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患矛盾中暴露的最核心问题是病患对整个医务人员群体的情绪发泄,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医疗体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卫生服务的责任划分。
温岭杀医案是最近最让人心寒的新闻之一,它将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又向悬崖推近了几寸。
10月25日上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开放仅二十几分钟后,一名手持榔头和尖刀的男子悄悄闯入五楼,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捅伤三名正在耳鼻咽喉科坐诊的医生,最终造成一死两伤的悲剧。令人寒心的是,这名将尖刀刺向医生们的33岁年轻男子,曾是该院一年半前接受过鼻子微创手术的病人。
近日,本刊记者走访温岭,还原了医生和患者的真实情况。
枉死的医生
10月的最后一天,小雨过后,清晨的温岭有些凉意。上午7点,在温岭市殡仪馆内,一场特别的追悼会牵动着许多国人的心。众多医生、群众聚集此地,为在“10·25”伤医事件中遇难的王云杰医生举行追悼会。人们佩戴白菊、在阵阵哀乐中为死者默哀,与王云杰医生做最后的道别,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悲伤的一天。
“爸爸做医生多年,对自己的工作一直很认真,他的书桌上总是放着医学方面的书,也会经常和我们说些医院病人及手术的情况……”王云杰医生18岁的女儿泣不成声,她说自己怎么也没想到,爸爸会在她生日的前一天以这种方式突然离去。
在众多同事眼中,47岁的王医生是个宽厚、和蔼的人,“他很热情,总是对人亲切地微笑,发生这样的事,令人很痛心,也很悲愤!”一位王云杰生前的同事好友激动地对记者说。
据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郑志坚介绍,此次事件中遇难的王云杰医师并不是犯罪嫌疑人连恩青的主治医生,而且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两人的接触也并不多。“王云杰教授是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也是门诊管理处副主任,他曾参与了连恩青投诉的调解环节,有几次我是在场的,他态度非常好,每回都是很耐心地对患者(连恩青)进行详细解释的。”郑志坚在记者采访中说。
据了解,连恩青于2012年3月20日因患鼻疾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鼻子微创手术,手术由一位姓蔡的医生完成。术后,连恩青感觉鼻子通气不畅,于是多次去医院进行投诉。蔡医生对其进行了复诊,表示手术没有问题,患者无须进行再次手术,但连恩青对结果表示不满。“从2012年10月28日到今年7月份,前后投诉共有十多次。我们都进行了调解,没有效果,于是组织省内多名专家进行了好几次复诊,都证明手术是没有问题的,但连恩青就是不相信。”郑志坚无奈地解释说,至于为什么连恩青会将矛头指向与自己并没有过多接触的王云杰,郑志坚也表示很疑惑。
温岭市卫生局副局长俞妙祥在记者采访中表示,这次暴力伤医事件引发了医务人员的集体悲愤,希望此类事件永远不要再发生。他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充分理解医务人员,医生不是天使,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医生也是普通人,医生需要支持和理解,真心希望病人和医生能够像亲人一样和睦相处。
被病痛和疑心折磨的患者
连恩青的家在距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一多公里远的浦岙村,当地一位司机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去那里的人很多,从医院出发,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
连家五层楼的居民房开着一扇铁门,狭窄的水泥楼道内光线很暗。“怎么就这样了呢,他一定是脑子犯糊涂了……”在一间杂乱的小隔间里,连母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对连恩青的姨妈不停地哭诉着,声音已经有些沙哑。姨妈告诉记者,她是中午过来看姐姐的,连父和连的妹妹都不在。
连恩青的卧室在三楼,十多平米的屋子虽然没什么家具但却很凌乱,“这些,全都是连恩青治鼻子的药。”姨妈指着在十月末还依然铺着凉席的床上的一堆药告诉记者。
“他的病看了一年多了,就是看不好,他有好几次对我说,鼻子太难受,晚上睡不着觉,都不想活了。他一直不相信医院的诊断结果,觉得既然医生说他的鼻子手术没有问题,那为什么就是通气不畅呢?”
据连母回忆,儿子手术后脾气变得越来越差,觉得家人不能理解他的痛苦,于是狠劲儿地砸家里的东西,“这些玻璃都被他砸碎过,换了好几回了。”连母指着眼前一扇玻璃门说,连恩青也曾因怀疑温岭医院的医生合伙骗他,于是曾化名到外地医院做过检查,但结果是一样的,都认为他的鼻子没有问题。面对越来越差的脾气和不停的抱怨、疑问,家人开始怀疑连恩青精神方面出现了问题。
“他妹妹带他去上海治病(精神方面疾病)住了2个月的院,10月15日回来的,后来就出事儿了……”姨妈说。
对此,医院发言人郑志坚也表示,连恩青在8月以后就再没有来医院投诉过,直到10月25日上午的出现,但是“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医院人员并没有发现他精神方面有哪些异常。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他的鼻子在物理医学上解释是通畅的,但他主观上、心理上感觉不畅,我们曾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郑志坚说。
医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
一边是勤恳工作的枉死医生,一边是几近崩溃的患者。单单从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来看,这样的结果对他们都是悲剧。
然而,医患矛盾中暴露的最核心问题,还是病患对整个医务人员群体的情绪发泄。在这次温岭的暴力伤医事件中,连恩青举刀伤害的并不是他的主治医生。“不是他的主治医生也要砍”,这种盲目性的暴力举动在一些恶性伤医案件中屡见不鲜。可见,患者举起的刀,实际上指向的是目前亟待完善的医疗体制。而医生不幸充当了矛盾宣泄时的牺牲品。因为对患者来说,国家投入、完善医疗制度太过遥远,有事只能找医院讨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