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不同套种模式生态系统碳平衡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低效林套种杨梅、无患子、油茶及黄栀子的改造模式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年净生长量、含碳率及土壤异养呼吸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套种模式对低效马尾松林分生态系统碳储量格局及碳平衡的影响.结果 表明:杨梅、无患子、油茶、黄栀子和马尾松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1%~ 50.1%、42.2% ~50.6%、45.1% ~48.9%、44.7% ~ 49.6%和46.1% ~51.9%.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之间的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套种杨梅及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植被层碳储量及年净增碳储量最高,分别为67.62~68.42 t·hm-2和9.21~9.45 t·hm-2·a-1,马尾松套种油茶和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较小,分别为31.96~36.24 t·hm-2和4.09~4.16 t·hm-2·a-1,马尾松纯林对照最小,分别为17.01 t·hm-2和2.00 t·hm-2·a-1.土壤异养呼吸年通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套种杨梅模式(7.41 t·hm-2·a-1)>马尾松套种油茶模式(5.89 t·hm-2·a-1) 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5.86 t·hm-2·a-1)>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4.95 t·hm-2·a-1) 马尾松纯林对照(2.45 t·hm-2·a-1).马尾松套种杨梅和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的年净生态系统碳平衡分别为2.04和3.27 t C·hm-2·a-1,表现为“碳汇”,马尾松套种油茶和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及马尾松纯林对照的年净生态系统碳平衡分别为-1.80、-0.80和-0.45 t C·hm-2·a-1,表现为“碳源”.总体上,短期内马尾松低效林套种杨梅或无患子能够提升林分的固碳增汇效益.
其他文献
裂隙的产生和发育会极大地影响土体的强度、变形和渗透特性,进而引发各种工程灾害.为了进一步探究土体开裂过程和裂隙的发育规律,试验对土体开裂前、开裂初期以及开裂中后期
空心锥形基础是一种新型陆地风电基础形式.开展粗砂中空心锥形基础的水平单调加载模型试验,研究基础尺寸、加载高度对水平承载力、基础周围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锥
微震信号到时的精确拾取是震源定位的重要前提,准确获取微震信号P波、S波到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时频分析原理与到时拾取原理,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下山比较法.该方法的时
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近库坝区发育有大量的滑坡堆积体,这些堆积体在降雨、库水位升降等水动力条件下极易沿既有滑带产生变形和破坏.以澜沧江流域大华桥水电站大华滑坡为例,
于2019年8月研究中亚热带同质园11个树种叶片的比叶面积、氮(N)和磷(P)养分重吸收和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其养分利用策略.结果 表明:常绿阔叶树种(香叶、香樟、木荷、米槠、醉香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系统的核心组分,是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在不断地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强度,也导致了严重威胁社
桩网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在动态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机制尚不甚清楚,这使得对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桩网复合地基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为此,建立了大
选取近30年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形成的典型草地-灌丛镶嵌体内部的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研究样地,对各样地及其微生境(植丛与空斑)相关土壤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荒漠草地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氮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草地灌丛化转变,草本与灌丛生物量均增加,其中一年生草本随灌丛引入增加明显;土壤水分、全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微生物数量在草地边缘与灌丛边缘降低,而在灌丛地增加并
为精准获取区域尺度天然次生林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浪溪林场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65块局级固定样地,以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为影响
研究大围山樱属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为野生樱属植物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大围山樱属植物有钟花樱桃群落、尾叶樱桃群落、华中樱桃群落和雪落樱桃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