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建立於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这使物理与其他学科,诸如数学、逻辑学等有着明显的区别,由实验引发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创意策划能力、统筹运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等等,对於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发展、人类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实践证明,许多人之所以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事业中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低,或是智力开发差,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学习经历中,非智力因素始终未得到开发与训练,造成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巨大落差,因而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的要求。
1 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地位
当代教育理论指出,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即仅以智力开发为中心,以认识测试为标准,这种片面的智力型教育极大的压抑了人的潜能,使首脑分离、身心隔绝,也使教学变成一种缺少互动、缺少实感的单方面灌输,本来物理学是依赖於实验的,但目前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由於整个教学条件的限制,把实验变成了一种陪衬,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学生参与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其次,初中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无一不是最普通的生活现象与基本实验的抽象概括,如果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和独立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动口的种种能力引入课堂,将会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精髓,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我认为,物理教学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应变,物理学科教学要求规定,每学期都要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本来这些安排是合理的,但长期偏重死知识和考高分,使这些实验中所包含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几乎全被压缩掉,演示实验成为教师小小的余兴节目,内容、概念、公式、运算一多,演示便匆匆忙忙,甚至有些老师对演示中的成、败、准、误及临时种种变故,一律不予解释,学生由实验引发的种种疑问、思考,也一律不予重视,而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只准按老师规定的目标做,我觉得这种课堂实验是很难启发思考、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我的做法是:对学生分组实验重在分析,找出和解决种种失误,不必急於一步到位,加大学生参与的比例,对於演示实验,我一般在自己演示一遍后,再请几名学生复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他们机会,并耐心讲解失误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现实环境和种种条件因素,另外,我极力提倡“坛坛罐罐当仪器”,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充分发挥日常生活资源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材同样是重要的物理实验资源,我曾指导学生用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几十个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光的折射等等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原理单一等优点,用日常器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更有利於学生动手,有利於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社会调查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一条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目前社会上科技产品极大普及,无论公共场合或家庭中,都有大量的物理现象可供师生们观察、认识、分析、研究,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策划运筹、操作实践和应变解难的实际能力。
例如,在讲授“生活用电”时,我精心设计了社会调查项目,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调查自己住宅的电路进户线来源、总电闸、总电度表的位置和接法,以及分户线的分布情况,所用用电器的接法、零线、火线、接地线的来龙去脉,并要求学生独立画出电路图,事后,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们不但学会了电学,而且还自觉向别人宣传合理用电的好处,有时还能帮助邻居家更换保险丝呢!”
4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也是培养非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内容
物理教科书包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於发掘,善於引导,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物理课本中介绍了我国古代许多的发明创造,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磁现象和磁偏角的发现,冰透镜的制作,杠杆的发明;还介绍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如火箭的发射,载人飞船的研制及升空,长江大桥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为国家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4.2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在讲解“内能的运用和环境保护”、“电热的作用”时,让学生认识到了事物存在着两面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导体和绝缘体”时,我又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对学生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将来正确认识事物、准确认识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物理教学应当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多种途径,为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造就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型、能力型人才,为适应当前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1 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地位
当代教育理论指出,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即仅以智力开发为中心,以认识测试为标准,这种片面的智力型教育极大的压抑了人的潜能,使首脑分离、身心隔绝,也使教学变成一种缺少互动、缺少实感的单方面灌输,本来物理学是依赖於实验的,但目前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由於整个教学条件的限制,把实验变成了一种陪衬,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学生参与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其次,初中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无一不是最普通的生活现象与基本实验的抽象概括,如果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和独立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动口的种种能力引入课堂,将会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精髓,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我认为,物理教学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应变,物理学科教学要求规定,每学期都要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本来这些安排是合理的,但长期偏重死知识和考高分,使这些实验中所包含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几乎全被压缩掉,演示实验成为教师小小的余兴节目,内容、概念、公式、运算一多,演示便匆匆忙忙,甚至有些老师对演示中的成、败、准、误及临时种种变故,一律不予解释,学生由实验引发的种种疑问、思考,也一律不予重视,而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只准按老师规定的目标做,我觉得这种课堂实验是很难启发思考、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我的做法是:对学生分组实验重在分析,找出和解决种种失误,不必急於一步到位,加大学生参与的比例,对於演示实验,我一般在自己演示一遍后,再请几名学生复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他们机会,并耐心讲解失误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现实环境和种种条件因素,另外,我极力提倡“坛坛罐罐当仪器”,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充分发挥日常生活资源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材同样是重要的物理实验资源,我曾指导学生用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几十个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光的折射等等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原理单一等优点,用日常器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更有利於学生动手,有利於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社会调查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一条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目前社会上科技产品极大普及,无论公共场合或家庭中,都有大量的物理现象可供师生们观察、认识、分析、研究,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策划运筹、操作实践和应变解难的实际能力。
例如,在讲授“生活用电”时,我精心设计了社会调查项目,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调查自己住宅的电路进户线来源、总电闸、总电度表的位置和接法,以及分户线的分布情况,所用用电器的接法、零线、火线、接地线的来龙去脉,并要求学生独立画出电路图,事后,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们不但学会了电学,而且还自觉向别人宣传合理用电的好处,有时还能帮助邻居家更换保险丝呢!”
4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也是培养非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内容
物理教科书包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於发掘,善於引导,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物理课本中介绍了我国古代许多的发明创造,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磁现象和磁偏角的发现,冰透镜的制作,杠杆的发明;还介绍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如火箭的发射,载人飞船的研制及升空,长江大桥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为国家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4.2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在讲解“内能的运用和环境保护”、“电热的作用”时,让学生认识到了事物存在着两面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导体和绝缘体”时,我又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对学生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将来正确认识事物、准确认识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物理教学应当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多种途径,为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造就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型、能力型人才,为适应当前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