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舞龙洞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啸着寒冷东北季风的季节终于过去,台湾东北角海岸崖壁上坚忍的野百合又漫山遍野地盛开了。龙洞海岸线的悬崖峭壁上,又见到了攀岩者的身影。无论你是岩舞高手,还是攀爬初学者,在这里都能找到个中乐趣:摸着粗糙坚硬的四棱砂岩,一步一步往高处爬,直到手指疼痛四肢酸胀,大口喘息着期待爬上崖顶俯瞰大洋的那一刻。
  龙洞初体验
  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就可以攀岩。台湾适合攀岩的地方很多,尤其是突出于东北角海岸、位于鼻头角南侧的龙洞。这里属于雪山山脉的余脉,露出的地层是大约历经5000万年之久的四棱砂岩,为东北角境内最古老且坚硬的岩层。这里有总计长达2000米的海岸线,至少拥有500条以上各种难度的攀登路线,不论是最简单的初学者5.4路线,还是一直到5.14的高手挑战路线,应有尽有。具备多样化的挑战难度,成为全台湾条件最优越的天然攀岩场,这里是攀登者最喜欢的胜地,同时也是国际攀岩者来台的首选。
  站在高大的岩石下,虽然很想往上爬,但是找来找去实在看不到落脚点,一旁的教练指着岩壁上非常微小的裂缝,要我把脚尖塞进去,同时手也抓住头上略为凸出的岩块,奋力一蹬,果然又往上升了一点。
  虽然只上升那么一小段,却得全神贯注,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教练叫我不必担心,因为身上绑着的安全吊带稳妥地扣在绳索上,与地面上的助教紧紧相系,只要训练有素的助教扮演好保护的角色,我甚至可以放松手脚靠着岩壁休息。
  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我决定完全信任下方的助教,大胆松开抓紧石头的双手,贴在岩壁上静赏风景。此时,从太平洋拂来的海风吹干刚才所流的汗水,倍觉清爽。龙洞浩瀚的海岸线就在脚下,隔着龙洞湾的鼻头角轮廓清晰可见,非常赏心悦目,我才有了一丝体会为什么有人如此迷恋这项与地心引力对抗的活动。
  专业攀岩教练告诉我,攀岩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整个过程可以不断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可以克服哪些挑战、哪些难关自己过不了;而且到了一定的高度,能用不同的角度俯瞰世界。这便是攀岩的乐趣与魅力吧。
  不只是攀岩
  挑战攀岩后,还可以用轻松徒步的方式欣赏龙洞的地形之美。从和美小学前往龙洞攀岩场的途中,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铺设了一条龙洞湾岬步道,通往龙洞隧道南侧的停车场。3.5公里的步道沿途设置了三四处观景凉亭,惊涛拍岸的雄伟画面尽在眼底。
  站在龙洞岬的最顶端,可以看到四棱砂岩受到海水的切割形成线条分明的节理,其中三大块较狭长伸入水面的陆块,被称为龙洞一支、二支、三支;龙洞一支与海水落差达100米,远远隐约可见海岸边站着不少钓客,这里原来也是台湾相当热门的钓场。
  沿着步道往北走,有一座小型的碉堡,视野同样辽阔;行至北侧的高点,便可以俯瞰巨石遍布的攀岩场。
  龙洞湾岬步道沿途,本来是野百合自然生长的天地之一,可惜只要人可以走到的地方,野百合就难逃被折取的命运,东北角目前只剩下鼻头隧道北侧的岩壁上仍可看到野百合成片绽放的盛景。心疼之余,只能呼吁驴友们到此赏花请手下留情。
  龙洞攀岩攻略
  · 龙洞由于岩质坚硬, 因此很适合运动攀登者在此进行挑战, 但也因为岩层中含有角闪石及蛋白石, 再加上本区的裂隙很高的比率都是“开口笑”地形, 因此在放置活动岩塞或NUTS时要拥有娴熟的户外攀登经验, 否则很容易失效。若是初学者,建议联系当地的龙洞攀岩学校,由专业教练带领和指导体验攀岩。联系电话:0972-980-592。
  · 在龙洞攀岩还要注意皮肉伤的状况, 由于岩质坚硬颗粒分明, 在此攀登不能太过急躁, 也不适合dyno等高级动作, 因为皮肤手指极易挫伤, 最好在进攻时能够稳扎稳打, 冒然使用蛮力只有受伤一途, 所以医药箱内需必备碘酒及人造皮, 至于预防坠落摆荡而致侧撞的状况, 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佩戴头盔。
  · 攀登者之间的基本口号也非常重要, 由于海边的风声浪声会影响沟通, 因此在喊口号时, 一定要确实执行, 以免因沟通错误而产生致命的危险。一般队伍中会指派没有进行攀登活动的队员, 担任第三观察员, 严密监视攀登者与保护者的动作, 以便适时提醒安全保护。
  · 本区所有岩壁坐西向东, 因此平常攀岩玩家都是中午左右到达, 13:00 才开始进行攀登活动, 如果太早到的话, 太阳会猛烈且无情地将你晒昏, 并且无处可躲。 一般攀岩者也会在夏天时刻17:00前收工, 秋冬天的话则会提前在16:00收工, 以免因为太阳降落太快而致摸黑漏收装备等糗事发生。
  · 驾车由台北前往龙洞岬约50公里, 可以由国道1号接八堵交流往暖暖方向接62线道快速道路,62线道快速道路到达终点之后右转台2线,往南约40分钟经过鼻头隧道后往前约500米, 碰到红绿灯左转, 前行约300米就可到达龙洞国小停车场。或可走国道3号往北, 经过七堵收费站, 往玛东系统交流道, 往东连接台62(万里瑞滨)线快速公路, 走到底于瑞滨向右行, 即可接台2线, 往南约40分钟经过鼻头隧道后往前约500米, 碰到红绿灯左转, 前行约300米就可到达龙洞国小停车场。
  公共交通方面,可在台北西站A栋搭乘国光客运1811前往宜兰路线班车, 在龙洞湾公园下车, 票价110元。然后往前徒步约200米, 碰到红绿灯左转, 前行约300米就可到达龙洞国小停车场。本班次发车时间早上只有三班8:20、9:20、10:20,须谨慎把握。
  · 龙洞岩场位于龙洞村, 村内主要建筑为一个小渔港及一所小学, 小学旁有一间杂货店, 只有贩卖简单饮料饼干及泡面等食物, 建议自己在台北准备好午餐饮水及干粮再行进入, 最近的一间7-11便利商店, 位于国道3号下交流道约五分钟的瑞滨村, 错过此处 只能到澳底村采购了。
  在本区活动若发生紧急事件(例如虎头蜂攻击或坠落事件),最直接管辖的求救单位: 新北市贡寮乡消防局,地址是新北市贡寮区贡寮里朝阳街66号,电话: 02-24941314。
其他文献
高海拔地区不是登山者的专属领域,它同样是跑者的一席天地。从地理层面来说,1500~3500米为高海拔—大多数越野跑的海拔范畴,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少数越野跑赛事活动,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人类身体机能已经不能胜任跑步了。当然,对有的跑者来说,在出现高原反应以下的海拔都不算高海拔,但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对于高海拔的反应也有差异,为了不引起分歧,我们在这里所列举和讨论的高海拔赛事范围均
“爱步·爱闯”闯出步步精彩  2012年7月7日,为期三个月的爱步·爱闯越野路线网络征集活动在一群跑友们的热烈分享与互动中落下帷幕。整个活动得到了跑友们的积极参与,从亲身试穿测评,到路线分享直至最后的投票环节,都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参与,不仅吸引了众多越野跑的爱好者,也让爱闯的越野跑精神深植于每个参与者的心中,并将其传播给享受运动乐趣的朋友们。而今夏公众心目中的闯客则是史志刚和沈剑锋,他们将用本次获
北松鼠  这只正在享用美餐的北松鼠翘着长长的蓬松的尾巴,躲在大树背后,专心享用手里的山核桃,丝毫没有发现摄影师的到来。北松鼠主要栖息在寒带、寒温带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内,尤其喜欢栖红松为主的林带,主要以种子、果实及蘑菇等为食,也食昆虫、鸟卵等。在我国分布于东北至新疆及华北各地。  (摄影师 左凌仁)  辽东楤木  摄影师被一只红胁蓝尾鸲吸引,发现了这株挂满小黑果的辽东楤木。这只小鸟飞舞着翅膀来啄食
户外的魅力不仅在于饱览沿途景色,也不仅在于旅途中与陌生人的偶遇,当我们为去到一个未知地方、运用一种全新出行方式挑战旅途而感到热血沸腾时,才会恍然发现原来在户外旅途中挑战未知,更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奇异魅力。人类天生拥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那些“未知领域、未做过的事”常能激起人们无尽的好奇和想像力。于是在不同的时间点,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用世人前所未闻的方式从巍峨的山巅、断裂的残垣、干涸的荒漠中走出来的挑战
跑者最佳拍档  差异化造就了这个世界的纷繁炫目,对于越野跑运动来说同样如此,我们大概无法再像塔拉乌马拉人那样在山野间奔跑得无所顾忌,而不得不借助大量的所谓科技文明成果的帮助与支持,认知差异化、技能差异化、体质差异化决定了我们即使使用同一件装备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跑者分享出的借鉴意义总不会错,而在不同风格装备的背后,惟一的共性是在于我们那颗尚跑的心。  @Deconstructed  Bridge
完攀14座是贯穿一生的追求,有时甚至以付出生命为代价。“10~13座”俱乐部总共32位成员中八人已经遇难,无一例外都是发生在攀登8000米高峰的征途中。名单上的32位攀登者中,有17位全程无氧,仅遇难八人中就包括了五位。不使用辅助氧气意味更大的风险,反应在数据上,就是死亡率更高。  “我总是禁不住回头再看一眼布洛阿特峰。”SilviaGnaro Mondirelli在攀登后写道。“14年里我完全投
2013年10月,英国登山者米克·福勒(Mick Fowler)首登了位于印控克什米尔基什瓦的基什瓦·凯拉什(Kishtwar Kailash)峰。基什瓦是一个政治敏感地带,然而这个地区又蕴含了丰富的山峰资源,有很多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都是未登峰。从1994年开始,因为政治原因,这个地区一直对登山者关闭,直到最近政策才有所松动。福勒和朋友们马上抓住机会,申请到登山许可,并完成了山峰的首登。而福勒
首先从交通角度来说,自行车是环保交通的救星吗?在北京市出台一系列限制购买小汽车政策,大幅提高燃油价格以及调高市区停车费的今天,依然抵挡不住人们采购小汽车,并且驾驶自己的小汽车出行的愿望。如果你有耐心站在街头观察10分钟,看着稀稀拉拉的自行车,塞满市区道路的小汽车,拥挤的地铁公共汽车,仍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自行车,根本不再是主流交通工具,或许永远失去主流交通工具的资格。自行车惟一的好处,只在于因为
当前,如果还有一本旅行的书让你开怀大笑,那必定是《赶着驴车去喀什》。用这句话来推荐它最为妥当,一是目前市面上关于旅行的书大多为常见旅行方式:火车、飞机、自驾、骑行等,在旅行方式泛滥的今天,已然没有惊鸿之意;二是旅行主题过于扎堆:美食、美景、摄影技术等等,可读性和思考空间已荡然无存,找不到一个旅行者的影子。就如作者阿Q开篇所讲述的那段关于旅行方式的瓶颈,我们从城市旅行、户外运动、自驾穿越中越来越无法
“人一生就是关于多巴胺的故事。”豆豆爸说。  他是一名医生,他对于人的激情诞生、户外拍档友谊、男女情爱如此视之。  “两人相互吸引,感性、理性这些是人类的文学化术语。决定两人行为、语言、配合、情绪的,其实还是每个肉身内的多巴胺、激素、物理和化学构成,有没有放电过电。看起来很有缘,其他百千种因素都具备了,但因为某一两个小因素,就是过不了电,那也没辙。”  这既是因缘,机缘,也就是偶然。  多巴胺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