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黑色饮料的历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烟草和酒精,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似乎更能讓人上瘾。人类学家尤金·安德森指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名词,即四种含咖啡因植物的名称:咖啡、茶、可可、可乐。其中咖啡最具经济价值,在20世纪晚期,咖啡的贸易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石油。
  从非洲到欧洲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是咖啡最早的发源地,但是数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并不懂得烘培咖啡的方法,历史上也很难找到有关埃塞俄比亚人喝咖啡的记载。由于咖啡树结出红色的果子,因此生活在这里的古代人很可能只是吃这些果子,而把含有咖啡因的咖啡豆吐掉。人类就这样完成了与咖啡的第一次相遇,却没能发现咖啡真正的奥秘。
  直到15世纪,饮用咖啡作为一种仪式,在也门的苏菲教派中传播开来。16世纪初,咖啡传入开罗。16世纪中期,叙利亚商人将咖啡引入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咖啡在这里快速流行起来,到1566年,在伊斯坦布尔已经有600多家出售咖啡的地方,普通百姓的妻子甚至可以把家中缺少咖啡作为合法离婚的理由之一。
  曾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威尼斯商人詹弗朗西斯科·莫森西尼在1585年向议会报告,他说土耳其人“喝一种叫做‘cavee’的豆子炮制而成的黑色的水,水的热度刚好能被忍受,据说喝了可以使人变得机敏。”然而,不知何故,威尼斯的第一家咖啡馆在将近一百年后才出现。
  17世纪,土耳其人在法国进行外交活动,他们带来的咖啡饮料成为了巴黎社会的新时尚。1683年,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之围”战役中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落。从围困中被解放的维也纳人不仅保住了城市,还获得了土耳其人留下的另一样东西——咖啡,同时他们也适应了咖啡的味道。
  始建于14世纪的穆哈港,曾经是也门优质咖啡的出口港。17世纪,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从这里装上咖啡,将其运往遥远的欧洲大陆。1616年,咖啡首先被运到荷兰。荷兰的第一次咖啡交易发生在1640年,一位德国商人在阿姆斯特丹出售了自己运来的咖啡。同时,东印度公司也将咖啡运往英国,使咖啡大量进入了英国的市场。
  咖啡的兴起与禁令
  英国的第一批咖啡馆出现在牛津。1651年,一名犹太人在一家旅馆的房间里为“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提供咖啡”。不久,更多的咖啡馆出现在牛津,其受欢迎的程度逐渐超过了大学休息室,成为校园里最有人气的消遣场所。因为过于流行,牛津市长曾经在1679年禁止咖啡馆在周末营业。
  1652年,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在圣迈克尔巷开业。此时“英国的咖啡馆是一个严肃的场所,在那里,拥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可以和所有其他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交往环境反过来又促进了具有相似兴趣的人组成的社团的形成,其中包括文学、商业、科学或政治社团”。17世纪,伦敦的咖啡馆被人们称为“便士大学”,因为只要花一便士就能入内,却可以在那里获得无价的知识。知识分子们在咖啡馆里交流看法,争论问题,英国的启蒙运动就是从咖啡馆中诞生与发展起来的。
  随着咖啡馆越开越多,争议也随之而来。1674年,名为《妇女反对咖啡》一书出版了,书中抱怨说男人们整天呆在咖啡馆里,一回来却像醉了一样。英国政府不满的则是咖啡馆里的政治文化。1675年,查理二世发布了针对咖啡馆的禁令,宣布将在两年内吊销所有出售“咖啡、巧克力、果汁和茶”的店铺的营业执照,但这项禁令最终因为民众的不满而被废止。
  在法国,咖啡馆同样是人们交换意见、讨论问题的好去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就经常出现在咖啡馆里,他被一位医生称为“最显赫的咖啡瘾君子”。在巴士底狱发生暴动之前,法国革命家卡米耶·德穆兰在一家咖啡馆面对聚集的民众,发表了“拿起武器,准备作战”的演讲。因此,法国的咖啡馆被关闭也是常有的事。
  作曲家巴赫曾经写过一个剧本《咖啡大合唱》,讲述了一位父亲劝说自己的女儿戒除咖啡的故事。在剧本中,女儿威胁她的父亲说:“我不会答应任何求婚者,除非他在结婚协议上保证,允许我想喝咖啡就喝咖啡。”由于咖啡消费在普鲁士激增,腓特烈大帝开始实行一系列全面反对咖啡的运动,他坚信咖啡是毁掉工人阶级的祸根。1777年,腓特烈大帝颁布了一道提倡消费啤酒的赦令:“我的臣民对咖啡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大量金钱流往国外,这是不能容忍的……我的臣民必须喝啤酒。国王陛下是喝啤酒长大的,他的祖先和官员们也是这样。”他同时加重对咖啡的税收,并严格控制烘制咖啡公司的资质。
  速溶咖啡来了
  1901年,一位发明可溶茶的日本发明家发明了一种速溶咖啡,这种咖啡曾在北极探险中被使用。1906年,这种咖啡被取名为浮士德速溶咖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咖啡成为士兵饮食的一部分。由于在前线阵地煮咖啡十分困难,速溶咖啡就成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美国士兵最先开始在战争中享用了速溶咖啡。冲泡速溶咖啡十分方便,只需要把水烧开就可以了,甚至凉水也可以冲泡咖啡。速溶咖啡就这样成为了美国士兵战时的好伴侣,到战争结束时,军队每天对速溶咖啡的需求量达到16800千克。速溶咖啡随着一战的结束进入了一段低谷期,二战爆发后,这个新兴的产业则再次迎来了春天。二战期间,一名美国士兵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为14千克,是美国国内普通人最大消费量的两倍。
  20世纪50年代,速溶咖啡凭借战争时积累的人气,占据了美国国内咖啡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也是在那时,美国某些烘焙咖啡的质量下降,让速溶咖啡与传统咖啡之间的区别模糊起来。速溶咖啡占据市场的因素之一是崇尚便捷的风尚的兴起,而且当类似雀巢牌速溶咖啡这类型品牌咖啡成为超市货架上的宠儿时,人们便不难发现,在全球文化中,品牌比制作过程似乎更加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在标题与话题原有理论基础上,对标题和话题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适当地总结,进而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描述,用《人民日报》标题进行说明,并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促成两者关系的动因作出力所能及的解释。  关键词:标题;话题;两者关系;动因  作者简介:刘洁(1991.1-),女,汉族,江苏赣榆人,博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镜子最初出现在生活中使得人类可以自己看见自己,慢慢镜子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一种固定意象,利用镜子本身的使用价值——映物。在《相似形》,母亲不断地开始从女儿初子身上找寻自己的身影,那么这个找寻身影的过程就是从镜面反射中得到的。  关键词:镜意象;松山明子;认知;反抗;无可奈何  作者简介:王慧莹(1994-),女,汉,河南洛阳人,郑州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 要:“丽末三隐”之一的李穑是一位精通汉文学与儒学的名家。因其有在中国留学、出仕的经历,故而他创作的汉诗中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印记。本文从其汉诗对中国元素的吸收和接受的视角出发,试图分析当时域外文人是如何认识、看待中国的,进而借以窥探中韩文学在相互交流中创造的文化相似性问题。  关键词:李穑;高丽;诗人;中国元素  作者简介:仓伟,男,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朝鲜语笔译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中韩文
摘 要:当今现实情况下,英美文学的研究理论日益完善,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语言学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基础,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中的小说与诗歌两种文学类型进行选样分析,并与汉语散文诗歌进行对比,从而深入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语言学意义。相信本文可以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语篇分析;汉语诗歌;语言学  作者简介:刘娟(198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成功的道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贵人,再好的机遇,也不会成功。  他是清末名将,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收复新疆、洋务运动等重要事件。  梁启超说他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他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戎马一生,虽以举人身份入仕,但学富五车。  他曾说过许多经典的话,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1.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
摘 要:作为中西方悼亡诗中的代表作品,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在文学旨趣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本文试通过对比两诗异同,分析诗人写作背后的心理,及其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与其作品的关联性。  关键词:悼亡诗;苏轼;弥尔顿;对比  作者简介:徐晴,女,江苏苏州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摘 要:本文以布迪厄的语言资本为理论框架,采用叙事研究法,对一位民国新女性的语言学习与认同建构展开分析,结果发现:(1)语言惯习是个体选择语言的决定因素之一;(2)在语言惯习不发生转变的前提下,女性学习或使用其它语言,更多地是为提升社会认同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活动;(3)女性想要通过掌握语言资本来转变认同,需小心寻求不同共同体间语言权力关系的平衡。  关键词:女性;语言学习;认同建构  作者简介:段
摘 要:相较西方文学对儿童文学的重视,中国文学市场对儿童文学的关注时间较晚且强度不够,儿童文学的创作也相对贫瘠。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寻求融合,构成了新的文化标识。越来越多的耕耘者看到了这片沃土,他们积极尝试、努力推进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下,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民族文化人格和独特的抒情主题与形式渐露雏形,同
作者简介:郭怀宽,1965年5月出生,女,广东省湛江市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我敬仰名师,但我更希望自己成为明师。”刘艳坤如是说。明师当然是明明白白知道该教些什么给学生的老师,是修明、贤明、开明的老师。  刘艳坤老师现任职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是湛江市骨干教师、名教师,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教育论文多篇,多次外出授课讲座。我认识艳坤始于霞山作协,因为一些釆风活动,她负责收编釆
摘 要:1996年,严歌苓在系统深入研究弗洛伊德、荣格等的基础上,创作了《人寰》[1]。《人寰》很容易引导学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角度来研究,可参[2]。《白蛇》与《人寰》一样是在严歌苓失眠症严重的状态下写就。2015年严歌苓讲述了她明白抑郁的人过分敏感,而《白蛇》的最后成稿正是得益于这种病态敏感。有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白蛇的影响可参[3]。本文即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试对《白蛇》进行解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