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从积累开始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写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为了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我们就得从指导学生学习积累开始。只有平时积累厚实,写作时才会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辞能达意。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下面谈谈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积累语汇,丰富语言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语言生动、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的经典文章,如《夹竹桃》《二泉映月》等课文.新课程中要求积累这些优美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按照课程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读、背每篇课文中的优美片断来积累语言。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春天海水变得绿莹莹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学生从课本中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累就为写作打下了语言基础。
  2、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
  常言道:见多识广。只有多读才能识广,才可以手到拈来地写作。因此,教师要求学生除了学好课本,还要扩大阅读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给他们一些儿童读物,如优美散文、自然科学、经典名著等书籍,让学生在不同种类的书籍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准备自己的“采蜜本”,将自己喜欢的知识剪贴在笔记本上,并自己动手画上装饰,进行评比,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增加积累的容量。这样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长期积累,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皆可入文。所以,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家长会后、受到表扬(批评)、一次活动或做完一次大扫除后,都可以要求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积累生活,丰富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所以,只有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带领他们走向生活,感受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激动,乃至沸腾,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内驱力,学生动笔就成了快乐的事。”
  1、让学生走进生活
  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开放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如:观察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小河田野、瓜果蔬菜,人群闹市……让学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如有一次,我带着学生去家乡龙川广场。广场的音乐喷池的音乐声由远及近,很是动听,孩子们兴奋地跑近五彩的喷池欢呼着,嬉闹着。此时,我抓住时机指导孩子们观察喷池的形状、色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身边事物的美。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们率真的灵气。
  2、让生活走进作文
  赞可夫曾说过:“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的旧俗也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如具有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等等。让孩子们深入农家,了解这些风气习俗,他们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写出了一篇篇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作文,如《闹元宵》《乡村小镇的喷泉》《小姨的网上拜年》等。孩子们摄取这些时尚画面,把它们写入作文,既可以留下美好的记忆,又能得到情感的培养。
  总之,只有踏踏实实地积累材料,认认真真地进行思维内化,高高兴兴地自由表达,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其他文献
教师精练的设问、精妙的启发、精彩的对话都能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有些老师片面地看重了语言的教育作用,生怕学生这里不会那里不懂,于是这里讲讲那里说说,结果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讲课”了,数学课堂变成了“课堂独白教学”或“自问自答教学”,直接的后果是教师上课也累,学生还听不懂;教师的废话越多,有时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久而久之,学生也对数学课失去兴趣,因此由“独白教学”转向“对话教
期刊
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今天,也许你并不诧异课堂上每位学生面前都摆放着一台电脑,然而所有学生却都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博客、BBS公告板等操作界面自由且有序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交互式的学习交流。也许,你便会觉得如今的教学确实有些不可思议。这究竟是如何操作?  本课选取了“关注全球变暖,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通过生态网络这个有效平台,将多媒体课件与网络博客巧妙结合,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
期刊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在应试涡里挣扎了多年。“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一成不变,周教育的漩而复始,高耗低效,已为师生所深恶痛绝。可是当新课程真正来了,帮助我们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又在新旧课程的交织冲突中患得患失,裹足不前。但浩浩荡荡的改革大潮依旧汹涌而来,我们痛苦,彷徨,但我们还得前进。在前进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实践,学会了与学生一道成长。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才能承载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形并茂、生动逼真的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还以其独特的交互性,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趣,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和灵气。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更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
期刊
设惑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要充分利用“惑”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和价值。荷兰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指出:数学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知识再创造,这里的再创造,就是要求我们给学生一个创造空间,这个空间载体就是“惑”,有了惑学生才可能有探究的方向。创造学认为“创新”就是提出新观念,想出新方法,“创造出新产品”。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的求新求异倾向是“创新”的基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是要
期刊
“空间与图形”是新《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其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反映,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重现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从小就
期刊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有位学者指出:评价不是手电筒,不是棍子,而是路标,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方向,寻找课堂教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增值的途径。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教师的情感态度,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公平民主  1、教师要处以公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一视同仁。《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
期刊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说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和学生一起进入思考的前沿”,数学课堂要达到如此高的境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活”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积极性,使学生情绪活跃起来,教学的引入就要注意趣味性。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我先给同学讲了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天路过
期刊
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上课,它是为了提高上课教学质量的计划。在我国当前正处于实施素质教育浪潮的今天,我们要为上好每一堂思品课做好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备课中的几点做法。    一、备教材,明确上课的教学思路  教材是专家精心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
期刊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及意义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需要   高中英语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