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学生学会了勾股定理,数学老师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他教的;但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诚实待人,品德课老师很难肯定地说是自己教的。学生的品德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责任感、自信心、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和好胜心,甚至教师的影响等非智力因素。
一、重视教师非智力因素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的重任,首先是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并实施于课堂,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他们行为的示范者、还充当他们心理的辅导员的角色。即在教育教学中不但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还对学生有多方面的影响。在学校,学生时时处处都接受着老师对他们施加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但同时也是深刻的、极其巨大的、非常重要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老师在课堂上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而决定教师这种影响力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本人的非智力因素了。
了解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弄清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就清楚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会发现无数这样的事例,对于自己喜爱的老师,学生会在很多方面模仿他,而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堂之外教师的任何一个言行、举止,乃至于穿着打扮,也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我们教师的兴趣、态度、需要、情感、意志、性格也会时时影响着学生。比如我认为自己就是属于在性格上比较沉稳的这一类的老师,那么我所教的学生大多会受到我的性格感染,他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种非智力因素来,我教过的学生多会以稳重的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每节课,我都会衣着整洁、精神抖擞的走进课堂,声音洪亮,充满活力。这样的老师会带出一批注重仪表、精神饱满而又勤奋的学生来。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学生不仅仅是从我们老师手里单纯学到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品质、意志、性格、健全的人格。这就说明了老师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生会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
所以,教师不但要加强政治及业务方面的学习,还要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努力完善自己,坚持保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以利于自身的发展,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因而必须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形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培养好自己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二、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很聪明,就是好动,坐不住,很浮,不用心,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学习搞的一塌糊涂;有些学生虽然脑子慢些,可肯学踏实,成绩却很突出。这两个事例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好的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会严重影响学习,扼制智力的发展。反之,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却有着促进作用,甚至对智力上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潜能,是每一个教师都应重视的课题,这也是我们加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有了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其讲述的内容是否清楚明了,重点是否突出,逻辑性是否很强,还要看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发现:“后进生”短时记忆能力与程度好的学生差距并不大,而长时记忆与程度好的学生相去甚远。因此,在终结性测试或期末考试中,“后进生”的成绩就落后一大截儿。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帮助这些同学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有意加强了“短时记忆”的检查,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适当分解一堂课的难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对促进学习也有积极意义。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而赏识、尊重、平等,是建立师生间和谐相容的关系,化学生消极心理定势为积极心态的有效办法。“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深入理解领悟对教师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要取得成功,就要努力寻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协调统一,形成教与学和谐互动,从而深化思想品德课课堂改革,让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惠及学生终身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2\]沈伟.非智力因素与中学政治课的教与学.
\[3\]陈小兰.调动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一、重视教师非智力因素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的重任,首先是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并实施于课堂,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他们行为的示范者、还充当他们心理的辅导员的角色。即在教育教学中不但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还对学生有多方面的影响。在学校,学生时时处处都接受着老师对他们施加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但同时也是深刻的、极其巨大的、非常重要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老师在课堂上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而决定教师这种影响力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本人的非智力因素了。
了解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弄清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就清楚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会发现无数这样的事例,对于自己喜爱的老师,学生会在很多方面模仿他,而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堂之外教师的任何一个言行、举止,乃至于穿着打扮,也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我们教师的兴趣、态度、需要、情感、意志、性格也会时时影响着学生。比如我认为自己就是属于在性格上比较沉稳的这一类的老师,那么我所教的学生大多会受到我的性格感染,他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种非智力因素来,我教过的学生多会以稳重的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每节课,我都会衣着整洁、精神抖擞的走进课堂,声音洪亮,充满活力。这样的老师会带出一批注重仪表、精神饱满而又勤奋的学生来。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学生不仅仅是从我们老师手里单纯学到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品质、意志、性格、健全的人格。这就说明了老师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生会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
所以,教师不但要加强政治及业务方面的学习,还要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努力完善自己,坚持保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以利于自身的发展,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因而必须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形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培养好自己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二、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很聪明,就是好动,坐不住,很浮,不用心,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学习搞的一塌糊涂;有些学生虽然脑子慢些,可肯学踏实,成绩却很突出。这两个事例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好的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会严重影响学习,扼制智力的发展。反之,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却有着促进作用,甚至对智力上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潜能,是每一个教师都应重视的课题,这也是我们加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有了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其讲述的内容是否清楚明了,重点是否突出,逻辑性是否很强,还要看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发现:“后进生”短时记忆能力与程度好的学生差距并不大,而长时记忆与程度好的学生相去甚远。因此,在终结性测试或期末考试中,“后进生”的成绩就落后一大截儿。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帮助这些同学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有意加强了“短时记忆”的检查,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适当分解一堂课的难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对促进学习也有积极意义。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而赏识、尊重、平等,是建立师生间和谐相容的关系,化学生消极心理定势为积极心态的有效办法。“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深入理解领悟对教师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要取得成功,就要努力寻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协调统一,形成教与学和谐互动,从而深化思想品德课课堂改革,让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惠及学生终身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2\]沈伟.非智力因素与中学政治课的教与学.
\[3\]陈小兰.调动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学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