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就是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原则;策略
高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对高校的启示和意义在于可以借此建构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观,就是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原则和策略。
1.原则
1.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多关注学生的需要,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地放在大学生身上,尊重学生、贴近学生、关心学生,研究大学生生存、发展需求的新变化和新内容以及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因素。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把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创造性作为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其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通过有效地改变和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外在因素,达到影响他们的思想的目的。
1.2 坚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坚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努力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1.3 坚持大学生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大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自身发展的协调。首先,人与社会和谐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在鼓励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教育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次,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引导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第三,大学生自身的协调发展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注重当前发展和关注现实利益的同时,树立远大目标,坚持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协调统一。
1.4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发挥全体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和后勤服务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周边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形成合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自身把握正确方向、辨别是非的能力。
1.5 坚持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要从实践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勇于和善于探索实践上的亮点、理论上的难点、思想上的疑点,不断引进新思想、新信息,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及其转换为教学内容的力度,拓展课堂教学的视野,使政治理论课教学保持新鲜感和时代感,增强思想理论的开拓性。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对我们党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1.6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等方法、方针和原则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寻求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揭示新规律,大胆借鉴、学习、吸收世界各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因素和有益经验,立足现实,创造性地开辟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2.策略
2.1 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体系中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借鉴国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益做法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体系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彻和融入科学发展观教育,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正确对待人生发展等基本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构建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
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价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构建高校德育新格局,建设和谐校园。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如图所示:
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图
2.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不仅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制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等,还包括了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和评估机制等运行机制建设。①从政策导向、利益导向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②从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的公平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③从组织领导保障、队伍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④从增强积极反馈意识、健全反馈调节机构、完善反馈调节制度等方面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⑤从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
2.4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4.1 教育理念创新
教育理念创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受教育者——学生,也要关注教育者——教师自身。就受教育者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益主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就教育者而言,要把对教师严格的职业要求和对教师合理愿望的尊重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适合教育者成长与发展的氛围,全面促进教育者自身素质和学识水平的提高,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4.2 教育载体创新
教育载体创新就是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文化素质教育,完善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优化素质、完善人格。
2.4.3 队伍建设创新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定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肩负着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高校从事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像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样,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创新。
2.4.4 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就是要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③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④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2004-
10-14(4).
[2]黄涛.科学发展观解读[N].长江日报,2004-3-25.
[3]丰子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周卫东.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5]赵艳婷.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2).
作者简介:孙雁(1963—),男,湖南永州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两课部副教授,理工电子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教管理。
【关键词】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原则;策略
高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对高校的启示和意义在于可以借此建构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观,就是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原则和策略。
1.原则
1.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多关注学生的需要,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地放在大学生身上,尊重学生、贴近学生、关心学生,研究大学生生存、发展需求的新变化和新内容以及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因素。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把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创造性作为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其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通过有效地改变和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外在因素,达到影响他们的思想的目的。
1.2 坚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坚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努力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1.3 坚持大学生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大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自身发展的协调。首先,人与社会和谐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在鼓励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教育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次,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引导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第三,大学生自身的协调发展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注重当前发展和关注现实利益的同时,树立远大目标,坚持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协调统一。
1.4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发挥全体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和后勤服务人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周边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形成合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自身把握正确方向、辨别是非的能力。
1.5 坚持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要从实践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勇于和善于探索实践上的亮点、理论上的难点、思想上的疑点,不断引进新思想、新信息,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及其转换为教学内容的力度,拓展课堂教学的视野,使政治理论课教学保持新鲜感和时代感,增强思想理论的开拓性。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对我们党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1.6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等方法、方针和原则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寻求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揭示新规律,大胆借鉴、学习、吸收世界各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因素和有益经验,立足现实,创造性地开辟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2.策略
2.1 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体系中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借鉴国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益做法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体系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彻和融入科学发展观教育,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正确对待人生发展等基本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构建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
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价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构建高校德育新格局,建设和谐校园。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如图所示:
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新体系图
2.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不仅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制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等,还包括了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和评估机制等运行机制建设。①从政策导向、利益导向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②从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的公平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③从组织领导保障、队伍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④从增强积极反馈意识、健全反馈调节机构、完善反馈调节制度等方面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⑤从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等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
2.4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4.1 教育理念创新
教育理念创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受教育者——学生,也要关注教育者——教师自身。就受教育者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益主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就教育者而言,要把对教师严格的职业要求和对教师合理愿望的尊重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适合教育者成长与发展的氛围,全面促进教育者自身素质和学识水平的提高,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4.2 教育载体创新
教育载体创新就是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文化素质教育,完善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优化素质、完善人格。
2.4.3 队伍建设创新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定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肩负着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高校从事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像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样,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创新。
2.4.4 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就是要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③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④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2004-
10-14(4).
[2]黄涛.科学发展观解读[N].长江日报,2004-3-25.
[3]丰子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周卫东.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5]赵艳婷.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2).
作者简介:孙雁(1963—),男,湖南永州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两课部副教授,理工电子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