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是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大概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我家里有豆浆机,本来是用不着去买豆浆的,但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听到那熟悉的童声就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
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与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每看他忙忙碌碌的样子,又不忍心打扰他。
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走到的时候,就我一个人了。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看着面前这个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我问他,你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分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
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恰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合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同学们完全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孩子,我丝毫也没有“拔高”和“赞扬”,我通过多个角度的观察比较写他卖豆浆的原因,与他的对话注重切合他的年龄,没有“大人腔”,最后的两段感悟也没有人为的“高调”,而是顺理成章地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
这篇文章的立意,同学们并不难理解,就是要大家懂得,要学会坚强,要有意志,要有胸怀,要勇于担当生活的苦难。这个立意,贯穿在文字当中,隐藏在每一句话里,自始至终,是文章的一股暗流。
就选材来说,我没有选取孩子的家庭其他背景,也没有让孩子的父母出现,就是选取孩子在小区门口卖豆浆这一个独特的场景,简单,明快。构思,是文章的初稿,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在我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个故事之后,构思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就直接写看到的,直接写孩子与大家交易的场景,让读者更直观地进入到了故事之中。
就语言的运用来说,本篇文章,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悬念和包袱,没有多么复杂的叙事手法,语句也避免华丽的辞藻,原因就是要营造一个朴实、简洁的文章风格,更显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一篇好的作文,不在于有多么宏大的故事,不在于有多么壮观的场景,也不在于表现了多么巨大的主题,只要我们挖掘出了故事中的人性之美,只要写出了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只要表现出了生活的美德,就是一篇感染人心的好文章,就可以成为经典。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家庭里,在我们的城市和乡村里,甚至在我们的学校里,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里,隐藏着无数的美好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精彩的人生故事,就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大家一定看过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一定看到过闰土,也一定看过祥林嫂,这样的人物我们的身边也同样存在。就像我写的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大家的生活中,一定有卖报纸的老人、马路上的清洁工、站岗的警察、学校门口的保安、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校长、我们的同学……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人物啊!他们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人性的美德,存在着善良的情怀,存在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只有写出自己亲自观察到的生活,只有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才是一篇好的作文,“套话”和“高调”,只会让文章枯燥和乏味。
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大概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我家里有豆浆机,本来是用不着去买豆浆的,但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听到那熟悉的童声就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
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与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每看他忙忙碌碌的样子,又不忍心打扰他。
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走到的时候,就我一个人了。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看着面前这个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我问他,你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分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
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恰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合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同学们完全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孩子,我丝毫也没有“拔高”和“赞扬”,我通过多个角度的观察比较写他卖豆浆的原因,与他的对话注重切合他的年龄,没有“大人腔”,最后的两段感悟也没有人为的“高调”,而是顺理成章地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
这篇文章的立意,同学们并不难理解,就是要大家懂得,要学会坚强,要有意志,要有胸怀,要勇于担当生活的苦难。这个立意,贯穿在文字当中,隐藏在每一句话里,自始至终,是文章的一股暗流。
就选材来说,我没有选取孩子的家庭其他背景,也没有让孩子的父母出现,就是选取孩子在小区门口卖豆浆这一个独特的场景,简单,明快。构思,是文章的初稿,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在我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个故事之后,构思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就直接写看到的,直接写孩子与大家交易的场景,让读者更直观地进入到了故事之中。
就语言的运用来说,本篇文章,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悬念和包袱,没有多么复杂的叙事手法,语句也避免华丽的辞藻,原因就是要营造一个朴实、简洁的文章风格,更显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一篇好的作文,不在于有多么宏大的故事,不在于有多么壮观的场景,也不在于表现了多么巨大的主题,只要我们挖掘出了故事中的人性之美,只要写出了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只要表现出了生活的美德,就是一篇感染人心的好文章,就可以成为经典。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家庭里,在我们的城市和乡村里,甚至在我们的学校里,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里,隐藏着无数的美好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精彩的人生故事,就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大家一定看过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一定看到过闰土,也一定看过祥林嫂,这样的人物我们的身边也同样存在。就像我写的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大家的生活中,一定有卖报纸的老人、马路上的清洁工、站岗的警察、学校门口的保安、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校长、我们的同学……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人物啊!他们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人性的美德,存在着善良的情怀,存在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只有写出自己亲自观察到的生活,只有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才是一篇好的作文,“套话”和“高调”,只会让文章枯燥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