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得与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将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站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角度上,回顾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有得也有失。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得与失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第一届课改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笔者在担任了第一届初中语文课改时期的教学工作后,又担任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近两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体会颇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将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站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角度上,回顾初中语文课改既有得也有失。
  
  (一)
  
  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来说,初中语文课改都为高中语文教学开拓了新的局面,为高中语文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课改开拓了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带来了生机。
  初中语文课改就像一块实验田,在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来进行播种。这实际上为教师们提供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创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便产生了。“教无定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合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等,这其中不乏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极大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经历过语文课改教学的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课堂熏陶下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会给高中的语文教师们提出各方面的知识欲求,这势必会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的发展与变化,促使高中语文课堂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活跃了,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课改促使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为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双主体”教学关系奠定了好的基础。
  新的教学理念中,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而初中课改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这一“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事实上,初中语文课改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学生的主体意识已被唤醒,这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为师生研讨问题,共同成长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激活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章节,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丰富的内容,比如中国的京剧介绍、广告设计、设计导游词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发散的思维,这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已在初中阶段得到很好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再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初中语文课改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比如大量阅读、古诗词鉴赏阅读等,甚至在中考试题的设置上都对这一方面有所涉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初中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高中阶段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整体提高。
  
  五、初中語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物。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①“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②初中语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不以分取人,这为习惯了以高考指挥棒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做了一次示范,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物。
  
  (二)
  
  但是,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初中语文课改的不足之处,对于知识强调体验,对于基本技能却不够重视。
  
  一、语法知识的淡化处理,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
  语文语法知识早已作为非考试知识,在所有的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找不到一章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许多学生连什么是主、谓、宾都没有听说过,而这块极其重要的知识实际应该在初中时期得到补充、巩固、加强,但遗憾的是这块知识却成为盲点,因为这块知识的缺失使得高中的许多知识点无法讲透,特别是古文教学更是让教师头疼,教师只能生硬地将一些语法现象讲给学生听,而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更加不会举一反三。语法知识向来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不是考试点,但却应该是知识点,而且应该是最基础的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语法知识没有系统地学习的话,不仅语文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连英语学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课改中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工具性的重视不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③初中语文课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非常重视,重视培养学生的过程体验及思想上的升华,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应用文体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而书面表达能力尚不足等。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又增添了负担,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不少,但却无法将这些体验表达出来,这无疑没有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改应更具科学性,为高中语文教学铺好路、搭好桥。初中语文课改下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教材的改进与研究,反思初中语文课改可以是我们在下一步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中更具研究性、系统性。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这块基石的厚重与否,取决于我们语文教育者的努力探索,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初高中语文教学定能成为一条线索明晰、流畅的教育过程。
  
  注释: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体育课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学生日渐增加的学习强度之余,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武术自古以来就强调对武德的修养,通过武术的学习使学生形成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如今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将英语阅读的重点放在单词记忆、词组记忆、词组搭配上面,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语感能力的培养,
口蹄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通过空气等多种途径传播,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并对人也有感染性,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人畜共患病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IE)1996年文件规定,一旦口蹄疫暴发,所有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免疫学已经摆脱了当初抗感染免疫的局限,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已涉及当代医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免疫学技术也随之成为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中普遍应用的手段和方法,涉及到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因此,免疫学实验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免疫学概念多,其研究对象微观、抽象、相互间的作用错综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枯燥乏味,为了使医学生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围绕这一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创建“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一、从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入手,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高度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学生资源的重要价值。新课程理念倡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
将鸭瘟强毒AV1221株一百倍稀释,接种12日龄鸭胚绒毛尿囊腔,增殖病毒。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鸭瘟弱毒株序列,设计合成四条引物,以病毒DNA为模板,用PCR方法,分段扩增UL24-TK(414bp)、U
试验以研究棉花全生育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为目的,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分别采集各主要生育期的植株样本,测定氮磷钾含量,找出了不同施肥处理棉花对养分的吸收量、吸收强度
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性,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做好课
采用从头计算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过渡金属团簇[PdAu8(PR3)8]2+(R=Me,OMe,H,F,Cl,CN)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团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能进行了研究.MP2方法和SVWN局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目的 与教学对象,在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与多媒体设备自身的大信息、存储量优势,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新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