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新媒体在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介与人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在准确把握社交新媒体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特征,社交新媒体完全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交新媒体可以使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社交新媒体;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
  1. 社交新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特别是在wed2.0出现以后,以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为特征的社会交往互动型平台。
  1.1 社交媒体的发展历史
  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互联网公共社交媒体时代、娱乐化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息社交媒体时代和伴随性移动社交新媒体时代等四个发展阶段。
  本文讨论的是第四个阶段——伴随性移动社交新媒体。伴随性移动社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微信等社交媒体实现受众日常生活全方位信息供给为主要标志。社交新媒体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广泛应用被不断放大,受众基于共同兴趣的需求被细分出来,网络社交实实在在的成为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社交新媒体的特征
  相比传统媒体,社交新媒体反馈性强,原创信息多,受众分类细,传播活动对话性、真实性强,具有很强的伴随性。
  反馈性。与报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社交新媒体对于受众的诉求可以迅速及时的反馈,并可以较为准确和系统的掌握受众使用媒体的相关信息。
  原创性。新的媒介环境下,全民传播活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传播观念,传播主客体的融合为消费者成为生产者提供了可能。
  分众化。在社交新媒体中,分众化表现为更加细致的分类和更加便捷的组成群落。这种特征使得社交新媒体的可信度、伴随度、嵌入度大幅提升。
  对话性。在社交新媒体中,参与者被赋予了平等自由的媒介使用权。随着智能手机和新媒体应用的普及,整个媒体市场由“传播场”变成了一个“对话场”,其对话时间和场地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越来越接近真实社交场中的对话。
  伴随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新媒體应用的迅速移动化,用户们更多地习惯于用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2.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特征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等能力,能够担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其专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前沿性、交互性、交叉性和延展性等特征。
  2.1 实践性强
  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训练是手段,理论知识的讲授经常伴随课堂实践教学,专业教学十分忌讳纸上谈兵。专业的主干课程绝大多数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前沿性强
  播音与主持专业面向的新闻传播领域是一个知识、技能、科技更新十分迅速的行业,瞬息万变的行业状态客观上要求专业教学要加快理论知识和实践手段的更新步伐,理论知识要能够体现对行业动态的前瞻性把握,实践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即战力。
  2.3 交互性强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是构建在“理论+实践”的模式上,因此更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每天早晨的练声、丰富多彩的课外专业活动,都是师生互动学习的重要课堂。
  2.4 交叉性强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需要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面对社会热点问题要能谈到点上,面对各行各业的专业话题要略知一二,这就使得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要成为杂家,要知识面宽、感知能力强、分析问题准。
  2.5 延展性强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往往会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延伸到课后,扩展到课堂之外。晨起练声、在课堂之外加入校园媒体或社会媒体从事播音主持相关专业实践,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讲再正常不过了,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在专业课堂以外和教师交流专业知识的经历,甚至一些学生毕业后还会回到校园拜访专业教师,解决业务问题。另外,对学生主流化解读各种社会现象和热点话题的培养也覆盖到了课堂内外。
  3.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社交新媒体与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特点可以发现,二者可以有机结合,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可以引入社交新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1 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1 社交新媒体可以使专业教学更有效率
  社交新媒体对学生专业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方位渗透,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课前,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发表主题内容等形式,多样性立体化带领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录制和储存学生专业练习的音视频资料,作为课堂实例使用;课后,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社交群的建立,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互动解答学生的专业问题。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局限,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3.1.2 社交新媒体可以使专业教学更有针对性
  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既要求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重视对学生业务特长和风格化潜质的锻造。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因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各不相同,基本素质千差万别,会在具体表达上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这就要求专业教学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教学方案,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保证教学质量。但在传统教学中,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时间,现在利用社交新媒体就可以便捷的实现。
  3.1.3 社交新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交新媒体具有信息原创性强的特征,且营造的话语场十分平等,这在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通过社交新媒体的平台,学生的作品会有更好的展示空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形成良性竞争意识,从而由被动完成作业到主动参与,达到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3.1.4 社交新媒体有助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社交新媒体,可以很好的将播音主持专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接轨。学生可以及时将作品上传至社交新媒体,营造现场直播的“场”,提升临场应变的能力,也可以及时看到网络受众的反馈,便于其研究节目形态与目标受众的关系,更好的进行实践。在这里教师既是实践的指导者也是受众,这样的双重身份可以使教与学产生良好的互动。
  3.2 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形式
  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其主要形式有社交新媒体互动课堂和社交新媒体思辨空间两种主要应用形式。
  3.2.1 社交新媒体互动课堂
  社交新媒体互动课堂指的是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交新媒体中qq群、微信群、音视频APP等载体的特点,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互动教学的课堂模式。
  以《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为例,课前,专业课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或qq群,发表主题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同时通过在社交新媒体上分享音视频资料等形式带领学生开展立体化的课前预习,在互动中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案;课中,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上理论掌握情况,及时在微信群、qq群发布最新实践材料用以练习,也可以利用新媒体音视频分享的功能,录制和储存学生在课堂上专业练习的音视频资料,在课下进行一对一的反馈,节省课堂时间,解决课堂上针对某一学生讲解、其它学生无事可做的空档。另外,课堂上保存的典型性或趣味性音视频内容還可以进一步编辑,作为今后课堂实例使用,丰满课堂教学;课后,专业课教师选定题目,让学生自己策划、制作、编辑一档完整的电视节目在“火山小视频”APP等视频网站上进行展示,教师可随时上网浏览学生完成情况及受众反馈,对下一阶段教学进行调整和指导。
  3.2.2 社交新媒体思辨空间
  社交新媒体思辨空间指的是,播音与主持专业师生结合专业思辨性强的特点,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阐述观点、人际交往技巧为主要目标,在社交新媒体上建立的以自由、平等、客观为主要特征的思辨话语场。
  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讲,会说话不是问题,选择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是个问题。在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在社交新媒体平台上指定一个话题发起讨论,学生们在话题讨论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针对不同学生表现,专业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对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缺陷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学会在思想交锋中人际和谐交往的技巧。
  3.3 社交新媒体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3.1 要处理好点对点互动和点面互动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利用社交新媒体开展专业教学活动时,必须保持在传播活动中的优势地位,掌握信息传播主动权,合理的处理好点对面和点对点传播的关系,兼顾发布信息和互动交流。教师的发言要少而精,互动时间要有规律可循。
  3.3.2 要处理好社交新媒体信息传播随意性和教学活动严谨性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信息源多,任何一个社交新媒体的圈子都有信息污染和传播失控的可能,而教学活动要求严谨,所以,教师在利用社交新媒体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处理好严肃和活泼之间的关系。新媒体的正确利用是学习和工作的良师益友,反之则会成为耽误学业、祸害终身的罪魁祸首。社交新媒体圈子也会在学习之余成为学生的公共信息场,教师要安排专门的学生来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话题参与者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保证这个圈子在课上课下都是“好圈子”。
  3.3.3 要处理好社交新媒体信息传播碎片化和教学活动系统化之间的关系
  相较于专业教学中传播内容系统性强、知识点深的特点,社交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呈现碎片化和浅表化的特征。这种模式,可能使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真正理解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教师在使用社交新媒体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做好规划,做到有的放矢,在专业教学中保持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作者简介:金婷(1984—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现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有声语言传播,节目主持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崛起与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日益发展壮大,报纸产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和冲击,报纸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党和政府舆论宣传工具的党报也是如此。新闻采访是党报新闻的重要来源,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党报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采访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只有了解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党报新闻采访的特点,才能进一步提升采访的艺术和技巧,制作出有价值的新闻。  【关
在2012年3月5日第05期的《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发表的《贵州省开阳县县城实施三网合一方案》的广播电视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TCP/IP技术等技术的创新和利用,推动今天的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很多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指出: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图书馆服务职能,开展阅读疗法,这是排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