照,在具体细节、科目设置等涉及到本国会计特性方面,应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有所保留。总之,在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在对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上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S].2006
[2]赵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2011,(2):10-14
[3]魏紫.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国际趋同与中国特色.企业家天地[J].2010,(8):197-198
[4]江素芳.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3):88-91
[5]骆静艳.新旧准则无形资产变化的比较与分析[J].管理学家.2010,(1):26-28
[6]姜艳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投资与合作[J].2013,(2):49-50
为了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意义,发现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之处并对其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做了详细的比较。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定义入手,对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的范围、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一一对比,并对比较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了分析论述,重点分析了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无形资产准则的建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在诸多方面对国际准则进行了借鉴,最终得出了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已经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个别规定的可操作性较差,有待改进的结论。无形资产准则的趋同映射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强调了在借鉴国际准则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客观实际科学取舍的观点。
【关键词】无形资产;国际准则;比较;建议
到2012年底,《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中国企业走上新一轮修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本文重新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进行审视,并与《国际会计准则38号——无形资产》进行对比,以此深入发掘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意义。
一、无形资产概述
期限划分,可分为使用无形资产有多种划分标准,按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的取得来源划分,可分为外来的无形资产和自创的无形资产。
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既然是一项资产,我们在研究时,就应该从资产的定义入手。资产的判定要依据两个标准:其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下面就无形资产的定义入手,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相关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无形资产准则的国际比较
(一)无形资产定义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对比可见,在定义的说明上两个准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两者对可辨认性的具体描述是有所区别的。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略有差异,但两者对无形资产的认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无形资产范围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经营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著作权等。而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以及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不适用本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第 38号——无形资产 》列举出了不适用于该准则的4个项目,除此之外的会计核算均适用于该准则。另外,还指出该准则适用于广告、培训、研发活动支出等。
反映出了目前我国对无形资产的整体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同时缺乏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意识,近年来屡见不鲜的侵权事件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希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可以逐渐提高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并在必要时对无形资产的内容加以补充。
(三)无形资产确认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当且仅当满足以下条件时,无形资产才应予确认:归属于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计量。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的规定基本一致。
另外,在此项规定中有一部分值得特别注意,就是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的确认。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都认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则应有条件地资本化,而且这两个准则对于内部开发阶段确认无形资产具体条件的规定也是基本相同的。这种规定方法限制了财务报表编制人员自由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这种确认标准运用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对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给计量实务提出了挑战。
(四)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比较
(1)自行开发取得的比较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比较
(3)投資者投入取得的比较
(五)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比较
(1)后续支出的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对于理论性太强而实际操作性较差的国际准则规定而言,我国对于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规定更加简便可行。
(2)摊销的比较
①计量模式②摊销方法. 通过比较可见两个准则对摊销方法的规定基本一致,不过,我国无形资产准则没有明确企业可选用的具体摊销方法,而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则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生产总量法。
(3)减值准备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明确规定: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对比可见,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实质性差异。 三、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与开发的区分标准不明确
无论是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还是在开发支出资本化应满足条件的判定上,都存在着主观性因素,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也就极大的降低了无形资产内部项目划分研发阶段的可操作性,这也就成为了准则中的一个漏洞。
(二)公允价值运用不充分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被公认为是最公正的价格。但是为何我国在对待公允价值的问题上如此谨慎,其原因在于在我国使用公允价值有很大难度,由于目前中国会计信息失实严重,如果采用可靠性相对较差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助长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业绩的现象。
(三)无形资产的披露过于简单
在当前知识资本日益重要的国际环境下,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更加重视无形资产。
四、对积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
(一)对研究开发活动加以限定,明确研发范围
在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也有待强化。基于此,笔者建议我国准则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对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的类型以法规条文的形式加以限定,以此限制会计人员自由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适时运用公允价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使本国在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处于劣势地位。会计准则的制定者要做到统筹兼顾,在向国际会计准则看齐的同时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鼓励使用公允价值,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适当的时候大胆运用公允价值,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丰富无形资产披露的内容,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准则相比,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过于简单,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这将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相关状况,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完整的披露无形资产信息。
总之,对于无形资产的披露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披露的内容应尽可能完善。当然,由于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来讲通常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把无形资产披露得过于详尽,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信息而危害到本企业利益,也会使得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严重失衡。所以,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应适度披露。
五、结 论
在对比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后,可以发现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事项的规定十分简单明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十几页的内容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仅浓缩为三页,这体现出了我国准则原则性的东西很多,具体的规定则相对较少,这也就导致了在一些时候我国准则在可操作性上略显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對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的线条还是太粗,不够具体。但总的来说,依然表明我国的准则已经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这是符合当今时代经济发展潮流的。然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搬照,在具体细节、科目设置等涉及到本国会计特性方面,应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有所保留。总之,在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在对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上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S].2006
[2]赵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2011,(2):10-14
[3]魏紫.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国际趋同与中国特色.企业家天地[J].2010,(8):197-198
[4]江素芳.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3):88-91
[5]骆静艳.新旧准则无形资产变化的比较与分析[J].管理学家.2010,(1):26-28
[6]姜艳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投资与合作[J].2013,(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