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在《荷色雅艳》衰败的枯叶和将逝未逝的莲蓬中,我读出了黑格尔的话意和冯功乐看待生命的情怀。
那天,冯功乐给我发了一个微信链接“《华夏文明之光》中国艺术展在俄罗斯举办”。他的国画《风雨历程》有幸受邀参加该展览,展出的时间是一个月,正值中国农历鸡年春节前后。我想写此文时,他的画正在圣彼得堡马涅中央展览大厅展出,值得祝贺。
冯功乐是广州公安画家,多年来,他以大型工业为题材创作大量作品,而近期《荷色雅艳》以荷为主题的系列国画作品,创造了系列追问生命的彩墨世界,由刚至柔呈现出生命的坚韧。他以“向后印象派致敬”“向徐青藤、吴昌硕、齐白石致敬”的精神理念,近日推出30多幅系列新作,让人从过季的荷塘找寻盛开的季节。
南粤的初冬亦如秋,走在羊城文化产业园,“井”形巷陌,绿树、青竹、花草掩映着一排排艺术风格的建筑物,工业文化气息与浓郁的文艺情调杂糅,恍惚中像走进北京的“798”。清晨的光照似影如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碧洗蓝天,一下子想起一串词牌名《天净沙》《青玉案》《蝶恋花》《六州歌头》,再就是《醉花阴》,不用词句仅一个个词牌就串起了一幅诗意图像,而冯功乐的“荷”,把这感觉无限延伸。
一阵墨香吹拂,主画《秋天的荷塘》一柄青绿的莲枝牵我入了水墨世界。一蓬蓬生命正舒展着柔韧的身躯,舞动着青绿、藤黄、朱砂、生褚,在深秋的田野、河塘、湖水孕育下一轮的生命。画中一枝、一叶像多情的春潇洒地泼染着嫩绿、青蓝、粉紫、媚红、鹅黄;画的奇特之处是所有莲蓬都是向下低垂,根部却散开着缤纷的花蕊,有人说像坠落的烟火,其实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生命绚烂后的沉寂;是隐忍的美,沉而不糜、低调含蓄、厚实饱满,画面充满着节奏、动感。
穿过深深浅浅的朱砂色,我触摸到一张枯黄的荷叶,却感受不到叶的干涩,疑似水在指尖滑行,它吸饱了水,静静地挺立着将逝未逝的气息,卷曲的枯叶徐徐伸展,只见青绿一层层晕染成夏季,在雨润般的空间渲染一脉生命。三两只莲蓬饱满得有些过火,如情欲的种子散出秋后莲香,缤纷唇齿之间,如盛夏之后落下的幕,繁华的寂静。
花中之王乃牡丹,而荷花则是花中仙子,仙即有着空灵之气,有着生命之魂魄。“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南宋白玉蟾《荷花》诗句像生了脚,蜻蜓点水般在风中越过花与叶,在池塘的水中摇曳。
面对空旷的展厅,四壁摇曳多姿,风、雨、烟、霞在深秋的天空下沉吟与呐喊,酣睡与奔跑,悲怆与快慰,画面深远,犹如秋天的森林,一块紫色调成为画的中心背景,是冷调子的灵动。此刻,我耳里响彻云霄的是无声的《命运》交响,是眼睛底色下映衬的生命高度。冯功乐把生命放在了视觉的高度,通过荷向人们表达一种生命的辉煌、永恒与灿烂。冯功乐强调的是主流价值观的反映和时代审美需求的结合。他以荷展现了一个人从婴儿、青少年、壮年到老年完整的生命过程。仅一幅主画《秋天的荷塘》就诠释了人类的生命状态,画面贯穿自然之道之风骨,初观,给人一种“吾与之虚与委蛇”之感。薄如白云的一卷宣纸,线条飞动如彩练当空,泼彩晕染中星星点点,从蛰伏到新生,以娴熟而巧妙的笔法处理着冷暖关系和主客关系,布局深远,以局部窥视整体,有露有藏,随形赋意。以荷花题材为切入,从观念、视觉以及材料和技术上进行跨界融合,材料除了水墨更多地运用了丰富的水彩,笔意铿锵地表达着一群向死而生的生命,充分展示着此在、曾在、将在的生命运行过程。
冯功乐自幼习画,绘画于他,是一种“游戏”,是他把玩人生的道具。而画荷是他近年来艺术创作的旁枝。身在警察队伍中,一直以画历史工业题材为主,比如有历史感的警车、军车,还有詹天佑的蒸汽火车等具有金属质感表现力坚硬的对象。像武生总是硬派形象出场,少了柔美的诗意。中间他偶画荷、牡丹、兰花等,在他的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对立统一色彩关系中,找到一种含蓄而有力的基调和人文精神。而在《荷色雅艳》一组荷画中,从硬与柔、 冷与暖、简与繁中找到了冯功乐藏匿在一个警察灵魂中生动气韵的水墨诗意。
自古以来荷的每寸肌肤每根汗毛每滴汗珠其根、叶、托、菡萏、芙蕖,均被文人画家们在上面摸爬滚打,涂抹得片甲不留,直至今日亦不放过对荷的无穷无尽的追索。我想,是因为荷比之其他花草有着审美意象的诗性记忆,还有着欲壑难填的思想神游与拟人化的艺术表现。画荷、谈荷、写荷可以把文人雅士的痞性来一个颠覆,让文化品格进行一场水泽生命的修缮。这水中之花散落的灵性和仙气,给我们的联想思维带来更多生命的张力,冯功乐深谙此道,比如莫奈的《睡莲》、凡·高的《向日葵》、张大千的《金荷》、潘天寿的《清气》、朱自清的《荷塘夜色》,这些是艺术家们借此对生命的反省与内观的修行。我们身处混沌的世俗世界,“出淤泥而不染”,首要就是心的净化,以莲的佛性找她的清净空,找到心灵的力量。《诗经》里讲的“以写我心”,以抒发情怀,是自我情绪的外化,这是一种生命的主体意识借助外力向内开放的表现方式。周敦颐的《爱莲说》称赞莲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形象。其称“一品清廉”,“莲”通“廉”,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本固枝荣”,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世代绵延,家道昌盛。
如此,公安画家冯功乐把荷的精神引入自我的世界,不正是人生价值的主体意识表达吗?公安民警长年与罪恶打交道,在刀光剑影下完成着生命的一个个旅程,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职业精神寓意。缉毒民警长年与毒品与毒犯周旋,必须有水清不朽的魂魄;刑警与各类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交锋,必须有守职而不废、威武而不屈的心志,富难淫其心的韬略;治安民警在百姓期待的目光中,必须有双肩担道义的肝胆柔情……画家把荷写在了灵魂上,用绘画技法寻找自我意识,寻找人性的复苏,借用向人性追索的绘画精神来表达生命的开放状态,这正是一个公安画家极具生命力的种子。于此,寻找如何让种子发展壮大的心路,而我似乎在这一幅幅《荷色雅艳》中,找到了警察职业精神寄语、警察灵魂的心路之旅。
从警33年的冯功乐把色彩融进生命的乐章。2008年他的作品《千里驰援》入选“心系汶川·抗震救灾——全国美术特展”,2012年《风雨历程》获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國美术作品暨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项),这是冯功乐对警察精神的又一诠释。去年,他又抽空创作了系列警察漫画做微信表情推广。
冯功乐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叶少秉(高奇峰弟子)的外孙,叶少秉是著名的“天峰六子”之一。冯功乐自幼与外公一起住在西关大屋,深受艺术熏陶。外公1969年去世时,冯功乐六岁,已画得一手好画。当时正是“文革”时期。他当年处在一个很特殊的环境中,外公生前在省文史馆工作,外公去世之后,家里没有受到冲击。其外婆也是一个奇特的人,读了很多书,还会英语。从小外婆对他循循善诱,常常鼓励他说:“画得真好,像外公的画,如果你认真画下去,外公留下的画、笔和资料全部给你。”这让喜爱绘画的冯功乐很是期待。由于冯功乐多年来把大型工业题材创作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以此展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如今,他又把一种时代符号提升到这些柔美的色彩、纤丽明艳的荷塘题材,这只是冯功乐在“沉重”题材间隙中的“轻松”调节,竟也成了一番气候。
面对一幅幅荷画,冯功乐感慨地说:“在创作《荷色雅艳》这一系列作品时,我综合了材料、观念以及视觉等角度,从我们身处的时代往回看,感受齐白石等大师昔日的感受,对前辈的图式进行内里消化;因‘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也关注当下时代的变迁,从中找出了一脉相承的线索——灿烂的生命是永恒不变的,是高贵的,于是我以荷为载体,把握其生命每时每刻的美,笔墨倾注在荷身上的绚丽,亦折射出人性中的千姿百态。”
那天,冯功乐给我发了一个微信链接“《华夏文明之光》中国艺术展在俄罗斯举办”。他的国画《风雨历程》有幸受邀参加该展览,展出的时间是一个月,正值中国农历鸡年春节前后。我想写此文时,他的画正在圣彼得堡马涅中央展览大厅展出,值得祝贺。
冯功乐是广州公安画家,多年来,他以大型工业为题材创作大量作品,而近期《荷色雅艳》以荷为主题的系列国画作品,创造了系列追问生命的彩墨世界,由刚至柔呈现出生命的坚韧。他以“向后印象派致敬”“向徐青藤、吴昌硕、齐白石致敬”的精神理念,近日推出30多幅系列新作,让人从过季的荷塘找寻盛开的季节。
南粤的初冬亦如秋,走在羊城文化产业园,“井”形巷陌,绿树、青竹、花草掩映着一排排艺术风格的建筑物,工业文化气息与浓郁的文艺情调杂糅,恍惚中像走进北京的“798”。清晨的光照似影如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碧洗蓝天,一下子想起一串词牌名《天净沙》《青玉案》《蝶恋花》《六州歌头》,再就是《醉花阴》,不用词句仅一个个词牌就串起了一幅诗意图像,而冯功乐的“荷”,把这感觉无限延伸。
一阵墨香吹拂,主画《秋天的荷塘》一柄青绿的莲枝牵我入了水墨世界。一蓬蓬生命正舒展着柔韧的身躯,舞动着青绿、藤黄、朱砂、生褚,在深秋的田野、河塘、湖水孕育下一轮的生命。画中一枝、一叶像多情的春潇洒地泼染着嫩绿、青蓝、粉紫、媚红、鹅黄;画的奇特之处是所有莲蓬都是向下低垂,根部却散开着缤纷的花蕊,有人说像坠落的烟火,其实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生命绚烂后的沉寂;是隐忍的美,沉而不糜、低调含蓄、厚实饱满,画面充满着节奏、动感。
穿过深深浅浅的朱砂色,我触摸到一张枯黄的荷叶,却感受不到叶的干涩,疑似水在指尖滑行,它吸饱了水,静静地挺立着将逝未逝的气息,卷曲的枯叶徐徐伸展,只见青绿一层层晕染成夏季,在雨润般的空间渲染一脉生命。三两只莲蓬饱满得有些过火,如情欲的种子散出秋后莲香,缤纷唇齿之间,如盛夏之后落下的幕,繁华的寂静。
花中之王乃牡丹,而荷花则是花中仙子,仙即有着空灵之气,有着生命之魂魄。“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南宋白玉蟾《荷花》诗句像生了脚,蜻蜓点水般在风中越过花与叶,在池塘的水中摇曳。
面对空旷的展厅,四壁摇曳多姿,风、雨、烟、霞在深秋的天空下沉吟与呐喊,酣睡与奔跑,悲怆与快慰,画面深远,犹如秋天的森林,一块紫色调成为画的中心背景,是冷调子的灵动。此刻,我耳里响彻云霄的是无声的《命运》交响,是眼睛底色下映衬的生命高度。冯功乐把生命放在了视觉的高度,通过荷向人们表达一种生命的辉煌、永恒与灿烂。冯功乐强调的是主流价值观的反映和时代审美需求的结合。他以荷展现了一个人从婴儿、青少年、壮年到老年完整的生命过程。仅一幅主画《秋天的荷塘》就诠释了人类的生命状态,画面贯穿自然之道之风骨,初观,给人一种“吾与之虚与委蛇”之感。薄如白云的一卷宣纸,线条飞动如彩练当空,泼彩晕染中星星点点,从蛰伏到新生,以娴熟而巧妙的笔法处理着冷暖关系和主客关系,布局深远,以局部窥视整体,有露有藏,随形赋意。以荷花题材为切入,从观念、视觉以及材料和技术上进行跨界融合,材料除了水墨更多地运用了丰富的水彩,笔意铿锵地表达着一群向死而生的生命,充分展示着此在、曾在、将在的生命运行过程。
冯功乐自幼习画,绘画于他,是一种“游戏”,是他把玩人生的道具。而画荷是他近年来艺术创作的旁枝。身在警察队伍中,一直以画历史工业题材为主,比如有历史感的警车、军车,还有詹天佑的蒸汽火车等具有金属质感表现力坚硬的对象。像武生总是硬派形象出场,少了柔美的诗意。中间他偶画荷、牡丹、兰花等,在他的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对立统一色彩关系中,找到一种含蓄而有力的基调和人文精神。而在《荷色雅艳》一组荷画中,从硬与柔、 冷与暖、简与繁中找到了冯功乐藏匿在一个警察灵魂中生动气韵的水墨诗意。
自古以来荷的每寸肌肤每根汗毛每滴汗珠其根、叶、托、菡萏、芙蕖,均被文人画家们在上面摸爬滚打,涂抹得片甲不留,直至今日亦不放过对荷的无穷无尽的追索。我想,是因为荷比之其他花草有着审美意象的诗性记忆,还有着欲壑难填的思想神游与拟人化的艺术表现。画荷、谈荷、写荷可以把文人雅士的痞性来一个颠覆,让文化品格进行一场水泽生命的修缮。这水中之花散落的灵性和仙气,给我们的联想思维带来更多生命的张力,冯功乐深谙此道,比如莫奈的《睡莲》、凡·高的《向日葵》、张大千的《金荷》、潘天寿的《清气》、朱自清的《荷塘夜色》,这些是艺术家们借此对生命的反省与内观的修行。我们身处混沌的世俗世界,“出淤泥而不染”,首要就是心的净化,以莲的佛性找她的清净空,找到心灵的力量。《诗经》里讲的“以写我心”,以抒发情怀,是自我情绪的外化,这是一种生命的主体意识借助外力向内开放的表现方式。周敦颐的《爱莲说》称赞莲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形象。其称“一品清廉”,“莲”通“廉”,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本固枝荣”,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世代绵延,家道昌盛。
如此,公安画家冯功乐把荷的精神引入自我的世界,不正是人生价值的主体意识表达吗?公安民警长年与罪恶打交道,在刀光剑影下完成着生命的一个个旅程,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职业精神寓意。缉毒民警长年与毒品与毒犯周旋,必须有水清不朽的魂魄;刑警与各类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交锋,必须有守职而不废、威武而不屈的心志,富难淫其心的韬略;治安民警在百姓期待的目光中,必须有双肩担道义的肝胆柔情……画家把荷写在了灵魂上,用绘画技法寻找自我意识,寻找人性的复苏,借用向人性追索的绘画精神来表达生命的开放状态,这正是一个公安画家极具生命力的种子。于此,寻找如何让种子发展壮大的心路,而我似乎在这一幅幅《荷色雅艳》中,找到了警察职业精神寄语、警察灵魂的心路之旅。
从警33年的冯功乐把色彩融进生命的乐章。2008年他的作品《千里驰援》入选“心系汶川·抗震救灾——全国美术特展”,2012年《风雨历程》获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國美术作品暨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项),这是冯功乐对警察精神的又一诠释。去年,他又抽空创作了系列警察漫画做微信表情推广。
冯功乐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叶少秉(高奇峰弟子)的外孙,叶少秉是著名的“天峰六子”之一。冯功乐自幼与外公一起住在西关大屋,深受艺术熏陶。外公1969年去世时,冯功乐六岁,已画得一手好画。当时正是“文革”时期。他当年处在一个很特殊的环境中,外公生前在省文史馆工作,外公去世之后,家里没有受到冲击。其外婆也是一个奇特的人,读了很多书,还会英语。从小外婆对他循循善诱,常常鼓励他说:“画得真好,像外公的画,如果你认真画下去,外公留下的画、笔和资料全部给你。”这让喜爱绘画的冯功乐很是期待。由于冯功乐多年来把大型工业题材创作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以此展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如今,他又把一种时代符号提升到这些柔美的色彩、纤丽明艳的荷塘题材,这只是冯功乐在“沉重”题材间隙中的“轻松”调节,竟也成了一番气候。
面对一幅幅荷画,冯功乐感慨地说:“在创作《荷色雅艳》这一系列作品时,我综合了材料、观念以及视觉等角度,从我们身处的时代往回看,感受齐白石等大师昔日的感受,对前辈的图式进行内里消化;因‘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也关注当下时代的变迁,从中找出了一脉相承的线索——灿烂的生命是永恒不变的,是高贵的,于是我以荷为载体,把握其生命每时每刻的美,笔墨倾注在荷身上的绚丽,亦折射出人性中的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