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两大使命 深耕客户需求

来源 :中外会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影响深远 应及时调整目标


  与周建良的对话从当前的这一轮疫情开始。周建良认为,疫情不仅影响了会展业,也影响了会展行业所服务的各个产业。他告诉记者,从最近的行业展会观察来看,这一轮疫情对参展企业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下半年的展会销售情况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同時,由于明年上半年的展会当前也处于销售的窗口期,这部分展会的销售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波疫情对展会销售影响巨大,由此可能导致会展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会展业普遍的经营模式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收取展位费,如果疫情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控制,展会销售停滞不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造成资金链断裂,对展览行业原有的商业模式造成很大冲击。
  周建良表示,疫情对会展业的长期影响还体现在更深层面:第一,会展业停摆会严重影响客户对于会展业作为信息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的信心。在某些行业,企业产品有一定的发布周期,如果展会在这个时段内无法举办,错过发布周期,企业对展会的兴趣就会下降,信心也会随之产生动摇。第二,受疫情影响,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场馆方、展会服务商,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裁员的情况,这会对企业员工的信心造成打击,对员工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智奥会展参与主办的展会现场,观众正在有序进场

  “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企业变得更加灵活,要放弃原有的确定环境下的运作模式去适应当前的不确定性的环境。”谈到应对当前疫情的措施,周建良如此说到。他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智奥会展提出了一个“45天行动计划”,也就是政府宣布展会重启后要快速行动,在45天之内将会展活动举办起来。这就对企业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周建良表示,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智奥会展及时调整了目标,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展会能够举办。据他介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智奥会展每年都保持着一定比例的增长,而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不能再按照既有的经验预期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适时调整目标。周建良强调,不管未来会有几轮疫情,主办方必须适应这种环境并坚持办展。“如果不办展,会展企业将失去生存之道,我们必须坚定办展的信念。”他还谈到,会展企业一定要重视现金流的管理,同时要注重员工的去留,想尽一切办法保住核心员工,给予其更好的发展空间,提振他们的信心,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坚持智奥会展使命持续投资中国市场


  据周建良介绍,智奥会展从2018年就开始新一轮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这是智奥会展集团的长期战略,短期的疫情并不会影响这一战略的推进。智奥会展需要解决的是疫情带来的新问题,从而让这一长期战略得以顺利地施行。周建良告诉记者,制定这一策略的依据是智奥会展的使命:一是帮助城市成为国际会展、体育赛事目的地,二是帮助企业客户提升品牌、开拓市场。“智奥会展在坚持这两个使命的前提下,选择本地的优秀会展集团进行合作,这种合作的目的不局限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还会利用自身的国际资源优势帮助合作伙伴开拓国际业务,提升合作伙伴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周建良说。

应对变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


  谈及近两年面对疫情时的经验,周建良表示最大的心得是随客户需求而动。“我们会展业服务的是某一个产业或一个细分领域,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客户的需求去考虑企业的业务形态和发展方向。”周建良强调,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行业不能再以过去确定的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需要跳出展会本身,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疫情不仅影响展会项目,也对参展客户群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客户的需求会因此发生改变。无论是应对疫情危机还是讨论线上展会,都不能单纯从现象本身思考,而是结合客户需求的变化去考虑。在疫情常态化和数智化时代,客户对线上技术的需求将是持续性的,而不是短期行为,因此会展公司在考虑线上展会的发展时就需要有长远规划。“我们要知道会展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实现价值,那么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周建良说。


智奥会展旗下的展会人气非常火爆

  对于疫情的走势,周建良表示,全球疫情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仍难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势,会展人能做的就是在客户需求上下功夫,并思考如何创新才能让会展组织变得更加灵活、更具执行力。

全产业链模式为客户创造闭环价值


  周建良谈到,相较于其他的会展集团,拥有42年历史的智奥会展相对比较年轻。年轻的智奥会展是一个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的集团企业,除了主办、场馆业务,还有体育赛事及展览会的服务业务,已经有了几十个板块的业务细分能力。这种经营模式建立的根本正是依托于前面提到的智奥会展的两大使命。无论是疫情还是其他的危机都不会改变智奥会展的两大使命,因为企业需要通过参展实现价值,城市需要借助会展平台实现发展和飞跃。“我们的追求和使命是不变的,唯一要变化的是在不同情况下构建不同能力,去实现使命和愿景。”周建良表示,疫情下会有挑战,但也有机遇。比如医疗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智奥会展体外诊断板块的展会项目因此得以飞速发展;客户对线上科技的需求增加,智奥会展便增加了智慧场馆建设方面的投入。智奥会展在项目主办、场馆经营、展会服务方面的能力对客户形成了价值闭环,这是全产业链模式的特性和优势。周建良告诉记者,智奥会展各版块业务目前是同时推进,并未在比例上有所侧重。他认为,智奥会展各版块业务都有很大的潜力,无论是在中国市场亦或未来的全球市场。
其他文献
往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现场  本届博览会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海洋牧场建设及渔业产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业界人士齐聚大连,展示并前瞻现代渔业的生态化、自动化、高效化,探讨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海洋牧场及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展出总面积2.1万平方米,参展机构300家以上,专业观众2万人次,普通观众3万人次。  本届博览会自去年底筹备以来,虽受疫情等多方
期刊
广州会展产业商会执行会长何韵告诉记者,此次由南京机场蔓延的疫情对于广州会展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广州市5月下旬爆发的疫情到7月上旬才结束,而南京机场疫情开始被报道恰逢广州5月疫情后第一个大展——第23届中国建博会(广州)布展期间。因为疫情爆发点为机场,而很多旅客从南京机场飞抵广州,所以7月下旬举办的几场展会真是提心吊胆。  何韵表示,根据原来的展会排期,从7月中旬到9月底广州将举办、复办5
期刊
自今年6月底以来,在经历了8个多月的暂停期后,德国的线下展会逐步复苏。根据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统计,今年9-12月,德国全国将举办148场展会,其中67场为全国性或国际性展会。  线下展会成功举办的前提是采取完善的卫生防护举措,而其中许多措施已经在去年秋季就经过试验。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慕尼黑博览集团相关负责人(简称“慕尼黑博览集团”),了解当前参加德国展会的注意事项。记者:慕尼黑博览集团今
期刊
据郑州会展行业协会秘书长刘亚娜介绍,今年7月中旬以来,历史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天气给郑州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设施受损,部分会展企业财产遭受损失。在全社会倾力援助下,郑州会展行业积极开展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洪涝灾害影响尚未褪去,郑州又被新一轮的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在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同时,又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7月31日,郑州官方发布公告要求:减少人员
期刊
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尉告诉记者,当前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等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市商务局、民政局也发文指导部署有关工作。目前,苏州己停止所有会展活动,但由于准备充分,应对措施到位,加之2020新冠疫情爆发后,协会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提高了处理
期刊
当7月底爆发的这轮疫情席卷全国后,会展人的内心可谓五味杂陈。虽然这两年来国内不时爆发局部点片状疫情,但是这次疫情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却与以往不同,瞬间让会展同仁想到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的场景。此次疫情发生在很多企业尚未恢复元气的情况下,与前次疫情的影响叠加,对很多企业造成的巨大压力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这一轮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不尽相同。根据本刊的调查,有的企业对这轮疫情并
期刊
国家会议中心为2021年服贸会提供高标准的服务  9月2-7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圆满举办。国家会议中心承担了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论坛及洽谈活动、综合展、新闻中心等重要活动的服务,以及为参会宾客、媒体记者、工作人员等提供餐饮、住宿等保障任务。国家会议中心以最高标准保障了107场会议,接待参会参展人员约13万人次,餐饮接待达27441人次,翻台总
期刊
APPPEXPO上海国际广印展直播间APPPEXPO上海国际广印展现场  作为广告标识行业和相关产业链极具影响力的国际专业品牌展会,APPPEXPO 上海国际广印展始终以搭建全球贸易采购平台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行业不断发展,持续为产业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2022年3月2-5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APPPEXPO上海国际广印展将迎来她的30周年庆典。 2021 双线驱动,精彩无限  2021 APP
期刊
7月21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在官网上对其组织编制的地方标准——《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规范》公开征求意见。而不久后的10月1日,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也将正式实施。这两项标准将填补国内在大型活动碳中和领域的空白,不仅可以为两地的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提供技术性指导,还可以为今后构建完整的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习近
期刊
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第18屆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  9月13日下午,随着新闻发布会的结束,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圆满落幕。据新闻发布会介绍,第19届东博会初步定于2022年9月16—19日在南宁举办。第19届东博会主题国为马来西亚。同期继续举办第19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秘书长魏然发布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