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1 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养和支持。
1.2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问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例如在讲授化肥的有关知识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即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应提高化肥产量,就会因化肥产量的增加而消耗更多的能源,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因此,要解决粮食问题,只提高化肥產量不行,必须创新,使学生联系到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工程、农村的秸秆还田和燃料沼气化以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
1.3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
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就是说在教学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提供知识的背景和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从多个角度学习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4 要重视学生的评价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自评,在学生课堂练习之后或实验操作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过程中的得失和感受,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然后再对自评给予评价,让学生获得满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如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表格让学生用于自评,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反省能力。另外,对于评价的标准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从而保证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多一把尺子,就会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对于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或是答错的可暂缓评价,而给予鼓励,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看,化学规律、新物质的发现及合成,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新理论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的。化学教学时,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从时代的高度去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尤其突出,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是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三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要避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要重视通过学习的发现过程来生成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四是把课内实验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拓展实验时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实验空间,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拓展实验内涵,把实验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是重视化学实验史的教育,化学家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3 课外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分组绘制一份“化学报”,要求有刊头、插图、所学的化学知识、自己的独到见解,形式可以各异,内容可以不尽相同,格式不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自己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并形成自己的创见,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召开化学活动会,表演化学小魔术、竞猜化学谜语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课外布置作业,教师应把化学习题和作业变成训练和应用。现代的习题具有三个特点,开放性、可操作性、群体性。原来的习题只讲中间不讲两头,即只讲解题而不讲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和应用。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要留意和学习现代化科技和生活知识,并不断充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把作业改为生活小实验,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作业具有趣味性、合作性、开放性。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载体,积极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
1.1 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养和支持。
1.2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问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例如在讲授化肥的有关知识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即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应提高化肥产量,就会因化肥产量的增加而消耗更多的能源,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因此,要解决粮食问题,只提高化肥產量不行,必须创新,使学生联系到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工程、农村的秸秆还田和燃料沼气化以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
1.3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
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就是说在教学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提供知识的背景和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从多个角度学习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4 要重视学生的评价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自评,在学生课堂练习之后或实验操作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过程中的得失和感受,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然后再对自评给予评价,让学生获得满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如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表格让学生用于自评,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反省能力。另外,对于评价的标准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从而保证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多一把尺子,就会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对于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或是答错的可暂缓评价,而给予鼓励,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看,化学规律、新物质的发现及合成,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新理论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的。化学教学时,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从时代的高度去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尤其突出,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是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三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要避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要重视通过学习的发现过程来生成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四是把课内实验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拓展实验时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实验空间,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拓展实验内涵,把实验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是重视化学实验史的教育,化学家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3 课外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分组绘制一份“化学报”,要求有刊头、插图、所学的化学知识、自己的独到见解,形式可以各异,内容可以不尽相同,格式不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自己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并形成自己的创见,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召开化学活动会,表演化学小魔术、竞猜化学谜语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课外布置作业,教师应把化学习题和作业变成训练和应用。现代的习题具有三个特点,开放性、可操作性、群体性。原来的习题只讲中间不讲两头,即只讲解题而不讲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和应用。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要留意和学习现代化科技和生活知识,并不断充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把作业改为生活小实验,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作业具有趣味性、合作性、开放性。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载体,积极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