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物理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物理的课堂课堂教学改革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要具有基础性,在课程实施上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鼓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改革以后的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学生的屋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各学科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高中物理也对以前的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行了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性质还有模式。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为全体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还要求物理的课堂教学在结构上重视基础,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还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作出了要求,赋予了高中物理教学新的特点。
一、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新课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部分组成,并形成了一定的层次。
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知识可以从书本中来,从课外资料中来,从生活实践中来。而技能只有通过实践和反复联系才能获得。通过反复联系可以使局部动作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动作技能。知识只有通过技能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途径和方法,需要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以形成一定的能力。
第三层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认为,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它还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它还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观。这一目标一般无法书面检测。但它不是“虚”的,完全可以通过课堂中学生“写”在脸上的表情、鲜活的态度和口头的表达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简谐运动”一节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振动
(2)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运动,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
(3)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4)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速度、加速度随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的规律。
(5)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通过弹簧振子所做的简谐运动的分析,得到有关简谐运动的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使学生知道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学会分析简谐运动的实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回复力和惯性之间关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回复力和惯性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正是这一对立面使物体做简谐运动。
(2)通过对简谐运动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各物理量之间的普遍联系。知道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物理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组织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并不表示教师“在干什么”。因此,教学过程的开放,应在教师的策划、引导、组织下有序地进行。教学过程的开放首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三、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节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积极;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哪里;学生在学习中还有哪些困难。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争取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
(一)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1.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过程,因此反馈信息往往通过学生的表情反映出来,教师要善于及时观察和分析。如学生对重复的内容往往表现出厌烦的心理状态,这就提醒教师要立即转入新的问题。学生对不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表情上表现出目瞪口呆,期待教师讲述的心情。教师应耐心认真的加以讲解。
2.课余课间的反馈信息
学生往往在课余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论。因此教师在下课后要倾听学生的评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提出的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作为调节后继教学的依据。
(二)教师对获得的信息要及时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1)教师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调节、纠正和加强自己的活动。
(2)教師应及时准确的提醒、指正、帮助学生激发动力,改进学习方法。
(3)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然后知惑”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是所学知识的增值过程,是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整体化的过程。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编写比较灵活,给教与学都留有发展的空间。新教材的实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中应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各学科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高中物理也对以前的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行了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性质还有模式。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为全体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还要求物理的课堂教学在结构上重视基础,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还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作出了要求,赋予了高中物理教学新的特点。
一、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新课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部分组成,并形成了一定的层次。
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知识可以从书本中来,从课外资料中来,从生活实践中来。而技能只有通过实践和反复联系才能获得。通过反复联系可以使局部动作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动作技能。知识只有通过技能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途径和方法,需要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以形成一定的能力。
第三层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认为,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它还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它还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观。这一目标一般无法书面检测。但它不是“虚”的,完全可以通过课堂中学生“写”在脸上的表情、鲜活的态度和口头的表达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简谐运动”一节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振动
(2)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运动,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
(3)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4)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速度、加速度随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的规律。
(5)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通过弹簧振子所做的简谐运动的分析,得到有关简谐运动的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使学生知道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学会分析简谐运动的实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回复力和惯性之间关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回复力和惯性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正是这一对立面使物体做简谐运动。
(2)通过对简谐运动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各物理量之间的普遍联系。知道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物理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组织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并不表示教师“在干什么”。因此,教学过程的开放,应在教师的策划、引导、组织下有序地进行。教学过程的开放首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三、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节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积极;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哪里;学生在学习中还有哪些困难。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争取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
(一)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1.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过程,因此反馈信息往往通过学生的表情反映出来,教师要善于及时观察和分析。如学生对重复的内容往往表现出厌烦的心理状态,这就提醒教师要立即转入新的问题。学生对不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表情上表现出目瞪口呆,期待教师讲述的心情。教师应耐心认真的加以讲解。
2.课余课间的反馈信息
学生往往在课余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论。因此教师在下课后要倾听学生的评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提出的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作为调节后继教学的依据。
(二)教师对获得的信息要及时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1)教师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调节、纠正和加强自己的活动。
(2)教師应及时准确的提醒、指正、帮助学生激发动力,改进学习方法。
(3)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然后知惑”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是所学知识的增值过程,是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整体化的过程。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编写比较灵活,给教与学都留有发展的空间。新教材的实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中应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