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初,中国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和钒渣在内的24种“洋垃圾”。近期,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将禁止垃圾进口提上工作日程。亚洲国家纷纷拒绝进口垃圾,让欧洲一些垃圾出口大国犯了难,也使得“将垃圾倒在别人家”的环保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垃圾处理体系的重塑,也迫使许多国家在环保问题上行动的加强。
2017年7月30日,中国正式宣布,将于2018年初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和钒渣在内的24种“洋垃圾”。中国颁布“洋垃圾”禁令后,引起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恐慌。美国格鲁吉亚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做了一项研究计算:受中国洋垃圾禁令影响,到2030年,将有1.11亿吨垃圾无处可去。
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打起了东南亚国家的主意,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一些欧美国家新的垃圾出口目的地。据国际回收局估计,越南2017年的进口废塑料从2016年的34万吨上升到55万吨,马来西亚的进口量紧随其后,从2016年的28.8万吨跃升至2017年的45万吨,印度尼西亚则从12万吨增加到20万吨,泰国2017年接受10万吨。尽管进口量的上升让东南亚国家一些垃圾处理商尝到了甜头,但是技术低下的处理能力却让这些国家的环境为此而买单。
进入2018年,中国的进口禁令正式实施后,东南亚国家的洋垃圾进口出现了大幅增长。2018 年 1~3 月,泰国同比增至 18 倍,马来西亚增至 四 倍,越南增至两倍多。但是,围绕激增的资源性垃圾,各国的反对声音正在加强。不让国家成为垃圾场的声音在许多东南亚国家此起彼伏。
由此,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加入拒绝“洋垃圾”的行列。自5月开始,泰国开始严查非法进口的电子垃圾,甚至暂停所有种类垃圾进口。6月中旬,越南暂停进口废旧塑料,同时限制废纸进口。7月,马来西亚取消了114家工厂进口废塑料的许可证。而据《金融时报》10月14日报道,泰国计划于2021年正式停止进口所有种类的外国塑料垃圾。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垃圾进口禁令的相继推出和落实,意味着垃圾出口大国最后的退路将就此失去。这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来说,承担起回收垃圾的责任,覆盖全球的垃圾回收利用网也将就此迎来重大的转折。
在歐洲,许多发达国家以往都是将垃圾出口或废弃,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而随着亚洲国家垃圾进口禁令的升级以及全球环保压力的不断上升,对于欧洲多国来说,垃圾处理问题并由此产生的衍生困境正在越来越迫切。
在英国,并没有足够的废品回收设施和能力消化所有过剩的资源。如今许多废塑料难以出口或处理,根据媒体的测算,英国可能需要立刻增加每年35万吨的垃圾处理能力,才能弥补缺口。但显然,英国在短时间还很难应对这一困境。
于是一些英国垃圾处理商打起了歪主意。10月23日,《欧洲时报》的报道称,英国废塑料回收业者爆出诈骗与贪腐案,除了虚假申报回收数量外,许多废塑料号称回收,实际上却被丢进河川与海洋。
除了英国废塑料问题凸显,西班牙在废塑料处理问题上也受到了绿色环保组织的批评。西班牙是欧洲使用塑料吸管最多的国家,每天超过1300万根被丢弃污染海洋,而每年没有回收而造成环境污染的超过50亿根。在西班牙,每人每年消耗110根吸管,平均每三天一根。目前,绿色和平组织对此发出强烈批评,要求人们停止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产品。
面对强大的环保压力,欧洲也逐渐开始行动。10月25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一项提案,拟在欧盟所有成员国禁止使用包括吸管、塑胶餐具等一系列一次性塑胶制品,从而减少塑料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欧洲议会希望,能够在2019年5月议会改选前正式出台法案。欧盟层面的法案出台后,各成员国政府必须在两年时间内将其落实为国内法予以实施。这意味着,在2021年夏天之前,欧洲市面上就会不再有吸管、塑料餐具等一次性产品的影踪。
而在此之前,欧盟也正着手推出新 “塑料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产品、次级材料和原材料尽可能长地循环并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在中国的“洋垃圾”进口禁令颁布之后,德国环保业界认为,这对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或是件好事。德国企业如今不得不研究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让废物可以回收再利用。9月底,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刊文称,尽管“垃圾进口禁令”影响了全球废品贸易,但许多专家已看到了一线希望。“循环再利用”的活动分子和支持者称,既然很多垃圾不能再运往国外,这迫使富裕国家重新思考他们将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从而带来更长期的改变。没有人会希望生活在垃圾周围,或许垃圾“去哪儿”的难题,能让更多国家能真切地做出改变。
(编辑/陈胜东)
亚洲国家拒绝成为“垃圾场”
2017年7月30日,中国正式宣布,将于2018年初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和钒渣在内的24种“洋垃圾”。中国颁布“洋垃圾”禁令后,引起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恐慌。美国格鲁吉亚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做了一项研究计算:受中国洋垃圾禁令影响,到2030年,将有1.11亿吨垃圾无处可去。
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打起了东南亚国家的主意,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一些欧美国家新的垃圾出口目的地。据国际回收局估计,越南2017年的进口废塑料从2016年的34万吨上升到55万吨,马来西亚的进口量紧随其后,从2016年的28.8万吨跃升至2017年的45万吨,印度尼西亚则从12万吨增加到20万吨,泰国2017年接受10万吨。尽管进口量的上升让东南亚国家一些垃圾处理商尝到了甜头,但是技术低下的处理能力却让这些国家的环境为此而买单。
进入2018年,中国的进口禁令正式实施后,东南亚国家的洋垃圾进口出现了大幅增长。2018 年 1~3 月,泰国同比增至 18 倍,马来西亚增至 四 倍,越南增至两倍多。但是,围绕激增的资源性垃圾,各国的反对声音正在加强。不让国家成为垃圾场的声音在许多东南亚国家此起彼伏。
由此,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加入拒绝“洋垃圾”的行列。自5月开始,泰国开始严查非法进口的电子垃圾,甚至暂停所有种类垃圾进口。6月中旬,越南暂停进口废旧塑料,同时限制废纸进口。7月,马来西亚取消了114家工厂进口废塑料的许可证。而据《金融时报》10月14日报道,泰国计划于2021年正式停止进口所有种类的外国塑料垃圾。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垃圾进口禁令的相继推出和落实,意味着垃圾出口大国最后的退路将就此失去。这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来说,承担起回收垃圾的责任,覆盖全球的垃圾回收利用网也将就此迎来重大的转折。
重塑处理体系,欧洲路漫漫
在歐洲,许多发达国家以往都是将垃圾出口或废弃,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而随着亚洲国家垃圾进口禁令的升级以及全球环保压力的不断上升,对于欧洲多国来说,垃圾处理问题并由此产生的衍生困境正在越来越迫切。
在英国,并没有足够的废品回收设施和能力消化所有过剩的资源。如今许多废塑料难以出口或处理,根据媒体的测算,英国可能需要立刻增加每年35万吨的垃圾处理能力,才能弥补缺口。但显然,英国在短时间还很难应对这一困境。
于是一些英国垃圾处理商打起了歪主意。10月23日,《欧洲时报》的报道称,英国废塑料回收业者爆出诈骗与贪腐案,除了虚假申报回收数量外,许多废塑料号称回收,实际上却被丢进河川与海洋。
除了英国废塑料问题凸显,西班牙在废塑料处理问题上也受到了绿色环保组织的批评。西班牙是欧洲使用塑料吸管最多的国家,每天超过1300万根被丢弃污染海洋,而每年没有回收而造成环境污染的超过50亿根。在西班牙,每人每年消耗110根吸管,平均每三天一根。目前,绿色和平组织对此发出强烈批评,要求人们停止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产品。
面对强大的环保压力,欧洲也逐渐开始行动。10月25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一项提案,拟在欧盟所有成员国禁止使用包括吸管、塑胶餐具等一系列一次性塑胶制品,从而减少塑料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欧洲议会希望,能够在2019年5月议会改选前正式出台法案。欧盟层面的法案出台后,各成员国政府必须在两年时间内将其落实为国内法予以实施。这意味着,在2021年夏天之前,欧洲市面上就会不再有吸管、塑料餐具等一次性产品的影踪。
而在此之前,欧盟也正着手推出新 “塑料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产品、次级材料和原材料尽可能长地循环并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全球垃圾处理体系重塑
在中国的“洋垃圾”进口禁令颁布之后,德国环保业界认为,这对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或是件好事。德国企业如今不得不研究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让废物可以回收再利用。9月底,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刊文称,尽管“垃圾进口禁令”影响了全球废品贸易,但许多专家已看到了一线希望。“循环再利用”的活动分子和支持者称,既然很多垃圾不能再运往国外,这迫使富裕国家重新思考他们将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从而带来更长期的改变。没有人会希望生活在垃圾周围,或许垃圾“去哪儿”的难题,能让更多国家能真切地做出改变。
(编辑/陈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