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养虾成就田园梦

来源 :农产品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c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在城里立了腳,毕竟是农村长大的娃,每次回到农村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快。”谭光胜1986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直有一个“田园梦”。他在从事多年餐饮工作之后,5年前,他带着满腔热忱与妻子一起返乡创业。
  遇挫农业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和朋友之前在界市镇桂花村流转了60亩地,开始稻虾养殖!”谭光胜说起创业之初的艰辛眉头紧皱:“我们两个都是外行,仅凭经营餐饮的经验,觉得养小龙虾能挣钱,但对于如何养却是一窍不通!”60亩稻虾基地建设用去20万元,种虾、虾苗、饲料、人工等费用一项项压下来,只有投入没有回报,因为不懂养殖技术,好不容易养出来的小龙虾却因个头小,品相不好,根本卖不起价。在数个不眠之夜的熬煎后,不服输的他决定重头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
  “学习了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虾田不出虾了。我们之前投的虾苗密度太大了,虾田的水深与水质又不达标,小龙虾死了都不知道。”谭光胜笑着说。
  坚持既然选择了农业就一定要做好
  学了一圈再回到隆昌,谭光胜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寻找养殖基地。水源好、地理位置好、基础条件好成为他选择基地的标准。不再急于求成,他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将隆昌大大小小的乡镇都跑了个遍。
  “精选塘口,一个是远离污染源,比如塘口周边是否有农田农药喷洒或者其他对小龙虾有害的污染源。再者,要确保塘口蓄水和排水方便。”比起第一次的盲目冲动,从挫折中走出来的谭光胜更趋成熟冷静。
  从小在胡家镇长大的他,最终落户胡家镇蒲芦村。在村两委的协调下,顺利流转紧邻龙市河的70亩地,拿出10余万存款,再贷款30万,重新启航稻虾养殖。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2018年9月4日,谭光胜的壹佳渔农场正式动工,踌躇满志的他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每天4台挖掘机同时作业,轰隆隆的机器声将荒草连片的田地唤醒。“你这个沟开的太宽太深了!”“你这个田坎太宽了!”面对前来参观的同行、村民的疑问,谭光胜只是笑笑,他心里明白,没有干净漂亮的小龙虾摆在面前,他说什么也不顶事。
  “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伊乐藻、凤眼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四周浅水处种植水草,既可供龙虾摄食,同时为虾提供了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龙虾蜕壳的好地方。”说起小龙虾养殖,他彻底将自己泡在了农场里。心疼丈夫的妻子黄勤毅然放弃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戴上草帽、穿上水裤,与他并肩奋斗。
  2019年2月,农场迎来丰收季,个头大、颜值高、无需清洗的小龙虾一经上市就赢得一致好评。“58元1斤!”百折不挠的谭光胜收获了生态养殖的第一桶金。
  突破要带领更多老百姓一起发家致富
  乐于学习、善于分享的小两口解决好了田里的问题,开始在农场的附加值上做文章。在稻虾田边栽种桃树,在田埂上栽中药材,田边的土地被充分利用起来,番茄、青椒、茄子、四季豆等绿色蔬菜一应俱全。
  “胡家镇地势平坦,田多土少,隆昌河、龙市河蜿蜒而过,发展稻虾具有先天优势,许多老百姓都自发开始搞起了稻虾养殖。”谭光胜说:“我做了很多年的餐饮,有销售方面的资源,目前我不仅养虾,也收虾,帮助周边的散户实现更好的收入!”
  转眼,谭光胜的农场已在胡家镇有三个年头,从2018的艰难起步到2019的成长收获,从2020年的疫情重挫到2021年的行情看涨。作为胡家镇第一批稻虾养殖大户叶顶华说:“我今年75岁了,养的小龙虾都是小谭帮着我卖,小伙子很实诚,交给他我放心!”一传十、十传百,如今谭光胜已成为胡家镇众多养殖户、散户信任的“销售专家”。
其他文献
产业兴则乡村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紧紧抓住特色产业这一牛鼻子,实施“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因地制宜围绕葡萄、辣椒、胡萝卜、芦笋、白山羊等特色产业谋
期刊
水头长城在河北省怀来县的水头村附近,因村得名。水头长城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水头长城处于荒无人烟的群山之中,山高路险,墙体保存尚好,长城的大致走势清晰。这里由于没有开发成旅游景点,还保留着它原始的风貌,如没有熟悉的人带路,游人是很难寻找到的。  行车线路走北京八达岭高速,出东花园出口后两次左转,见到路边有“庙港样边”的指示牌,经过庙港村后走上一条狭窄的石子路,一路南行,直到将车停在水
2002年,浙江省首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户浦江;rn2012年,浦江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乡镇农产品监管员、检测员队伍和乡镇农残快速检测室;rn2014年,浙江省首家县级农产品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崔建玲)6月18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会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在苏州市召开全国品牌农产品追溯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
期刊
本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金针菜种植系统,是以传统金针菜品种选育、种植栽培、农田管理、收获加工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出秀美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丁嘴金菜即丁嘴金针菜,曾叫丁庄大菜。金针菜即黄花菜,古名萱草,俗名忘忧草、安神菜。在江苏宿豫,最优质的金针菜主产区位于原丁嘴镇(现大兴镇,2021年3月原丁嘴镇和原大兴镇合并成立新大兴镇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围绕“凡是余杭出产的农产品都是安全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规模以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规范化监管模式,改进升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以“农安码”和
期刊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嵩明县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9年嵩明县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十强县,农村经济呈现第一产业稳中有增,第二产业支柱作用不减,第三产业增长后劲有力。农村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而且也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社区型综合性经济组织。它发端于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孕育于互助组、形成于初级社、定型于高级社、强化于人民公社时期。1978年改革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主要分为人民公社解体初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阶段。本文梳理分析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孕育、形成到定型以及改革以来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阶
胡麻属于油用亚麻,是一种耐寒、耐旱的作物.受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胡麻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产需缺口逐渐扩大,进口规模总体增加.rn胡麻产业产需缺口逐渐
期刊
“最后一公里”是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项目资金“最后一公里”监管,积极完善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措施,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