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和能力提升是新形势下高校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势头猛然陡增、劲头十足,教育之路走的扎实稳重、步伐坚定,是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动力源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创新,它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相结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片新天地,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创新才能发展,有创新才能进步,因此,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发达的国家在科学水平和技术产业方面还是处于一定的上游位置,与之相比,我国在这些领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创新创业的体系不够完备,迈入创新创业这一体制中的适应性不够强,高校人才创业动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够,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走入创新创业的道路,站在世界科技之顶峰的人才数量不足,因此,在以上各方面都需要加强发展。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创业之路,在创新之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国,在强国中进步。
  (二)缓解高校毕業生就业压力
  当前,我国未毕业大学生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一位,这足够表明在教育方面,我国的重视程度极高,同时也体现出大学生们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各大高校开始扩招且数量很大,所以大学生的数量与之前相比显著增多,毕业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人才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大学生们对于岗位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一部分毕业生无工作可找,一部分毕业生不满足工作条件而放弃找。这就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容乐观。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对国家发展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和能力提升的意义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向更高端更主流的领域迈进,造就成为国家发展进步所需要的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能力提升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充分。我国一些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完成特定课程的情况,对于创新精神的培育有所欠缺,例如,没有一套成体系的,正式的创新教育课程,很多开发创新性的课程只是选修课,依靠于学生的兴趣才能进行课程的传授。此外,创新性的比赛涉及面窄,部分专业的学生参加创新比赛的机会较少,不能够全面受到培养。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当前,部分高校的创新教育课程虽然已经有所重视,但上课的模式仍然以灌输为主,束缚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来自老师的传授而不能真正自主的创新,这并没有达到所上课程的预期结果,甚至于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引起学生们的不重视,产生“随便上着玩的心理”,使结果更糟。再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相对固化。一部分大学生本身缺乏创新精神甚至逃避创新,有些思想固化,认为“事业编”、“公务员”这一类“铁饭碗”是毕业之后的从业的最佳选择,于是放弃了创新这条路,朝着自己理想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学习考试等。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他们只想一心求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毕业后最大目标,从而放弃了接受创新精神培育的机会。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首先,社会创新创业环境有所欠缺。新形势下,拥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们是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发挥,社会上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环境,然而仍有一部分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不匹配,不能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部分社会环境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应用的需求。其次,高校学科体系有所欠缺。部分高校关于创新创业的学科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一套完备的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体系,此外,学生将创新意识应用于实践的环节较为薄弱,纸上谈兵终是梦。再次,大学生创新意识有所欠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有了创新意识才能驱动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一部分大学生本身不具有创新意识或创新思维十分浅显,这就导致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主观创新意识
  意识源于自身,是推动主观能动的前提。新形势下,大学生们普遍具有超前的意识,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精神,而这种精神并没有被开发为创新精神或创新性不成体系。如今,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按部就班的走传统之路显然不是一条畅通之路,创新不得不成为新的突破口。因此,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创新意识,让学生敢想敢问,让学生变的大胆,赋予学生更多开口讲,发表自我想法的机会。这样,思想意识变得主动,创新性自然能挥之即出。学生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不断地在学习中探索前进,拥有了探索的意愿,才能逐渐形成创新的意识。除了完成专业所学的课程之外,还需要在其他领域不断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向新鲜活力的精神进发。创新意识的萌发不是漫无目的的,大学生们第一步要做的应该树立属于自己的目标,这样创新才有了意义,大学生必须树立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创新的方向,有了方向才有了创新的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创业的机会,这是真正做到创新创业需要迈开的第一步。高校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寻找自己的目标,大学生确定奋斗目标之后,就要全方位的考察实现目标的方法,这与创新意识密不可分,要具有发散创新思维,主动了解该目标在该领域内的最新趋势与发展,由此来对自身做出判断,及时调整,朝着目标地方向发展,在前进的过程中与人交流学习,交换观点和想法,在每一次的交流中开拓自己思维,这样有利于产生创新意识,形成属于自己的创新理念。高校应开展必要的创新创业讲座,专家教授的经验分享,都会让学生们萌生创新意识和斗志。   (二)設置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产生不单依靠学生自身的条件,主要源于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教育的同时,要把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让专业课程不仅仅再是围绕本专业知识来传授,更要包含创新创业的内容,尽可能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在课堂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相关的学生的专业课安排在一起,除了线下的课堂教学外,线上可以观看老师直播或视频讲解、可增加创新创业的必修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学生不仅能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知识,还能了解到其他感兴趣的领域的知识。此外,授课者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老师,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创新创业的培训师、创业成功人士、经验丰富的教授等等开展讲座,交流大会,经验分享报告等等,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创新创业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大学生们答疑解惑,也能够在相互交流和向前辈请教中增长经验,为自己的前进之路照明,少走弯路。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大一到大四的四个阶段分别设定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使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能力,多方位拓展创新教育的领域,教师授课可以推陈出新,多样化,改变一人站讲台的方式,变成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能“讲课”的新模式,由死板僵硬变为生动有趣,将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一个重点学科。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提高,也能让学生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创新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创新创业的意义,从而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此外,除了系统的学习之外,参与其中也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头脑中的创新想法要付诸于实践才能变得有意义。因此,高校要设置更多的实践类课程,课程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补充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机会。
  (三)积极搭建创新实践的平台
  早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积累是以后真正做到创新创业的基础。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地累积后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在掌握了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后,学校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斗志。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创新创业类的比赛,多方面多专业多角度,充分调动同学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层层选拔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学习与适应“分析问题—构建思路—实施运作—验证方案—反馈修改”的螺旋式思维。校方可以联系某些相关的创新创业团队,让学生尽量参与其中,或对学生参与的比赛进行专业性指导,在参与中提升学生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学会向他人学习。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才也可以组合起来形成多方面的新型合作团队,跨学科相互学习交流,互相帮助,互相解决本专业中出现的难题,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四)强化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能力的提升与未来在企业中的运用必不可少。企业是创新性人才发挥其价值的主要载体。如果学校与企业之间断层,那么学生们毕业后很难快速适应企业的模式,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也难以很快发挥出来。因此,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学校应该加强与各企业之间的联系跟合作,作为学生从两种社会环境转换的过度,同时,也可以直接培养出适应于企业的人才。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培养方案,达成协议,使学生未毕业之前就能够进入相关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的指导下更好的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此外,学校可以适当的向学生们传递关于相关企业的实时情况,让学生们了解其发展趋势,可以更好的明确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
  五、结语
  创新创业不仅是大学生们发展自身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驱动力量。大学生是新形势下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是重中之重。然而,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现状不够理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使其成为教育的重点学科,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嵩,黄新宇,陆佳鑫.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75-76.
  [2]邱水才,张玲艳等.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业精神培育探讨[J].广东化工,2019(18):203-205.
  [3]徐志国.大众化教育体系下大学生就业难点及对策分析[J].科学与财富,2020(08):147.
  [4]王馨.大学生创新思想培育与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9):150-151.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企联合共建化工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实践探索(立项编号:201902278012)”、2020年度山东省就业创业研究课题重点资助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能力提升研究(立项编号:20SYB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可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基因治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VEGF<,165>,并研究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以VEGF<,165>取代XX <,2>-GFP中的gfp基因,构建AAV载体质粒XX <,2>-VEGF<,165>.用XX <,6>-80和XX <,2>-GFP/ XX <,2>- VEGF<,165>磷酸钙共转染rAAV包装细胞系HEK293,获得重组病毒载体rAAV-GFP/rAAV- VEGF<,165>,再经"氯仿处理-PEG/NaCl沉淀-氯仿抽提"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日本政府在文明开化的政策深刻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到了大正时期,在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下民主思想达到空前繁荣,女性的思想得到解放,女子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甚至开始接收女子进行良好的高等教育。“良妻贤母”教育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其内容随着社会环境与社会对女子的角色需求的改变不断发生着改变。并在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改变着女子高等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大正时期;良妻贤母;教育
期刊
摘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地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突如其来的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和应届毕业生数量创新高,今年再次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在后疫情时期背景下,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帮助毕业生冲出重围,解决就业求职难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874万人,较上2019年的834万人,增长4.8%。2020年初,受新冠肺
期刊
摘要:大学是学生发展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高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高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技能,加强审美教育,并将审美教育纳入创新和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美育;创新创业;计算机  在“大众创业与创新”和文化发展与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民族间的文化融合也日渐加强,在经济全球化及世界一体化的形势下,为了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以及能够更好地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我国的“两会”等中外记者招待会是很好的平台。会议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具有特定的含义,常常需要译员对该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口译活动中文化负载词能否被准确翻译并如实传达原语信息是译员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从模因论的角度切入,以202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改革,使得舞蹈教学成为高校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教学内容,很多高校开始纷纷开设舞蹈课程,加大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但是高校舞蹈教学招生需要结合当前舞蹈教育发展环境,加强对舞蹈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发展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舞蹈作为艺术教育内容也逐渐开始在高校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环境,进而提出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当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类比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数学的价值日益凸显。培养具有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摘要:在当前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反应的普遍现象是对词汇的记忆较为困难,对词汇联想记忆以及词根词缀掌握情况并不良好,为了推动素质教育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同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当前推进对英语教学词汇教学当中的趣味课堂活动,一方面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对于此本文展开英语趣味教学的意义以及英语词汇教学,趣味教学的具体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英语词汇;
期刊
摘要:根据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思政的推进中,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商业 课程思政 育人  通过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后结合自己领会的要点,结合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员工跳楼、过劳死等等频发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工作压力与生活平衡的讨论,由此可见,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影响因素有必要得到每家公司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生活平衡;成本控制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社会,如今早已不是过去的传统生意单一模式,而科学技术的强势崛起和随之出现的各种新型经济形态,传统生意+互联网经济+分享经济已成为未来的商业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