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核心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因数学学科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具象思维完备,不太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一般会选择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问题情境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情境。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就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既能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激情,又能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强化其探究意识。因此,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对此方法极为青睐。但如何运用问题情境,能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运用一些策略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创设问题情境的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1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1.1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首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中去,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多以枯燥的文字或等式呈现,既无美感,又显得无趣,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引进情境教学法,结合课堂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生动化数学内容,使学生完全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1.2增强学生理解与掌握
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使数学知识显得具体和形象,增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例如,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或理论,单纯从文字着手解释,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但若引进一道具体的数学题目,指导学生解答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进行阐释理论或概念,学生就能快速掌握,这就是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多为具象思维完善,所以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时总要依赖具体的教学工具或情境,如此才能更深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2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1把握有趣、梯度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鉴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须采取一些策略,创设更适合的问题情境,去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快乐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先考虑情境的趣味性,可适当加入一些故事元素,将数学与学生喜爱的动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积极学习的条件。其次,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梯度性、层次性的原则,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逐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递进性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最终完全掌握复杂知识点。最后,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具有开放性,能够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敢于想象、勇于想象,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2密切联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是系统性的,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并非独立存在。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密切联系教材进行创设,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要让学生看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亲自体验和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所以教师不能脱离学生和教材去创设情境,而是要在学生已掌握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逐步引入新的知识,最终形成系统性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2.3以突破重難点为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一直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最大的阻碍。如何运用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注意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借助情境的形象和生动优势,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把握重点,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例如,在人教版“植树问题”的学习中,棵树和间隔数间的关系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都是学生理解存有难度的点。此时,教师就可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一问题挪进现实问题中,借助多媒体立体化呈现植树过程,清晰呈现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
2.4充分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当下的数学学习及未来的发展都极为重要。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贴近生活,拉近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从简单的解答数学题逐步引申到对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思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手段去解答生活问题,而不只是学会解答这一道具体的题目。教师要避免数学学习落入刷题的误区,要多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自主探索不同的解题途径,以此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时,教师一般以生活中的购物现象为素材,创设购物问题情境,这就是数学和生活的联动,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具体运用的真实案例,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既能掌握小数的意义,又能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具实践价值,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情境创设策略,去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静.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索[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57.
[2]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9):48-52.
[3]罗静.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中国西部,2017(6).
[4]刘锐.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6,000(007):00030-00030.
[5]郑守恒,朱甲海.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9(18).
[6]陈海燕,张兆合.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00(011):P.1-1.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既能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激情,又能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强化其探究意识。因此,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对此方法极为青睐。但如何运用问题情境,能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运用一些策略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创设问题情境的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1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1.1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首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中去,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多以枯燥的文字或等式呈现,既无美感,又显得无趣,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引进情境教学法,结合课堂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生动化数学内容,使学生完全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1.2增强学生理解与掌握
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使数学知识显得具体和形象,增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例如,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或理论,单纯从文字着手解释,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但若引进一道具体的数学题目,指导学生解答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进行阐释理论或概念,学生就能快速掌握,这就是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多为具象思维完善,所以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时总要依赖具体的教学工具或情境,如此才能更深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2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1把握有趣、梯度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鉴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须采取一些策略,创设更适合的问题情境,去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快乐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先考虑情境的趣味性,可适当加入一些故事元素,将数学与学生喜爱的动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积极学习的条件。其次,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梯度性、层次性的原则,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逐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递进性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最终完全掌握复杂知识点。最后,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具有开放性,能够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敢于想象、勇于想象,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2密切联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是系统性的,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并非独立存在。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密切联系教材进行创设,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要让学生看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亲自体验和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所以教师不能脱离学生和教材去创设情境,而是要在学生已掌握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逐步引入新的知识,最终形成系统性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2.3以突破重難点为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一直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最大的阻碍。如何运用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注意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借助情境的形象和生动优势,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把握重点,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例如,在人教版“植树问题”的学习中,棵树和间隔数间的关系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都是学生理解存有难度的点。此时,教师就可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一问题挪进现实问题中,借助多媒体立体化呈现植树过程,清晰呈现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
2.4充分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当下的数学学习及未来的发展都极为重要。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贴近生活,拉近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从简单的解答数学题逐步引申到对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思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手段去解答生活问题,而不只是学会解答这一道具体的题目。教师要避免数学学习落入刷题的误区,要多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自主探索不同的解题途径,以此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时,教师一般以生活中的购物现象为素材,创设购物问题情境,这就是数学和生活的联动,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具体运用的真实案例,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既能掌握小数的意义,又能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具实践价值,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情境创设策略,去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静.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索[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57.
[2]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9):48-52.
[3]罗静.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中国西部,2017(6).
[4]刘锐.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6,000(007):00030-00030.
[5]郑守恒,朱甲海.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9(18).
[6]陈海燕,张兆合.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00(01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