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手工艺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as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蜡染、扎染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在现代多元化的审美情趣背景下,其本色的、最触人心弦的艺术精髓之美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借助于蜡染、扎染手工印染技术,与现代设计创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蜡染、扎染作为当代设计创作载体,运用当代设计符号和设计语言来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当代艺术设计语言和民间美术的精神元素完美融合。
  【关键词】蜡染;扎染;当代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蜡染和扎染艺术是我国民间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素有民间“云锦”之称,是我国典型的印花工艺,它的发展经历了千年来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为之倾注的智慧和汗水,才使之经久不衰、生息不止。
  在现代多元化的审美情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喜欢传统艺术精髓之美。蜡染的质朴拙美、朴实无华的风采,扎染的造型随意、晕染独特的韵味,都足以让当代人津津乐道。传统的蜡染、扎染,在造型上的表现形式都是孕育在劳动人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表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等,当然也有一些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的借鉴。工艺制作主要由劳动妇女承担,工艺技术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所以,不论从其造型上,还是审美意识上,都质朴无华。传统蜡染、扎染工艺其独特的审美意识体现在,常用一种象征性、寓意性的造型表现手法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团圆美满、多子多福、平安吉祥等积极向上、乐观的愿望。这种艺术风格作为一种民族心理渗透到百姓生活的习俗当中。而当代设计是指目前、近期的设计。当代设计本是孕育在当代人的社会生活中,是当代人的生活写照。所以,笔者在记录蜡染、扎染工艺与当代设计的融合之美创作过程中,作品精神体现于当下人们的所思所想,侧重于形式与风格的统一,注重表现多于再现、创造高于审美的创作方向。以传统的工艺技术为表现媒介,体现当代设计精神主旨,造就了传统与当代、工艺与意识的融合之美。
  从表面上看,蜡染和扎染与当代设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本质上讲,人们最原始的情感和感受是相通的。中国当代设计也不能缺少最初的、最真的、最触人心弦的情感。所以,二者之间存有一种潜在的天然联系。另外,中国当代设计需要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深厚的底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在创作中把蜡染、扎染工艺作为当代设计的载体,运用当代设计符号和设计语言来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当代艺术设计语言和民间美术的精神元素完美融合。使作品民族感和时代感并存。
  “笼中鸟”,是笔者创作的蜡染作品。
  作品以蜡染手工工艺作为创作设计的载体,体现自己的创作思想。创作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感触:自己及身边的很多人。每天早晨,我们走出“钢筋水泥”,努力工作,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晚上,我们废寝忘食地了解各种必要的信息,孜孜不倦地分析子女的学习成绩、兴趣特征,努力让子女接受各种培训教育,偶尔嘴上抱怨但仍不知疲倦地在难得的休息日奔走于各种培训班的路上,为实现自己给子女设定的人生目标而奋斗着。我们渴望呼吸新鲜空气,但日渐增多的雾霾天,让人心有余悸;我们渴望自由地翱翔于山川绿水间,但无法放弃对孩子的所谓责任。我们的渴望与现实,是创作的主旨思想。作品中,笼中之鸟,受困而不自由。笼中本无鸟。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事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创作中,把十二生肖寓意为当代人;根根洁净整齐的鸟笼寓意为当代人的生活空间,这放在现实生活中可算是一幢相当豪华的住宅了!与鸟笼中的十二生肖相搭配的是属于各自丰富的美食,寓意为现代人拥有的丰富物质生活。虽每日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缺少了或者放弃了飞翔的机会。有人说,放弃飞翔,就等于遗忘了自己的翅膀。笼顶上的那个大笼钩儿,锃明瓦亮,装载着人们丰富物质生活的大鸟笼挂在刚吐出绿色嫩芽的树枝上,时时会透露出惊险的抖动。笼外树,借鉴于国画写意笔法,注意表现树形的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充分体现有惊无险之势。笼外之鸟:这是一只跳出樊笼的自由鸟儿。鸟儿造型简单无多余修饰,体现灵动飞翔的渴望。它自由自在:可以委身于花枝,可以扬起头来歌唱,可以跳入草丛张望。“自由之鸟儿”没有贪恋美食,没有忘却自己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在作品中,造型上沿用了传统造型方法,借鉴民间剪纸艺术造型形式,夸张表现十二生肖满足于生活的表情,深入刻画了动物周围的环境,加强表现设计主题的体现。在手工工艺制作过程中,笔者注重工艺的表现。首先,为表现鸟笼的质感,熔蜡的温度控制不要太高,一般不超过摄氏60度,因为温度太高的蜡,在表现时很容易产生晕染的感觉,一是鸟笼的形体不好把握,二则鸟笼结实感也很难体现。同时,封蜡时蜡的薄厚也要把握恰当,厚蜡能保持结实的鸟笼和鸟笼所带来压迫感的画面效果。总之,在工艺制作中,尤为注重蜡的温度和层次表现,用以来达到设计精神所表达的虚实节奏。
  “鱼儿的自由”是笔者创作的另一幅蜡染作品。 鱼纹样是我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因与“余”谐音,往往用来比喻人们生活的富足有余。传统纹样多见鱼与莲花的结合表示“连年有余”的寓意。作品创作初衷是用传统美好的寓意加以抽象化的几何符号来体现现代设计另一种意蕴。当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代人面对水中的鱼儿时,总会不由得向往着鱼儿的自由自在。聚集着群群小鱼,徜徉在连连的水纹中,水纹如同鱼儿留在水面上游动的痕迹,又如同一条条鱼儿影子。鱼儿游来游去享受着当下的快乐、自由、悠闲。或三五成群,一路飘来,又一路婀娜而去,把连连的水面当成它们走秀的T台;或独自静悬水中,顷刻间不见游动的痕迹,那般气定神闲;也偶有一尾不甘寂寞的鱼儿,跃出水面,可否是重温跳跃龙门的激情么!鱼儿游过之处,银光点点如繁星闪烁,好不惬意。笔者无不感叹,鱼儿的这般舒适快乐,需要的只是适合自己的一方小小的并不一定清澈的水域。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当代人获得的“快乐舒适”所需要多少代价呢?工艺制作方面,笔者通过封蜡的薄厚,表现出鱼儿与水纹的深浅变化,从视觉效果上增加了层次感。画面造型仅限于点、线的结合。简单明了、随意流畅,以此来体现作品的精神寓意。
  “眼看世界”是笔者创作的扎染作品。扎染色彩绚丽斑斓、极富韵味,造型存在于抽象与具象、虚虚与实实之间。扎染的魅力在于它偶然出现的晕染感。偶然的晕接、偶然的离合,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来自于信手拈来的偶然,任何一件作品都无法重新复制。扎染的神秘感也由此而生。“眼看世界”利用了扎染所带来的神秘气息作为创作载体。眼的结构、眼的色彩、色彩的层次、层次的多变,都给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智慧、世界充满爱意、世界充满美好情感,让人想起来,不免心里荣升起一股沉甸甸的甜蜜。世界是這般美好,这般丰富,这般多彩。我们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生活,经历过快乐,也经历过悲伤;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在失败中体会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成功中书写过自己的绚丽篇章。当我们用眼看世界时,对世界的认识却各不相同:有人看到的是多彩的世界,生活充满希望;有人看到的是质朴的世界,世界充满关爱;有人看到的是灰暗的世界,世界充满险恶……作品充分利用扎染的随意、多彩、晕染所产生的神秘感,以眼的形状特征为基点图形,通过绑扎、针缝、包裹等工艺手段,套色运用等手法,达到层层晕染的效果来表现主题精神。
  蜡染、扎染工艺,在笔者的创作中,充当了当代设计的表现载体,是一种传达精神思想的媒介。蜡染、扎染工艺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审美意蕴,其内涵深厚、广博。作为一种本原文化,笔者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自己的艺术创作,赋予新的生命与价值,并使其展现出新的活力,体现一种时代精神。这是一种尝试,虽有很多不足,但其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李洁(1984-),女,蒙古族,河北秦皇岛,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扎染蜡染。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在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的创作中一直存在“保留传统”和“创作革新”的困扰。作曲家、剧作家以及灯光舞美设计师在创作新剧目时都以一种探索的脚步进行艺术变革。如何使中华民族伟大、丰富的传统地方戏曲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河南省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新编的大型历史剧—豫剧《灞陵桥》的成功上演,无疑让笔者和观众对中国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本文以《灞陵桥》为
【摘要】本文借用音乐分析,立足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对视唱中常出现的旋律形态进行归纳,总结不同旋律形态的功能与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旋律形态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此外,还用实例说明在旋律听记过程中通过听觉分辨出不同类型的调式变音,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听记方式,以期更好地还原音乐基本要素且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视唱练耳;旋律外形;表情特征;调式外音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贾樟柯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导演,他始终把镜头推向身边普通百姓甚至边缘人群的生存现状,坚持底层叙事,弥补了缺失。  【关键词】贾樟柯;民俗意象;边缘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民工导演”贾樟柯——自觉底层代言者  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的山西汾阳,1993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小山回家》至2015年最新作品《山河故人》,贾樟
【摘要】托斯蒂是意大利19世纪,唯一不受歌剧形式干扰,而潜心创作其他音乐形式作品的作曲家。他将自己完全投身于室内歌曲的创作(早期创作的部分神圣歌曲除外)。这在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界的确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当然,这也证明了托斯蒂的才华和天赋。托斯蒂并不是一位開派拓流的大作曲家,但他写的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如《再见》《理想佳人》《玛莱卡莱》《小夜曲》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在当时,托斯蒂及本人却并
【摘要】抓拍是摄影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生动、准确地抓拍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美好瞬间,是摄影记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当前摄影活动的日益普及,抓拍方法正在被广大摄影者所注重。在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形象地表现时代的风云,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这是摄影艺术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新闻摄影;瞬间;抓拍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A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往往是摄影
【摘要】探讨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有利于博物馆公共教育水平的提升,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南通博物苑公共教育项目的探索为例,提出了提升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博物馆界有一句话:“如果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它的灵魂。”[1]可见教育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藏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而武术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武术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核心的武术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深刻认识研究,正确认识武术及武术精神的特点,理解武术精神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民族内涵,才能更加有效地弘扬中国精神。  【关键词】武术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内涵  对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
【摘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人物。国人们想起他时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他皱着眉头的模样,抑或是身穿长袍、胡子充满威严地耸立着,然而鲁迅的许多面卻往往为人忽略。日本汉学家、社会学家竹内好在其著作《近代的超克》中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去了解中国文化,去探索鲁迅,他用“去打破”这三个字形容鲁迅一生。诚然,鲁迅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打破一些东西的一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用自己的笔杆子为我们展现了不同
【关键词】小学生;应对困难;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56-03  【作者简介】苏志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江苏苏州,21512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遇到困难时容易缺乏安全感,产生消极情绪,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的学生大多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
【摘要】作为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者之一,玛格丽特·米德为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是米德在美属西萨摩亚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田野调查后写成的并于1928年出版,米德通过对这座岛上68位萨摩亚少女进行研究,根据萨摩亚的田野研究资料,探讨了正值青春期的萨摩亚少女的性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风俗,针砭美国社会对待青少年的方式,轰动一时,风靡整个美国。这本书不仅使得当代及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