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大自然的“秘密语言”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紀一个春天的早晨,法国动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坐在屋子里观察一只破茧而出的雌性天蚕蛾,他把这蛾子放进一只薄纱的笼子中,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结果,那天晚上,他的房间里飞来了几十只雄性天蚕蛾,它们通过窗户飞进屋来。法布尔后来写道:“那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入侵’。”
   见一些蛾子直接飞向那笼子,法布尔便开始做实验,他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告诉它们那里有一只雌性天蚕蛾。他发现,不论把雌蛾放在哪里,只要装蛾子的容器不是密封的,例如食橱或者抽屉等,那些雄蛾就能够找到它;但假若把雌蛾放进密封的盒子或者玻璃瓶中,雄蛾们便失去目标了。
   法布尔很快明白,雄蛾不是凭借景物和声音找到雌蛾的,它们凭借的是气味,这表明雌蛾在散发着某种能引诱雄蛾的化学物质。然而,那是什么呢?
   信息素是动物间的“信使”
   在此后大约一个世纪里,人们都在怀疑那种物质的存在。直到1959年,德国科学家阿道夫·布特南特才果真找到了它。这位科学家和他的研究团队花了20年时间研究雌性蚕蛾用以吸引雄蛾的气味,他们从几十万只蛾子的身上萃取化学物质,最终锁定了那让雄蛾们趋之若鹜的东西,他们称之为“蚕蛾性诱醇”。这以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与“蚕蛾性诱醇”类似的东西。这些化学物质,人们现在统称为信息素。
   人们发现,信息素是动物间的“信使”,在动物中起协调行为、传递信息的作用。例如蚂蚁在进食后会在返回蚁巢的路上留下信息素,它的气味会被其他蚂蚁所解读,意思是,“饱餐了一顿,真不错。”同时,另一种不同的信息素还会让正在寻找食物的蚂蚁改变方向,通知它们前面已经没有食物了。
   蚜虫也释放信息素,当蚜虫受到天敌的袭击时,它们的信息素会告诉邻近的蚜虫赶紧逃离。事实上,释放信息素的动物有很多,从龙虾到大象都不例外。在很多情况下,信息素是动物的香水,是求偶的信号,对于同种的异性,它们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科学家们仍然对信息素怀有无限的疑惑和好奇,他们发现自然界中充满了利用信息素进行“诱惑”和“欺诈”的行为,不仅是动物,植物亦如此。有些植物会“克隆”其他动物的信息素以用于“自私”的目的,例如,有些植物会模仿昆虫的信息素以吸引昆虫为自己授粉。而人类也从动植物们的这种行为中深受启发,科学家们发现利用信息素是一种防治害虫的有效办法。只是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释放信息素,如果是,其他人又在如何解读这些信息素。科学家们怀疑,说不定在大自然的这个“信息素俱乐部”中,我们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
   行为怪异的鱿鱼
   有关信息素的研究,尽管人们多将重点放在昆虫上,但人们也发现,很多昆虫以外的动物也使用信息素,其中一类动物更是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头足类动物,包括鱿鱼和章鱼等。由于这类动物通常拥有很大的眼睛,科学家们便一直认定它们在环境活动中主要是依靠视觉获取信息的。然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罗杰·汉伦和他的同事们却遇到了奇怪的事,他们在马萨诸塞州伸入大西洋的科德角附近发现了大量受精卵,这些受精卵是雌性长鳍近海鱿鱼产下的。汉伦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些雄性鱿鱼在那里做着奇怪的举动。汉伦说,“雄性鱿鱼在那里相互打斗,还用它们的触手碰那些卵,这种行为十分令人不解。”
   为了解开疑惑,汉伦和他的同事们抓来一些雄性鱿鱼放进实验室的水槽中,再放入一些受精卵。于是,那奇怪的一幕又发生了,鱿鱼游向受精卵,用触手触碰它们,然后开始相互追逐和打斗。是什么东西引发了鱿鱼们的攻击行为呢?科学家们怀疑受精卵上有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有可能被雄性鱿鱼的触手探测到。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们从雌性鱿鱼和受精卵上提取各种化学物质,然后测试雄性鱿鱼对这些萃取物作何种反应。最后,他们锁定了一种蛋白质,名为“鱿鱼β-微精原蛋白”。
   科学家们将这种蛋白合成了一种人工的版本,然后验证是否果真是这种蛋白引发了鱿鱼们的怪异行为。他们先将一个放了受精卵的玻璃烧瓶放入水槽,这样,雄性鱿鱼们便只能看到瓶中的受精卵,但触碰不到它们,这时人们观察到,雄性鱿鱼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打斗行为。接下来,人们放入另一个玻璃烧瓶,但这一次,烧瓶的外面涂了一层人工合成的鱿鱼β-微精原蛋白,雄性鱿鱼的触手可以碰到烧瓶上的这种化学物质,结果不出所料,鱿鱼们的打斗行为升级了。这个实验表明,雄性鱿鱼的确是用触手探测鱿鱼β-微精原蛋白,这种物质就是引发鱿鱼暴力行为的“元凶”。
   现在,困扰科学家们的谜团解开了。原来,鱿鱼β-微精原蛋白是在雌性鱿鱼生殖道内产生并融入到鱼卵表面的一种信息素,它的重要功能是让雌性鱿鱼在最恰当的时候受精。这种化学物质还是一种信号,它把雌性鱿鱼的聚集地“通知”了雄性鱿鱼,雄性鱿鱼自然就不会错过这样一次难得的“幽会”了。另外,这种信息素还激发了雄性的力量,能让雌性鱿鱼选择到最强壮的交配对象。
   大自然中的“信息战”
   开始的时候,人们认为,信息素只是动物们的“秘密语言”,它帮助动物更好地生存和进化,但后来发现,一些植物也学会了这一招,有些还显得“诡计多端”。在我国,一种红色和白色的兰花就是这样,为了让昆虫帮助它们授粉,这些兰花巧施妙计,它们利用信息素,而且非常成功。
   植物要繁殖,它们必须把花粉传授给同种植物的其他花朵。在很多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由昆虫完成的。一些昆虫以花蜜和花粉为食,它们在花朵上落下又飞走,一些花粉便粘附在昆虫身上,并被带向远处的花朵。在我国海南岛,科学家们注意到,大黄蜂经常造访一种红色和白色的兰花,奇怪的是,这种兰花并不提供花蜜,而大黄蜂也并不用花蜜去喂养它们的后代,它们的食物是蜜蜂和其他昆虫,这就是说,那些造访兰花的大黄蜂并不会得到食物,它们面对的只能是一间空荡荡的“餐室”而已。
  那为什么大黄蜂要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呢?莫非兰花释放了某种对大黄蜂们具有诱惑作用的东西?这个问题引起了德国乌尔姆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曼弗雷德·阿亚瑟和他的同事詹妮弗·布罗德曼的好奇,他们决定一探究竟。
   首先,两位科学家萃取了兰花上的化学物质,他们将这些物质喷涂在一些死去的蜜蜂身上,结果发现,这样的蜜蜂最能吸引大黄蜂,而未被喷涂的蜜蜂则吸引力要逊色一些。接下来,两位科学家开始在这些化学物质中寻找真正对大黄蜂产生了作用的分子,他们切下大黄蜂的触须,将来自兰花的不同化学物质喷涂到触须上。这时,触须上的电信号会作出程度不同的反应,它帮助科学家们判断吸引了大黄蜂的物质究竟是哪些。
   结果,这两位科学家找到了几种能引发触须强烈反应的化学物质,而其中的一种正是某种蜜蜂信息素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蜜蜂在蜂房遭到攻击时会释放信息素以警告其他蜜蜂,它们甚至在飞行的时候也释放信息素,然而大黄蜂学会了利用这一点,它们凭借蜜蜂的信息素追踪蜜蜂,从而捕猎到它们的美食。
   那么,为什么大黄蜂要造访兰花呢?原来为了“邀请”大黄蜂为自己授粉,兰花“仿制”了蜜蜂的信息素,大黄蜂察觉了这种“美食的信号”自然蜂拥而至,它们以为会有一顿美餐等着自己,但结果却只是为兰花授了粉。
   就这样,兰花的诡计成功了,大黄蜂白白忙活了一场,这场大自然中的“信息战”以兰花的胜利而告终。
   大自然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动植物们则是舞台上的“明星”,那里上演着“友谊”、“合作”和“爱情”,也上演着“欺诈”、“阴谋”和“杀戮”。事实证明,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若隐若现,隐匿莫测,却发挥了明显的交流和互动作用,不愧为大自然的“秘密语言”。
其他文献
有许多科幻电影都在讲述末日世界,比如《我是传奇》里,病毒变异,几乎杀死了全人类,但主人公有先天免疫能力,浩劫之后他独自一人在城市废墟里求生,并寻求克制病毒的方法。  假如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人类几乎灭绝,而你就是地球上极少数的幸存者之一,也许整个城市只剩下你一人。那么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街道空无一人,家里停水停电,没煤气也没供暖,整个世界一片荒凉,寂静得可怕,这时你该怎样做才能活下去?要具备什么
卡尔·兰德斯坦纳是奥地利著名的医学家。他因發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0年,兰德斯坦纳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了甲的血清与乙的红细胞凝结的现象。这一现象以往并没有得到医学界足够的重视,但它的存在对病人的生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兰德斯坦纳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经过长期的思考,兰德斯坦纳终于想到:会
联合国秘书长从未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人担任,但常任理事国的人可以担任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的工作。在联合国众多副秘书长中,最有名的非苏联外交官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谢夫钦柯莫属。他的一举成名,并不是因为他做出了多么了不起的贡献,而是他在任期内,背叛了苏联,投奔了美国。这一事件上了1978年4月1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的头条,令许多人瞠目结舌。  1978年4月6日,一辆从美国纽约出发的白色小轿车悄
衣服只要一离身就会莫名其妙地起洞,重慶江津市杜市镇梅湾村村民30年来竟没穿过一件完好衣裤,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衣服百慕大”。重庆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有关人士介绍,可能是当地某些环境变化等因素,激发地球磁场变动,使晾晒或存放衣柜内的衣裤起洞。衣裤起洞像是着魔  “衣服千万要抱到手上,不要放下哦!”彭太育这样提醒刚进家门的记者,言毕满脸神秘,十分后怕的样子。  彭太育今年56岁,重庆江津市杜市镇梅湾村
未来让“超人机械”给你工作  据《日本经济新闻》最新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于2018年11月在东京大学成立了“人体增强研究中心”。该中心拥有传感器、机器人工程学、认知科学和服务工程学等领域的34名研究人员。通过网络把人类和IT及机器人结合起来,提高人类能力,使高难度运动和作业成为可能。这个项目不限于工作领域,还寻求在医疗和健康领域实现实用化。  研究中心负责人持丸正明等人推进的是提高“运动强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记录了一个火星童子的故事:公元260年(三国时期)的某一天,吴国一群小孩正在玩耍。突然出现了一个长相诡异的小孩,身高大约1.2米,穿一身绿衣服,过来与他们一起玩。孩子们很奇怪,问:“你是谁啊?”这个小怪孩突然眼冒金光,说:“我不是人类,我来自火星(荧惑星)。我来是给你们传句话:未来三公归于司马。”  这信息太刺激了,小孩们听完都吓坏了,叫家长来看,现场不一会儿就人山人海了。只
荡秋千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搖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体为“鞦韆”,均以“革”字为偏旁。
宇宙中有许多与地球截然不同的行星:温度常年在零下一两百摄氏度的冰冻星球、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熔岩星球、几乎没有空气的真空星球等。如果人类殖民这些星球很多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在冰球上生活   生活在冰冻星球中的人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观察一下生活在两极地区的动物和常驻人种,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是“白发苍苍”“冰肌雪肤”的,很少看到深肤色或深色皮毛的物种。这是为什么呢?
遥望整个宇宙,人类是如此的幸运,我们生活的地球可能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太阳正值壮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又恰到好处,才有能够孕育生命的良好环境。   不过,随着太阳燃料的逐渐减少,它已经走过了自己一半的青春岁月。再过50亿年,太阳将会结束自己最后的呼吸,经过超新星爆发后,留下一具尸体——致密的白矮星。   为了延续生命,人类必须想出一些办法来。那么,我们能否将太阳的寿命延长数十亿年甚至上万亿年呢
源流一:汉族赵姓出自嬴姓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建立赵国以国为姓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七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