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中若干思想误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严峻挑战。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应对该挑战的一种积极尝试。从对待教师的正确态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探究式教学中大学生学习的若干思想误区,指出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质量;知识的掌握;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赵岭忠(1977-),男,河南社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钱俊彦(1973-),男,浙江嵊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0JGA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44-02
  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兼顾二者。我国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界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1-5]目前,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着重考虑了对教师的要求,比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终生学习和以学生为本)等。[3-5]而对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或者认识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欠缺。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只是关注于本门课程中具体知识的学习,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很难认识到隐藏在这些知识之后更为重要的需要领悟的东西,因而就谈不上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悟性。
  在高等教育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应对现实挑战的一种积极尝试。[6-7]探究式教学又称为发现法、研究法。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开始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本科生中若干严重阻碍探究式教学质量提高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的目标模糊、对学习方法和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下文将从对待教师的正确态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目标三个方面阐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探究式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态度与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看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讨论学生应该以何种心态对待教师,需要首先澄清下面两个现代高校常见的问题:
  问题之一:教师适应学生还是学生适应教师?
  在高校教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还是学生去适应教师?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教师能够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但这在今天的高校环境中显然是不现实的。多数高校教师很难在工作之余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和特长。再加上授课对象经常变化,让教师去适应甚至只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都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而从事针对性的教学了。因而,从现实的角度,让学生适应教师是更加合理的选择。
  问题之二:教师是学生的恩人?vs学生是教师的衣食父母?
  传统教育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父母赐予身体,教师则通过授业传道成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出众的才华,因此师恩可与父母之恩相比。但这一传统目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现代教育研究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和同志式的关系。这一观念颠覆了传统的师道尊严。虽然这样的改变使得学生和教师交流时地位更加平等,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一个负面的影响也随之产生了:学生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恭敬,累及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缺乏信心,主观上产生懈怠情绪,其结果必定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引入,高校教师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学生(家长),因此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老师的衣食父母,教学活动中老师理应服从自己的需求。比如为了使自己容易通过考试,甚至不惜通过各种途径使授课教师降低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此类事件在笔者所在的高校中已多次发生。学生对教师缺乏恭敬心,以“老板”的心态对待教师,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最终受损的还是学生自身。可以想象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以此心态只会造成对教师指导的轻视和探究学习的盲目。相比而言,视教师为恩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以对教师的报恩之心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益的人。
  可見,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太提倡传统的师道尊严,但其中要求学生对教师具有一定的恭敬之心和感恩之心,从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上看则无疑是对学生有益的。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这种恭敬心显得尤为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某些修养“不太合格”的教师面前,大学生理应为建立起一道维护自己学习不受外界事物过分影响的屏障。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认为“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老师只是在考验自己的自学能力,所以我要重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的想法,对学生而言要比认为“这个老师真差劲,他讲的东西听不听都无所谓”要好。因为后者只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心,从而轻视了对其而言可能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因此,在思想观念上,学生对每一个授课教师保持一颗恭敬之心和感恩之心,有助于彻底消除其对教师吹毛求疵、评头论足的不良倾向,从而适应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习惯,改善学习效果。
  除了对教师的恭敬和感恩之外,大学生对无数科学家的劳动成果——教科书所承载的知识——也应当保持一颗恭敬之心,对这些学者和科学家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很显然,如果学生认为他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或者是唾手可得的,那他就不会认真努力地学习。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教科书上的知识(定义、定理和公理)是怎么来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根本不会思考。既然这些知识是很多前辈科学家经过漫长时间的研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教师理应明确地把真相告诉学生,使学生有学习这样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来之不易的观念,从而从思想上重视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无疑将有益于学生探究式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掌握知识的标准
  在怎样才算是掌握了一门课程的知识的问题上,一些学生存在错误认识,比如某些学生天真地认为学习了一门课程并在考核中通过了就说明已经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而实际上,知识只有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融入内心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该知识的内涵。以计算学科为例,目前计算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计算思维”的概念中表现了类似的观念。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者)认为计算中包含的思想方法,比如递归、回溯、抽象和分解、启发式推理等,具有普适性,可以在多个学科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并把这些思想方法通称为计算思维。[8-9]计算思维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改变计算机学科在公众中的形象上传递如下信息:“一个人可以主修计算机科学,然后从事医学、法律、商业、政治以及任何类型的科学和工程,甚至艺术工作。”可见讲授计算学科知识的更广泛的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学习把计算学科的思想方法融入学生的内心,使之作为一种基本的观念和方法在生活、工作中发挥作用。
  怎样才能使知识融入学生的内心呢?大学生对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追求可谓望眼欲穿。但很多时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追求新的、极具个性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基本的学习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掌握知识没有别的方法,只有靠实践。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也只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其实这样的基本学习方法在中国古人的著作中早已提出。《论语——学而篇》开篇就告诉我们一个指导性的基本方法“学而时习之”,即学习到的新知识应该应用在实践中。该书还苦口婆心地提醒我们每日三省吾身,其中最后一项要省察的内容就是“传不习呼”,即老师传授的知识实践了没有。因此在大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上,必须首先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杜绝学而不习的浮躁风气,而不是去追求其他所谓新奇的、极具个性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切实体会基本学习方法的极好时机。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以半导体产業的发展为例,著名的摩尔定律告诉我们: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为了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通过刻苦的学习掌握特定的专门技术。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习多少知识才能够应对来自现实的挑战呢?特别是如果一个学生想做一个通才,还有没有办法?显然,固守一些过时的知识是无益的,不分昼夜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也是不现实的。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悟性,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智慧。为此,在学习中就应以培养悟性而不是以学习某些具体知识为目标或者首要目标,并利用“万事万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指导学习。在学习中注意比较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变化,特别注重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力求还原知识之间最原始最基础的联系。既然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无差别的人类智慧,那么这样的联系必定是存在的。一旦找到这样的联系那么现代大学生常常关心的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悟性的极好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对现有基础知识、新发现知识的联系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体悟,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悟性。
  四、结论
  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严肃的挑战,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德才兼备的教师,还要从观念上扭转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教师的态度、对掌握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目标上存在的误区。为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加强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引导,以便建立尊师重教、重视实践的良好学风,培养学生领悟知识之间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悟性。
  参考文献:
  [1]费鹤祥,周倩,苗卿.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54-57.
  [2]刘险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提高教学质量[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
  [3]彭明,谈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9):111-112.
  [4]佘爱春.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大学课堂教学——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7):77-79.
  [5]戴志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农业教育研究,2008,(1).
  [6]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
  (2):83-88.
  [8]Jeannette M.W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9]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36(4):50-51.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课题。介绍了烟台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近年的实践说明,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与激励机制以及必要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还能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职能转变。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郭卫平(1971-),女,山东临朐人,烟台大学计算机
1.标准接口rn在内容管理系统中,提供了完整规范的二次开发接口,还提供可自由定制的开放的WebService接口,允许第三方厂商按照接口SDK进行二次开发工作,通过规范的二次开发接
摘要: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的方式影响着培育目的与实效的彰显,探析当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方式症结之所在及其发生逻辑,以期破解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效果不彰的难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法律素质;培育方式;权利本位  作者简介:林国强(1979-),男,广东揭阳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52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电子政府,即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政府.
[前面的话]张国良,《香港文汇报》董事长兼社长,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全国政协委员.1965年进入新华通讯社,历任记者、编辑、主编、驻老挝首席记者,采访报道过印度支那抗美战争
软件可靠性牵涉到软件生产的全过程,但最终还是落实到软件产品上.而保证软件可靠性的关键步骤是软件测试.
摘要:分析了高校院系一级现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全员性、系统性、现实性三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设计原则为依据,提出了构建院系一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新模式和改革内容,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质量;质量监控;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王亚辉(1978-),男,河北献县人,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田瑞(1956-),男,内蒙古托县人,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
本文主要介绍泉州晚报社引进的信息存储和备份系统,针对报社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详细论述了以SAN为架构的信息存储和备份系统的构成、应用情况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