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我国政府和人民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决心赶上国际80年代的步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信息科学的水平来说,目前我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在社会需求和思想认识方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至今还被看作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或者只是一种超前的、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所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宏观决策和工程设计部门的肯定和重视。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我国政府和人民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决心赶上国际80年代的步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信息科学的水平来说,目前我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在社会需求和思想认识方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至今还被看作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或者只是一种超前的、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所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宏观决策和工程设计部门的肯定和重视。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在国际上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而在我国,数据库的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标准的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三个主要断面描述了台湾-吕宋-民都洛地带(或称为花彩弧)的构造格局。这三个断面是:(1)俯冲和岛弧均活跃的吕宋断面;(2)以碰撞活动为主的台湾断面;以及(3)以俯冲活动为主和碰撞不活跃的民都洛断面。基于地质研究和可利用的地球物理资料,并通过重建晚始新统和现代沉积层序,提出了菲律宾海和欧亚板块边界地区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式。其主要地球动力学事件为:(1)早渐新世时期中国南海(S.C.S)开始扩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特点是空间定位和图形显示能力强,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非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图形的直观性使很多难以用文字描述的现象一目了然。因此,可用于分析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地理因子相互制约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并可作出预测。本文主要阐述作者为国土基础信息系统编写的自动晕渲和三维显示软件,并提出进一步开拓应用的若干设想。
由国际地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理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加拿大国际研究发展中心赞助的“地理信息系统87”国际讨论会,将由中国科学院主持于5月25日至28日在地理所资源与环境信息实验室举行。将有英、美、日本、加拿大、荷兰、苏联等国家的近20名专家和我国30名专家参加讨论。主要交流
一、引言四川省甘孜县地处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与甘孜——玉树断裂带呈左行雁列的“岩桥”部位,这里有强烈的地震活动。1854年前后,在岩桥区南侧边缘的甘孜——绒坝岔之间,发生过7.5级强烈地震。根据近年来对史料的考证和调查,初步将震中确定在甘孜——绒坝岔之间(图1)。然而,目前对这次地震的研究仍缺少直接的地震构造资料和依据。 1.主干活动断裂(虚线为隐伏段):2.一般断裂:3.第四纪盆地:4.1854年
遥感影像光学处理中的信息损失,首先来自数字影像转换为可见影像时光机扫描写出的非线性特性;其次来自光学仪器的密度畸变;第三是通用的密度定义与人眼对密度和色的敏感特性规律不一致,而对影像的描述均以密度为标准。本文介绍扫描写出影像时把反馈信息输入计算机以补偿信息损失的技术。一、C——4500扫描仪的转换特性当前,遥感领域广泛使用国产和进口的扫描成像仪,用于图像数字化,或用于把数字影像记录成黑白或彩色影像
读者俞康宰来信指出本刊编辑工作中的错误,谨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广大读者都来关心本刊的工作,共同办好这一刊物。下面是俞康宰的来信摘要.
卫星像片具有宏观性,反映大量的大地构造信息,是研究大地构造的现代工具。本文作者利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78年编制的中国《卫星影像略图》及部分1/100万卫星像片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了解译和探讨。一、中国的断裂系统卫星像片反映一个重要而醒目的现象,即中国大陆主要是“X”型剪切破裂,纵贯全国,形成全国性断裂网或称断裂系统。较明显的大断裂达40条以上。这个“X”型破裂,主要是北东、北西、北北东、北北西
清华大学和天津无线电五厂联合试制的我国首批图像计算机——JT—82图像计算机,1986年12月13日~15日在天津通过鉴定。来自全国68个单位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鉴定会,会上代表们观摩了TJ—82图像计算机的各种性能表演,听取了样机测试小组的测试审查报告及用户意见。进行了座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TJ—82图像计算机是一种多用途、多通道,交互式图像处理系统,
1986年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从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nvironmental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引进用于管理地理信息尤其是地图信息的软件系统ARC/INFO。本文仅就ARC/INFO的功能及其采用的一些术语作一简要介绍。 1.概况 ARC/INFO是用于地理数据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输入功能,分析功能,数据管理功能,显示和转换功能。 ARC/INFO采用混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陵墓群,建于公元1409至1644年间,历时二百三十五年,先后葬有永乐朱棣(长陵)、嘉靖朱厚熔(永陵)、万历朱翊钧(定陵)及崇祯朱由检(思陵)等十三个皇帝和部分皇后。陵中建筑布局和规制基本相近,然而气势则相差甚远,其中以长陵规模最为宏大,以定陵的地下宫殿称著于世,以思陵为最简。根据彩色红外遥感图像不仅可以研究古墓群的地理、地质环境,而且可以清晰看出明代统治的二百多年中盛衰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