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里的城市魅力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晚开始了吗?
  当夜幕降临,各种灯光一点点亮起,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交汇出好看的流转光影,人们向着家的方向步履匆匆。万家灯火下,整个城市呈现与白天完全不同的风情。
  让我们再把镜頭转到另一场景。夜色似白昼,脚步也温柔。流光溢彩,优雅闲适的苏式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有人,才有城,才有生活。穿街角,过巷口,小摊前凑趣,与情侣比肩,看老人遛狗,听小贩吆喝,清欢甜蜜穿咙过喉,摄影师用镜头呈现着灯影下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些照片,也许只是夜的一角,但里面的每个人,都收获了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其他文献
在淘宝什么都买得到的年代,市集,有什么存在意义呢?今夏,本色东西桥市集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头攒动,在姑苏城外,男女老少相约赴一场周末集会,那里没有一家姑苏传统小吃(除了绿豆汤),也没有魔性的炸鱿鱼……摄影师维生素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个赶集的视频,他说,“这是姑苏市集的样子”。  牛皮纸袋与黑胶唱片掀起的复古潮流、个性与时尚兼顾的服饰、充满文艺范儿的字画、辉映春天气息的植物、纯手工精心打造的包包、
期刊
有日夜里厢,勒微信里搭朋友讨论苏州闲话。隔日早朗,回味回味昨日瞎扯格,蛮有味道。转手发仔微信朋友圈里,半日不到,评点格、感叹格、建议格交交关关。所以将该点声音聚聚拢写成文字,算是对爱护苏州方言格各方朋友的一种感激。  事体起因于做信息化生意,但却是文人出身格朋友陆军,俚一直喊我老师,半夜三更请教我,苏州方言啊有希望?俚覺着普通话现在变仔“鲜鲜豆”,苏州闲话变成仔格“搁煞货”。该个事体让俚半夜困不着
期刊
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十全街之夜的梦幻多彩。网师园专设夜游,夜色中的古典园林什么样?没见过。但引人遐想,想象中梦幻、迷离带着高级感。街上几家饭店有住外宾,附近的苏大大概有外国教授和留学生,衍生得附近一带的街上出现了各色酒吧和异国风味餐馆,连带服装小店都要套上外贸的光环。灯红酒绿、临河水岸的十全之夜,大概在苏州夜经济的历史中,可以记上一笔。“起步很早,基础、条件、资源、载体一个不差,底蕴自不消多言
期刊
本色东西桥市集  时间:7月3日-7月5日  主题:自然、本色、环保生活艺术市集  本色东西桥市集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市集,以自然、本色、环保为主题。是一场立足东方,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创新的为期三天的生活艺术市集。200多位生活美学家汇聚于此为传承与创新,自然与环保而发声,将造物,布艺,文创,器具,手作,设计,生活理念和传统文化带来这里,更有本色茶水铺,以茶养行,烹茶当下,如坐草木间,走入人文美
期刊
疫情之下,宅在家中的日子里,出趟门都得全副武装,过各种“关卡”,线上购物、手机点单就成了更加顺理成章的事,活跃于指尖上的网购、娱乐,再次爆发成巨大商機。  苏州1000多万常住人口,手机得有多少部呢?虽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每隔6分钟就看一次手机的现代人,指尖滑动间就是各种下单支付。互联网+5G裹挟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在变,夜经济不再仅仅局限于大排档、夜市、商场、酒吧一条街。美团、饿了么点份
期刊
自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一炮打响后,那些有个性有特色的私人博物馆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体现文化平等、多元和包容性的重要一环,小型及私人博物馆同样连接着不同的时空,它们以小圈层的形式与世界对话,感知生活。而私人博物馆的馆主们,更像是在书写自己的一份情感答卷,将毕生的爱好通过收藏和展览,表达得淋漓尽致。  曾有网友说,看过苏州博物馆这样的大馆,再到这些私人博物馆看看,真是两种感受。私人博物馆为观者带来了
期刊
“来到了一个区域,想看本书,不管是去诚品还是凤凰,还是钟书阁,都能找到你要的书,能够满足你的需求。长此以往,以后人们要买书,就会想到金鸡湖,这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带来的力量。”资深书店人贾岸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文化需要唤醒,一座城的人文素养更需要积淀,这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让苏州人真正从内心认识书店文化,把人文、艺术、创意融入到生活,提升城市的人文气质,留住书香,并非靠一两家巨型书店
期刊
烟火气之上,时尚和品位则是“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苏州称不上是一座时尚之都,但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时尚基因,也不乏创新创意的光芒,苏州在探索“夜经济”发展思路的时候,想要让大家避免夜生活“乏味”的观感,于是立足城市特色,树立自己的多元时尚IP。  一座城市自成IP  时代发展到当下,苏州“夜经济”发展,需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夜IP”,成为人们感知地方文化韵味、体验时尚“夜生活”的重要渠道。I
期刊
慢二手工皮具  用一只手工包,和你换一套陶具  慢二位于金门路的皮具店挂着一串风铃,那是她在京都旅行时,一家手工皮具店的老爷爷赠予的。正是那晚小店的微光,温暖了暂失方向的慢二,那一刻似乎突然澄明了,原来生活的美好即是給人温暖,她想换一种活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我当时就想有生之年一定要开一个店,晚上可以给路人留盏灯,里面有好东西可以分享,顺便可以养活自己。”回国后,她开始拜师学艺。某个秋日
期刊
始于专注,成于坚守,这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跟手工艺匠人一样,其实文化产业也需要工匠精神。在苏州文化产业中,不少文化匠人凭借多年的坚守脱颖而出。  上一期杂志,《坚守与担当,文化产业有你真好》中,我们报道了4位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本期杂志,让我们继续跟另外两位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聊聊,倾听他们创新创业背后的故事。  漆斌  人生不需要界限,不断突破才是真谛  “五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一个很害羞的‘小孩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