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热衷于两样东西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自以色列,在深圳创立了一家主营教育业务的企业。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中国孩子和家长,我的感觉是,中国家长和犹太父母一样,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但跟犹太父母不同的是,中国家长更加热衷于为孩子“设计”一条他们理想中的人生道路,比如去美国留学、学习商业或金融等。中国家长还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拿来跟亲戚朋友的孩子“攀比”,竭尽全力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少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有什么独特的天分?喜欢什么?最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让我有些担忧。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当我第一次跟父亲提出我想学习营销时,他没有反对,也没有逼迫我去学习一门更加“受人尊敬”的专业,比如经济、法律或者金融。当我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中国创业时,他没有反对,也没有要求我去找个更加“稳定”的工作。这些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也一直心怀感激。
  有一次,我跟父亲促膝长谈,父亲告诉我,实际上他很高兴我没有像他一样成为医生,因为他认为我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我从小培养你,是希望能够传授给你一些源自生活的智慧和经验,最后让你学会自己做决定——判断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适合你的,而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像我或者和其他人一样的人。”父亲说。
  这就是犹太人的教育方式。2000年前的犹太智慧古书《塔木德》说:“通过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不要通过对比来定位自己的孩子,不要只用分数或成绩去衡量孩子,真正的教育應该是帮助孩子找到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性。
  换言之,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原创”,不要让他们变成别人的复制品。更重要的是,犹太人的教育将成功视为幸福的自然产物——一旦拥有了幸福的生活,你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一旦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物质奖赏就会不请自来。
  作为父母,你最在乎的是什么?是孩子内心的幸福,还是你的面子?是要孩子成为一个开朗、风趣的咖啡师,还是一个消极、无趣的跨国公司经理?
  一个孩子被生出来,其价值在于从事那些有意义、能够帮助世界发展的事业,而不是“看上去很成功”的事业。爱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发挥天赋、追求所爱。我相信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中国家庭,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宽容、开放的教育观。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2017年第24期)
其他文献
我喜欢带风帽的衣服,觉得一袭风帽仿佛携带了某种小女人的俏皮与闲适,也暗暗张扬着蓬勃的活力与青春。  与先生散步,我的小风帽还有一个作用——他往里面放东西,当然,不会吓人。  结婚后,生活的忙碌使我們很少有时间散步。有一次,我穿完衣服照鏡子,看见背后的小风帽,想起从前,默思良久。  那晚,我请先生散步。走在广场上,我拉住不自觉又要加快脚步的他:“这夜晚真美啊!”先生用温热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深情款款
期刊
她结婚时母亲送她一段话:“世界上只有父母能容忍你的臭脾气,感情再好的夫妻也须朋友般相处,互敬互爱,才能长久生活在一起。假如日后你和先生发生矛盾,要发火时先让火气停留一天的时间再发作,因為有些火气经过一天的时间就被消化掉了,那些消化不掉的火气才是值得发作的。”  她记住了母亲的话,婚后和先生以及先生的家人之间难免有磕绊,火气上来后,她总要用力压下去,在心里告诉自己:“等会儿再好好批判他。”  “你小
期刊
秀才跟大闺女打电话,问闺女喜欢什么工作,答曰喜欢的太多,乱花迷眼。秀才教育女儿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说:“我也喜欢这喜欢那,不还是……”他看我一眼,不知该怎么解释了。闺女在电话里迷惘了:“你想表达什么?我没听懂。”我接茬儿:“他的意思是,他眼高地看上林志玲,但考虑自身条件,就低就了六六。”  电话里说得热闹,当着大闺女的面,我就腼腆了,不给秀才牵手,不给秀才搂腰。他问:“干吗?”我很羞涩地答:
期刊
我们是在家里长辈的介绍下见面的。那一天,我看到她静坐在那里,略带羞涩地垂着眼帘,觉得她就像一朵野花,美丽而淳朴。就像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一样,妻子始终理解我、呵护我。我们的生活算不上宽裕,但我们很幸福。  大孩子结婚后的第二天,妻子跟我说她的心里很不舒服,就像打了个结。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才说呀?”  “光顾着忙珉英的婚事,哪里还有空想起这事?”  送妻子去了医院之后,我一整天都神情恍惚,给
期刊
大风伴着豪雨糟蹋了我的六月,在这样的天气下,除了睡觉,似乎别无其他追求。  我常常会在黄昏时候沉沉睡去。那个时候的睡眠特别静好,没有梦魇,没有恐慌,也没有辗转。  一觉醒来,丸子在身边喊:“七点了,快起来啦。”我不肯睁开眼,还问她:“现在是周末呢,你怎么这么早就起來?”一分钟后,我突然醒了,才想到这已经是晚上七点,不是清早。  记得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很多个夏日或冬日的黄昏,我也会经常一觉从白天睡到
期刊
我们家一共四口人:我、丈夫、大女儿、小女儿。我家历来就有平等和民主的传统,大人和孩子打打闹闹,不分上下。  丈夫总喜欢提出奇谈怪论。他说:“有的人家每天晚饭后出去散步一个小时,但我们没有散步的习惯,就改成每天晚饭后打一個小时的麻将或者扑克吧。”出于对爸爸的尊重,丈夫的谬论居然得到了孩子们的同意。  大家玩得很认真,把每天的战果都登记在册,丈夫把这个册子叫作“功劳簿”。年终的时候,根据“功劳簿”计算
期刊
我自己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的婚。  那时候房租的预算有限,我挑来挑去,要么这里有硬伤,要么那里不适合。我一次次地请中介再带我看下一套房,直到在预算范围内没有下一套了。中介拍拍我的肩,说:“哥,你再考虑考虑。”  我现在仍然记得他说这句话时的神情,“考虑考虑”,我究竟要考虑什么呢?我模模糊糊地觉得心里有一个地方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那是什么感觉?是这些地方都不太好,但你必须做一个了断,在这些不够好的选项里
期刊
妈妈很喜欢山。  春天,她经常跟我姨妈去山上挖野菜,秋天则去山上捡橡子。在山上逛一天,她把捡到的橡子带回家摊开,整个家里都散发着橡子的香味。  小弟的岳母住在抱川一东的后山上,那里有很多栗子树和橡子树。每年亲家都会给妈妈捎信,让她去山里捡橡子。  妈妈腿还没受伤的时候,每年秋天我和妹妹都会陪着她一起去亲家后山上捡橡子。她腿脚不太灵便,我们两个人就搀扶着她,让她坐在橡子树下面。她一坐下就开始挪动着在
期刊
母亲不知书却达理,她待伯母一直如古式的儿媳待婆婆。  伯母每天早起时都有一声习惯性的干咳,而母亲在这声干咳前已经干完了掏灶灰、扫院、挑水、垫牛圈等事情。大概是伯母感到这样有点儿不妥,一再将干咳的时间提前,但是总也赶不到母亲的前边去,就说:“以后灶灰放下我来掏,院让我来扫……”母亲就说:“我是大脚嘛。”母亲显然将此作为一种礼仪贯彻着,几十年如一日,即便在大病之中也要挣扎着起来干完这些活再回屋躺下。 
期刊
有一天下雨,我和我妈闷在屋里出不去。晚饭后,我们都觉得应该运动一下。我妈找出一只黄色塑胶球,说:“咱们玩玩拍球?”那球漏气了,拍着很累。我妈拍了二百多,我也拍了二百多之后,我们停了下来,猛然发现这个房间实在太静了。  我想起了家里还有一副羽毛球拍。羽毛球拍是姐姐家的,他们从广州搬走时,一堆东西留在储藏室里。后来租客要求清空,我去收了来。  第二天饭后出门,感叹天气好,一丝风也没有。我提议一起去打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