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蒙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设想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药物的研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蒙药,是使蒙药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蒙药学
  【中图分类号】R96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42-02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和疾病相关性,以及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科学[1]。蒙药学是蒙古族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的总结,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蒙药材来源,采集以及性味,功能,应用等研究的一门学科。现已发展有蒙药化学,蒙药药理学,蒙药鉴定学,蒙药制剂学,蒙药炮制学等很多分支学科。蒙药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它在与疾病的防治中确实有效。但是现在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证明其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蒙药是蒙药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如何把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与蒙药开发与研究,是待于解决的问题。
  对于中药,一些天然动植物药物粗制品,比如水蛭素,蛇毒抗栓酶,类粗制品已经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外贸产业,但国外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工程后,生产出的水蛭素、类凝血酶素,不但成本降低了,还提高了质量的稳定性,返销我国,并行销国际市场;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形成了巨大竞争压力。这迫使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蒙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蒙药:
  
  1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蒙药材进行鉴别与质量评价
  
  蒙药材鉴定一般以来源,性状,显微鉴别以及理化方面来检测,这对于植物药,矿物药和大多数整体入药保持其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动物药,确实是可靠的鉴定方法,但特殊部位入药的药材以及贵重动物药材难度很大。近年来我国运用PCR及由PCR衍生出的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药材真伪,具有方便,准确,迅速,简捷等特点。如徐国钧等应用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又称DNA指纹图)技术鉴定海马类药材,能准确地予以鉴别,结果可靠[2]。麝香,熊胆,牛黄,冬虫夏草等常用蒙药都有严重的造假现象,其仿真极度高,有时用理化手段也难以鉴别其真伪,严重干扰和阻碍蒙药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有效准确无误的检测手段,来解决蒙药材造假问题。又如王培训,尚小河等应用RAPD技术对西洋参,附子的栽培种类型及麦冬类药材的居群分类地位进行评判或划分,获得较满意的结果[3]。对于有些蒙药,因各地方长期使用习惯有别,有些药材当地无资源或资源缺乏等,必须从中药市场上购买或代用,导致药材混淆,妨碍治疗疾病的疗效以及蒙药科研,教学,供应,生产,经营等。如蒙药材库页悬钩子,药材名为珍珠杆,有些地方用接骨木代替;土木香有时用青木香代替,青木香含有马蔸铃酸具有肾毒性。香青兰有的地方称枝子花,购买时误认为栀子花,枝子因市场上没有就买栀子。又如冬葵果,有的地方称苘麻子为冬葵子,找不找冬葵子就误买苘麻子。我们运用分子生物学DNA指纹图谱技术来鉴定药材,看DNA吻合率,确认是否可以代用,不可代用的一律禁用。
  
  2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蒙药药理研究
  
  蒙药药理学是以蒙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蒙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具有蒙西医结合的特点。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蒙药药理研究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姜传仓等应用斑点印迹杂交与Northemblot杂交技术研究并证实中药丹参、大黄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水平,从而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药理作用[4]。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蒙药药理研究中。很多治赫依病的蒙药中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已往的药理试验证明丁香油对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我们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类药进行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理机理研究。
  
  3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蒙药品种,提高药材质量
  
  借助遗传工程技术,可以对药理作用显著而天然药材中含量很少的有效成分进行扩增,并去除药物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在遗传性状上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改良药材品质[5]。胡之璧等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出抗癌活性成分三尖杉脂碱含量占生物碱总含量的70%以上的三尖杉培养细胞,高于原植物的20%~40%[6]。如蒙药玉簪花的产量很少,为了保证满足临床用药,我们可以运用遗传工程技术使有效成分进行扩增,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有些药的药用部位为根,有的为树皮,有的只用果仁;有的产量极少,药材供应不足等。能否扩增有效部位,这也会对保护资源起着关键作用。
  
  4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取有效活性成分
  
  蒙药中的化学成分是十分复杂的。某一种蒙药可能含有几种类型的成分,而每一类型又可能含有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几十种化学成分。对某一药材经过一系列繁琐而艰辛的分离、提取及测定后得知其所含的有效活性成分,然而有效活性成分往往是微量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如转基因器官培养技术和反义技术等。绞股蓝是一种含有80多皂甙,具有人参样生理活性的药用植物,费厚满等为开发利用绞股蓝皂甙,用发根农杆菌的R1600菌株感染绞股蓝叶外植体,使外植株切口处出现毛状根,毛状根经Southem分析后,证明确已转化,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悬浮培养20天,致使毛状根中总皂甙含量约为自然根的2倍,并且在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物向培养基中分出一定量的皂甙[7]。
  
  5 分子生物学为药物靶点的发现和新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8]。极大多数药物,不管以什么剂型给药,药物并不是只传送到发挥药理作用的受体部位,而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每个药物都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因此少量药物到达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蒙药中分了五脏六腑的药,虽然现在已有的做了药理实验,但仍不知道口服后是否真正到了其作用相对应的器官,蒙药制成能到靶区的制剂,就可以提高药效,降低副作用,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
  现在虽然才始把分子生物学运用于蒙药研究中,随着蒙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广泛利用到蒙药研究中。蒙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将会使蒙药飞速发展,这是一条创新的捷径。
  
  参考文献
  [1]冯作化,药立波,周春燕等.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徐国钧.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首乌类,白头翁类等50个(类)专题通过鉴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4):252
  [3]王培训.DNA指纹图技术在中药鉴别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1995,6(3):45-47
  [4]姜传仓,蔡海江,范乐明.中药丹参及大黄对试验性高脂血证大鼠LDL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9(1):108
  [5]方肇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
  [6]胡之璧,周秀佳,.郭济贤等.三尖杉培养细胞中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5,37(6):417-424
  [7]王明艳,周坤福,.徐力.分子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出版社,2000:47
  [8]催福德.药剂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6
  (收稿日期:2008.11.2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止泪散治疗冷泪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冷泪症患者122只眼予以止泪散水煎服,每日一剂,1周为一疗程,共两疗程,随访时间为6月。观察总体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愈11只眼
为了从接收到的PCM码中还原出原始信号,阐述了一种由硬件实现帧同步,由串并转换器完成PCM码解调器的高速PCM码解调器电路.该电路已用于某智能遥测系统检测中,具有工作稳定,抗
滤波器是邻频频道合成器的关键部件之一,而耦合问题又是滤波器设计的关键。文中论述了TE111双模圆柱腔椭圆函数滤波器中,简并腔模及腔间与端面的耦合设计。文中巧妙地使用调谐
在V带传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将V带传动相关设计参数均看作随机变量,以V带传动依概率不发生疲劳断裂和打滑作为主要的可靠性约束条件,建立了V带传动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项目建设管理控制的重点。工程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措施。同时,工程质董形成于施
洪塘河灌区始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域面积266km^2.建有太平庄水库、香水山渠、民生渠、广济渠,以及合作一至四渠共18条较大干渠.总长109.6km:支渠31
利用极化信息,提取表征雷达目标的五个特征参数,并给出了这五个特征参数的显式表达式。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选定雷达目标进行学习并分类计算。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这种利用极化
永清县水务局采取“三步预警”措施,加强欠费管理,收效明显。
[摘要]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皮损完全消退后,遗留神经痛超过1个月以上,即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病疼痛顽固,治疗困难。导师孟庆常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几十年,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颇有良效。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龙胆泻肝汤;孟庆常  [中圈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
针对某型线扫雷达提出了一种干扰模拟系统方案。该方案利用计算机根据不同的战术背景产生干扰序列,经过D/A变换来模拟复杂的干扰环境。文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干扰序列产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